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8-03-10刘劲松张勇燕何迪辉张慧芳李中元
刘劲松+张勇燕+何迪辉+张慧芳+李中元
[摘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中的医疗安全隐患往往最多且难以防范,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从建章立制、法规学习、技术培训、设备维护、人文关怀、自身修养6个方面总结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为安全顺利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院前急救;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b)-0163-03
[Abstract]Pre-hospital first ai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and acts as the first link of rescuing patients in severe and critical conditions.The hidden troubles of medical security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frequently occur and are difficult to prevent,which easily lead to medical disput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dden danger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six aspects,such as establishing rules,learn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technical training,equipment maintenance,humanistic care,and self-cultivation,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safe,maintenance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 of both pati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and reduction of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Hidden trouble;Countermeasure
医疗安全是醫院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节,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院前急救(亦称院外急救),是对各类灾害事故、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实施紧急医疗处置的首要环节和前沿阵地,是后续进一步生命救治的前提和基础[1]。由于院前急救所进行的多是遭受危及生命的灾难事故、急症中毒、创伤等患者的救治[2],其安全隐患往往最多且最难以防范,也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和其他不良后果。笔者结合多年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不断分析总结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如何有效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1院前急救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1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
院前急救面对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焦虑,因此对急救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较高,迫切希望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对交流过程的语气也很敏感,如若医务人员在处置过程中表现得动作迟缓、漫不经心、急救不急,加之解释沟通不到位极易造成患方的不满。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乘坐在驾驶室内,不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的即使坐在患者旁边,也不是仔细观察病情,而是谈论其他无关的话题,不能在家属和患者面树立严谨专业的形象,一旦出现意外,容易引发纠纷。
1.2急救出诊不及时,反应时间延长
相关医学研究提示,受伤严重的伤员,白金抢救时间为10 min,黄金抢救时间通常为60 min[3],这就需要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必须要快。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呼救者拨打急救电话至派出的救护车到达呼救现场之间所需的时间[4]。它是考量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快慢的指标,也是事关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分析易导致急救反应时间延长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接线员责任心不强,接听“120”出诊电话时,对出诊地址、人员信息、联系电话等记录不清或错漏,造成急救车不能及时到达准确地点,从而延误救治时间。②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出诊时临时准备而耽误出诊时间。③交通道路不熟或拥堵耽误出诊行程时间。出诊驾驶员对负责出诊地区的交通道路不熟,且救护车未配备导航设备;城市道路拥挤堵塞,缺少专用救护车通道;多数患者在家发病是因为交通不便而呼叫“120”,但车辆往往无法靠近发病地点,医护人员需步行较远距离进行搬运从而影响救治。④急救意识不强。一是出诊人员急救意识不强,接到出诊任务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出诊;二是全民急救意识不强,遇到救护车等专业车辆没有主动避让的习惯。这些因素都会延长急救反应时间,严重者会引发医患纠纷。
1.3急救技能不熟练,现场处置不到位
院前急救岗位往往是医院工作强度最大、工作时间最不规律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向珍君等[5]调查了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人员的流失情况,由于薪资待遇低、工作风险高、无编制和职业发展受限等因素,院前急救人员流失过多。急诊科医生有些是住院部医生被安排到急诊科轮转,还有些是由于技术不高又不思进取,被“发配”到急诊科“锻炼”的。参与现场处置的医护人员抢救技术不熟,部分年轻医生缺少专科培训,急救经验不足,动作缓慢,急救护士不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预后,从而导致纠纷。因此,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是确保抢救成功率和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endprint
1.4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参与院前急救的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和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院前急救行业的特殊性、紧急性,急救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只注重如何尽快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忽视了及时、规范地履行书面告知义务,或者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说话不注意分寸,在告知病情时把患者一些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的隐私病情揭露出来而引发纠纷[6]。有的到现场后,对于不愿到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的患者,医护人员也未耐心解释规劝和风险告知,未签署“拒绝入院”同意书,在医护人员离开后,患者病情一旦发生变化,极易产生纠纷。
1.5民众医学知识缺乏,救治要求过高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由于民众急救知识缺乏,不敢不愿伸出援助之手[7],使第一时间救治失去机会。另外,急诊患者在短时间很难实现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换,期间往往需要一个适应时期,如果等待时间过长或医务人员到达后无所建树,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与不满,加之患者家属缺乏医疗知识,对医生期望过高,对于出现的不良预后,很难理解和接受,极有可能将怨气转向医护人员。
1.6物品器械准备不足,影响现场抢救效果
部分医院对院前急救重视力度不够,投入经费有限,导致急救设备老化、短缺现象严重。李敏等[8]调查了福建省9个地区(市)基层急救机构院前急救资源的状况,结果显示,救护车缺乏GPS定位系统、部分监护型救护车没有配备心电图、气管插管、血氧监护仪、除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此外,由于日常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不到位,诸如电源无电、氧气瓶没有氧气、吸引器吸引压力不足、人工球囊漏气、除颤损坏、无监护设备等问题,均能延误抢救时间而造成纠纷。
1.7日常保养不到位,车辆转运存隐患
救护车驾驶员忽视对救护车辆的维护保养,带故障出车、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甚至酒后驾车,直接威胁到乘车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途中一旦出现事故,不但救人不成反而需要求救,同时影响和延误患者的救治,极易引发纠纷。如若患者为孤寡老人、肥胖者,医护人员体力有限,搬运过程,特别是上下楼道易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损伤的危险发生。
2防范措施
2.1完善规章制度,增强人员急救意识
完善的院前急救制度是有效进行院前急救的基础,便于科学管理医院的院前急救。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院前急救质量,打牢急救人员“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急诊意识,应采取具体措施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对院前急救的病历书写、各项登记、急救药品和设备的管理、救护车使用等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所属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事,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与考核,建立合理的外部监督机制[9]。医院管理部门应当不定期地对医院院前急救的質量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应急出动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作战水平,进而有效降低院前急救的风险。
2.2强化技术培训,提升人员急救技能
首先应尽可能安排技术过硬、急救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院前急救。对医护人员常态化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术、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中毒抢救、多发伤急救处理的培训和考核[10],经常组织现场急救五大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训练,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组织救护车司机学习交通法规、查阅地图,以便熟悉所辖区域的地形和道路。“120”电话接线员要第一时间准确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发病地点、主要病情症状、联系电话等信息,必要时出诊医师途中可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联系,指导常规性自救互救,进行心理安抚。搬运时应时刻警惕意外发生,对烦躁不安的患者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周边要有人员保护[11]。
2.3加强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基础设施与基本装备是院前急救机构建设的两条支柱,两者缺一不可[12]。先进的急救装备是提高急救水平、减少纠纷发生的重要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院应加大急救基础设备投入,院前急救应配带除颤监护、简易呼吸机、吸引器、供氧装置等设备,同时应坚持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对救护车、车载设备、药品的管理[11],定期对急救车辆及各种抢救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各种装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药品要充足、齐全、不过期,并实行专人保管,用后及时补充,做到班班有交接,随时有记录。当现场一旦发现抢救药品设备故障或药品不足时,决不能互相指责,要保持冷静,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进行变通处置。
2.4加强法规学习,打牢自我保护意识
定期组织急救医护人员学习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医疗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自我保护,坚持依法行医。注重完善好院前急救文书,包括院前急救病历、知情同意书和院前院内交接单等[13],尤其对危重患者,要向他们交待清楚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并签署转运同意书。有条件尽可能配备录音笔、救护车行车记录仪,在必要时采取录音、录像措施保留证据。
2.5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要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恰当判断,以人性化的角度,及时与患者和家属做好有效沟通和关怀[14],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基础。院前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患者及家属的监督之下,要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让家属有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6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医护人员要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行举止和自身仪表,在患者心中树立可敬、可亲、可信的良好形象。接诊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关怀患者,满足患者的需要,在患者面前要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在最短的时间尽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15],要杜绝服务过程中的“生、冷、硬、顶”现象以及面对患者的疾病熟视无睹的态度。用真诚的服务取信患者,用精湛的技术挽救生命。endprint
3小结
本文从7个方面总结了造成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佳、技术水平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理论知识缺乏、物资准备不足、车辆保养不到位等有关,并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技术培训、加强维护保养、加强法规学习、注重人文关怀和改善服务质量6个方面探讨了防范对策,以期为维护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依据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晓松,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183-184.
[2]尹钰,冯良英,赵扬,等.院前急救护理隐患原因分析及干预[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6):362.
[3]熊国平,吴振漩,刘倩影.关于强化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呼叫出車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医院管理,2016,10(25):388-389.
[4]钟仁锟,刘子锋,张玲玲,等.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59-61.
[5]向珍君,于海玲,陈建军,等.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人员流失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人才,2017,(3):77-81.
[6]夏明姝,梁衍,林冬梅.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94-196.
[7]潘鑫,花长松,黄晓云,等.依托急救科技体验馆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与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2):94-95.
[8]李敏,陈兵,钱欣.福建省基层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4):142-144.
[9]赵香玲,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66-267.
[10]岳慧芳,周晓芳.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185.
[11]张德河.浅析院前急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118-119.
[12]武秀昆.院前急救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与基本装备建设[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3):287-288.
[13]张巍.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68.
[14]郭丽娟,宋文爱.有效沟通在院前争救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A):179-180.
[15]谢梁燕,刘重玉.影响院前急救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5):258.
(收稿日期:2017-08-18 本文编辑:闫 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