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休闲人生思想及对现代的价值

2018-03-10刘新安梁柳娟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启示

刘新安+梁柳娟

摘要:休闲思想是人的回归本真的状态,马克思预见了休闲思想的价值,作出了详细理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内涵,实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有利于我们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由发展,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休闲思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启示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234-02

一、休闲的概念及其表现

深入探析马克思的休闲人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需要了解休闲思想的总体概念,在正确认识了它的内涵后,再分析休闲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够正确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休闲思想。

(一)休闲思想的总体内涵

我国学者马惠娣给休闲的一个定义是:以欣然之心做心爱之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休闲思想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对休闲思想的理解是人民生活富裕,生产力极大发展,自由时间丰富,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运用休闲时间,并且可以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二)休闲思想的表现形式

休闲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一起发展和演进,因此,在不同时期它的发展又具有和生产力发展不同的特点,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里总结了三个时期的休闲思想。

1.农业时期的休闲思想简析

在早期的农业时代,人类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状态,生活的需要也特别简单,有基本的生理需求,但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并未产生。他们摘野果实、挖野根茎、狩猎等维持生活,他们的工具是简易的石器、棍棒。人类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食物,表明人类还是很闲适的。马克思说过:“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并且还没有使这种关系作为独立于他自身之外的社会权利和社会关系同他自己相对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前进,社会制度变得复杂,社会成员的关系日趋分化,社会地位、社会等级制度逐步显现,人们有了尊卑贵贱的思想,对生活有了不同的追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成员更加艰苦、贫寒,基本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休闲更无从谈起。

2.工业时期的休閑思想简析

面对人生的休闲问题,是在机器的发展中出现的,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新的技术使用需要机器的发展,此时劳动者变成机器的管理者和操作者,随着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使得获得大量自由时间的人们想赚更多钱,因此放弃自由支配时间,被物欲所占有。工人只有拼命劳动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没有时间考虑闲暇时间的事情;随着资本家的压榨劳动力,休闲思想被物质代替,逐渐异化。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受到思想家的同情,开始用语言抨击这种制度的无情,并且关注到了休闲思想的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两大思想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信息时代的休闲思想简析

新的技术开始出现,比如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人类面临着知识和信息高速前进的情况,生产力水平在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中日益提高,人类的传统生存方式也有了扩展,在这个信息大发展的时期,劳动者和劳动时间都大大减少,给休闲思想带来了时间,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自由时间增多。在这种知识生产和信息传输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工作和休闲的界限终有一天会被打破。

二、马克思休闲思想中的人本意蕴

(一)休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的解读

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自由时间的支配。自由时间给休闲提供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有了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休闲思想也会应此而生。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就是不用去劳动,不被劳动所禁锢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尊重规律、履行职能的时间,接受教育知识的时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时间,运用体力和发挥智力的时间。在以后的社会中,抛开物质劳动的压迫,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我发展中运用创造力和主动力,决定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对于个人的特点发展和实现人的本质具有充分而现实的意义。休闲和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转化为人力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社会发展,进一步创造出更多的闲暇时间,人的发展为休闲创造了条件。

(二)休闲: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

休闲成为生命的纯真状态,人的生命进入其本真的状态可以通过休闲思想来反映。人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身的生活和行动,都离不开周围的一切,但是由于繁忙而无暇关注生命的本真是什么,也难以认识真实的生命。人只有自由,休闲的时候才会对自我发问“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从哪里来?”。休闲的本质是自由,生命的自由。人类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懂得自由的好处,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自由和创造自由的生物。

三、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可支配于休闲的收入还不是很多,再加上以前人们对休闲理解有偏差,休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比之前明显增多,这就说明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处在闲暇中。在休闲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们假期的逐步增多的情况,正确认识和领悟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正确对待休闲,防止休闲错位

休闲的本质是使人真正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使人通过休闲活动获得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尊重、解放和塑造。休闲的价值在于使人们在身心疲惫之余能够得到心灵的抚慰,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使人有独立人格,成为世界和人生的主人。endprint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也产生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增多,但是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却也悄悄地出现了异化的倾向。目前,我国的公民对休闲的价值认识偏颇,表现在人们闲暇活动种类单一、趣味也不高雅,人们对休闲的认识和作出的行为、方式存在不少失位与错位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

一是把休闲当作休息、放松。这里的休闲和休息是在劳动下说的,然而休息是在自我劳动后感觉疲劳,需要通过歇息来缓解、恢复精神,它和劳动再生产相关联。休闲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使得精神境界得到提高,是做好事之后获得的快乐。所以这种休息就是休闲的最低层次的表现。人们在闲暇时间处于盲目、无所事事的状态,休闲也被扣上打发时间的“帽子”,导致精神生活孤寂,心绪失衡,闲暇时间失去本来的意义,人也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是把休闲等同于闲来无事的吃喝玩乐低级满足。以前人们都认为休闲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没有人愿意去关注休闲。其实休闲不单单是玩和娱乐,而更应注重玩的质量,即娱乐要有文化、有格调,休闲也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提高休闲质量可以玩之前辛苦一下,充分激起玩的兴趣,玩时释放真情,玩耍后反思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把休闲当成纯金钱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金钱也有了富余,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思想。人们将“消费”的能力看作“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认为休闲就是在闲暇时间内从事的所有消费的活动方式。但是,他们把人和物的关系颠倒了,消费主义的实质是物统治人类,人被“物化”了,在他们看来,休闲就是一种“商品”,花钱消费就是休闲,这是错误的休闲方式。这种情况会使得闲暇时间被无情地挤占,离真正的休闲越来越远,休闲再一次会被异化。

(二)落实党的基本政策,保证休闲的权利

落实党的基本政策,对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政策,客观上要求保障人们的休闲权利。休闲首先是人们在生理需求之外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的需求,内在地包含于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之中。其次,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相一致,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重要实践形式,休闲现实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再次,休闲也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马克思休闲观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劳动者可以平等拥有个体休闲权。要保障人们的休闲权,首先必须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除劳动者休息权之外的其他休闲权尽快作出规定,完善法律体系。其次,加大已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对违规者加大惩处力度。运用法律的力量,来保障人们休闲权利的落实。

(三)贯彻以人为本,发展休闲服务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太高,发展不是很平衡,区域和城乡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造成了休闲机会的分配不平等。由于很多主客观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和金钱,因此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休闲。因此,首先,政府要提供公共休闲服务,加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强化休闲平等的思想作为。其次,应该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休闲服务,以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休闲需求。这样才可以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促进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高精神层次,过有意义的生活,体会生命价值的所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經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休闲时间的要求大大增加,休闲活动日趋丰富多彩,休闲行业也迅速应运而生,逐步发展起来。比如第三产业现在就颇受重视。未来社会将成为休闲化的社会,研究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有利于人们学会休闲,更好地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休闲的最终归宿则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寻找到,那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参考文献:

[1]钟明华.马克思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晓峰.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2.

[3]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59-64.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