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中修身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2018-03-10梁柳娟刘新安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价值大学

梁柳娟+刘新安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同时伴随着这些进入到中国的还有西方社会不良的风气,造成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优势传承至今。本文以儒家经典《大学》中修身哲学为切入点,阐释了修身哲学的意义,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全面论述了修身哲学的优越性以及修身哲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大学》 修身哲学 现代社会 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44-0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進了国外的资本以及技术,同时也引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利益至上、道德低下的社会风气,给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著称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修身哲学经过几起几落,最终作为“仕途之学”的教科书流传至今,书中最经典的当属修身哲学。新的时代为修身哲学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拿来作为提高现代社会大众思想道德修养的教科书。

一、《大学》中的修身哲学

(一)《大学》其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是曾子的作品,其实,据考证,其为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大学》一书将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一些不够系统的道德政治学整理概括在一起,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并且独创性地提出了从修身开始,而后齐家,再次治国,最后乃至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使它不仅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的理论参照,并且也为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方法,所以受到了宋明理学家的推崇,《大学》同《论语》《中庸》《孟子》一起,成为古代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二)《大学》中的三纲八目

《大学》有“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经文》),“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三纲领”是根本,“八条目”是方法。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圣人既要做到自身的“明明德”,又要将“明德”推及到天下人身上,使天下人都能像自己一样恢复本来纯洁灵明的德性。有了美好的德行,接下来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就能凭借自身美好的品德而逐步实现了,实现了这些具体的内容,圣人也就达到“至善”的境界。

(三)《大学》中的修身理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经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经文》)

在古代社会,无数的学子想要走上仕途这条道路,但是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前,一定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在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之前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向内自省的阶段,完成内省这个阶段以后,才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走上仕途道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修身”显得尤为重要。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才能够达到人格的完善,从而走仕途道路。

《大学》是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参考准则。因此,《大学》就成为宋元以来科考取仕的指定教材,也是统治阶级的治国法宝,同时还成为近千年来中国封建知识分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宝典。传统的儒家学派主张入世,并且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提出了“以修身为本”的思想,并直言不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经文》),指出了修身的方法和最终目的,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保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高度概括说明了修身的最终目的,如果想要达到“至善”境界,必须经历不同的阶段。

(四)《大学》中修身的方法

在《大学》中,修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齐家、治国、平天下,下启格物、致知、意诚、正心。 也是一个人从自我修养的提升,到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言行去影响和教化身边的人,直至明明德于天下。《大学》中认为修身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格物致知”被看作修身的大前提。格物的意思就是对自然界事物内在的道理进行研究,格物与致知紧密联系并且层层递进,格物就是需要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而获得自然界事物运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就是要亲自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实践活动。“致知”就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世界进行的实践,得到直观的、直接的经验。所以说“物格而后致知”。“诚意”,就是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其实质就是毋自欺。只有做到不自欺,才能做到不欺人。想要做到不自欺,就应该慎独。 所以考验人是否真正诚意就在于看他能否慎独,能够做到慎独,乃是君子不自欺的表现。不能慎独,正是小人自欺又欺人的表现。因此,能否慎独是判断是否诚意的试金石,而是否诚意则是界定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诚意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只有真心诚意地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够使自己的德行到达一个“善”境界。“正心”是修身的前提,心主宰着身体,也是人一切行为的主宰,作为主宰的心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洗涤,洗涤过的心灵才能够拥有美好的德行,拥有了美好的德行,才能使一切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五)《大学》中修身的意义

修身就是对自身道德和学问的不断修养,进而达到理想的人格状态,这是修身哲学的终极目标,也是天下仁人志士倾其生命而所要达到的目标。

虽然《大学》是为天子和士大夫阶层所做的修身哲学,是培养仕途人才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同时也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四书五经的书目之一,但是大学中的修身哲学有着极其珍贵的现代价值。endprint

先秦儒家讲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才会积极入世做官,在此基础上还会不断地去进行自身的道德人格完善,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这种重视自身人格道德修养的哲学对构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大学》中的修身哲学的现代价值

(一)大众思想道德现状

现代社会急剧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下,现代人修养不足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像古人那樣静下心来严格要求自身的道德行为,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在当今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从整体上来说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价值取向。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一系列阻碍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

以物质追求为核心的价值追求正在日益强烈地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道德,人们在这种焦躁不安的生活状态中仿佛是航行在缥缈的大海中,没有航线,没有精神上的指导,于是古人的传统道德需要回归到现代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巨大变化的背后,着实隐藏着不少由于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金钱至上成为一些人的价值追求,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枉顾伦理纲常、道德法律。金钱至上的人生观,已经让人失去了最初的善良本性,显露出“性本恶”。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的道德修养没有达到与自身社会地位相匹配的高度。

(二)现代社会对《大学》中修身哲学借鉴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既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不动摇,又要防止在松散的经济条件下利益对人们思想道德的腐蚀。而《大学》中的修身哲学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利用传统儒家的修身哲学以及自我思想道德的修养来对社会大众心理进行调控,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在兼顾利益的同时,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不能丢弃,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健康长足地发展下去,又不至于使社会大众的道德沦丧。

《大学》是明确论述了修身哲学重要性的古典书目之一,从“格物致知”的内省到“明明德于天下”,一步一步做了详细的论述,环环相扣,鞭辟入里,每一个字眼都能体现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乃至太子阶层道德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是经过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批判继承和综合创新的共同成果。

《大学》里提出了“八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平天下,展示出了传统儒家修身哲学的层层递进的每个阶段。 其价值内涵就是修身成人、安身立命。修身成人针对人的内在修为,自我完善;安身立命针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大学》中的修身哲学就是要建构一整套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框架,从而使天下仕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目标。

(三)《大学》中修身哲学的现代价值

《大学》中讲到格物致知,发展到现代社会就是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直观的直接的经验。《大学》中格物致知的修身哲学为当代人在获取知识方面树立了标杆,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当中,才能获得真知。

《大学》中诚意正心的修身哲学为现代的不断趋向功利的价值观提供了借鉴,要想获得高尚的道德修养,必须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心思纯洁,先秦儒家义重于利、先义后利的修身观可以使人们在物质丰裕的社会保持心态良好,不被金钱和物质所迷惑。使人们懂得物质追求是次要的,而精神境界的提高才是真正的高尚人格。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显露出诸多问题,现代人可以向古代传统的儒家的道德修养的价值思想寻求解决方案,对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用中国传统思想来约束中国现代社会大众的道德修养。

三、结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得以流传至今,有着其自身的优势。新的时代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以指导现代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观念,把创造精神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放到同等地位,展示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光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论语·大学·中庸[M].徐宗儒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黄亮.《大学》对人类道德精神的揭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门里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价值大学
至善
一粒米的价值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给”的价值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小黑羊的价值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