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法视角下的涉外经济犯罪案件特点与防控策略研究

2018-03-10王谦

法制与社会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控策略国际法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初现雏形,发展到现在,已然成为锐不可当的大趋势之一。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国在这一大市场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奋力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类型衍生出来,即涉外经济犯罪。这种犯罪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们的财产安全,因此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及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文章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分析涉外经济犯罪的案件的特点,研究对其防控策略,以期为打击涉外经济犯罪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

关键词 国际法 涉外 经济犯罪 案件特点 防控策略

作者简介:王谦,江西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增多,世界经济也朝着一体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外资企业、境外驻中国机构及境外人员的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其中涉外经济犯罪就是近年来最常见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副作用之一 。涉外经济犯罪不仅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也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的稳定性。经国家相关法律部门的调查显示,涉外经济犯罪的金额在不断增长,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如图1所示,是我国2011-2015年之间涉外经济案件的增长情况,表1为我国涉外经济案件在所有经济案件中的占比。从图1和表1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涉外经济犯罪案件急需我们解决的情况。但是由于涉外经济犯罪案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本国的利益,还与其它国家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双方不能协调好,很容易造成国家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的诞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涉外经济法是主管涉外经济犯罪的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涉外经济法是指一国调整涉及本国与别国主体之间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涉外经济法是调整在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所产生的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间按照国际法的规定行事,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很好的维护了本民族的经济利益。因此本文在国际法的视角下,分析涉外经济犯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其防控策略,以期避免或减少经济风险,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持经济秩序,保护中国以及外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国际法视角下的涉外经济犯罪案件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涉及到的经济案件越来越多,其中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一类新型的经济犯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涉外经济犯罪,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犯罪,涉外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有以下四点:

第一, 侵害面广、案值大、社会影响大。涉外经济案件一旦发生,涉及到的金额会是所有普通刑事犯罪中侵财案件涉案价值的几倍,如表2所示,为2014年涉外犯罪案件涉及到的金额在所有侵财案件涉案金额中的占比。涉外经济犯罪不但损害了公民的合法利益,也给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造成了信誉上的损失,比起财产来,它更是不可磨灭和不可挽回的,往大了说,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形象,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秩序。对比以往涉外经济犯罪案件,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涉外合同诈骗發生的频率最高 。在这种诈骗形式中,外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对象往往会选择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更注重对利益的追求,且管理系统不完善。犯罪者先以小额的项目订单对其进行诱惑,在得到对方的信任之后,再与其签订大的订单合同,在成功诈骗后,迅速逃往海外,销声匿迹。这类案件中常常是几个甚至上百个供应商同时受骗,被骗取货物价值甚至可达上千万元,数额巨大。上当受骗的企业往往因为法律途径的处理过程过于缓慢,付出的经济代价也过于沉重、中小型企业常常不堪重负,会过激的采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向外商或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催讨债务,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扩大了事件的不良影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涉外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到多个国家的个人、机构、组织等,处理不当不但影响中国公安机关及国家的形象,而且还容易造成外交纠纷 。

第二,犯罪分子逃匿迅速,发现犯罪滞后。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人数在逐年增长,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便改革了出入境的管理办法,简化了出入境人员审批手续,这些都为犯罪分子的逃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犯罪分子在正式犯案之前都会规划好自己的逃跑路线,一旦成功,就会按照既定的路线逃往海外,而公安机关从接到报案,到立案,再到刑拘,最后取得边控手续进行抓捕行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期间,犯罪分子早已成功逃走,导致惩罚犯罪嫌疑人和追回损失都非常困难。再加上涉外经济犯罪案件涉及的方面众多,导致各部门之间很难快速的协调好,许多案件的线索和可疑动态不能够尽早发现,基础防范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侦查工作处于案后处置的被动局面 。

第三,境内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门就逐渐的打开了,因此与国外的交流日益密切,在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给经济犯罪分子大开方便之门,境内外联合起来进行诈骗。境外的犯罪分子来到中国,向中国的企业谎称自己是外商,然后可以对其进行投资、合作等,利用企业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进行经济犯罪。而境内的经济犯罪分子则会到国外,利用外国人对中国市场环境和国内法律法规不熟悉的劣势实施犯罪。此外,也有境内外犯罪分子合伙作案的情况,这种情况企业就更难以察觉了。实施犯罪后,他们往往迅速离境,藏匿起来。

第四,涉外经济犯罪日趋多样化,种类繁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的形式也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涉外经济犯罪类型有信用卡诈骗、职务侵占、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现在犯罪分子把科学技术加入其中,使得诈骗手法更加多样,例如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诈骗时,远在海外的犯罪分子会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窃取他人信用卡的信息,然后再复制到伪造的信用卡上,最后利用这些伪卡进行套现 。而有些犯罪分子会利用一些非法软件,直接获取信用卡持有者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转账技术直接进行资金转移。endprint

二、国际法视角下涉外经济犯罪案件的防控策略

涉外经济犯罪案件常常不止一个国家或个人牵涉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两国之间的纠纷,严重影响国家在国际中的信誉和形象,因此如何恰当的处理国际法视角下涉外经济犯罪就成为一个当今社会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根据以往经验,其防控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当前经济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对涉外经济犯罪的管制起步较晚,所以相关的法律建设还不完善,因此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健全有关涉外经济犯罪的法律体系,因为法律是一切利益的保障,是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依据。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时时刻刻了解国际上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及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我国涉外经济法治化建设,对涉外经济犯罪进行有效的防控 。与此同时,也要根据犯罪金额的大小,及时修订惩处措施,不断扩大容量,从而保证我国现行的涉外经济法律能够满足现实需要。

(二)加强经济监督

现阶段,对涉外经济的管理监督体系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利用银行内部系统进行监督,二是国家相关经济监督部门进行的外部防控 。因此要想打击涉外经济犯罪活动,就要把内外部的监督更进一步的完善起来,从根本上杜绝经济犯罪分子钻空子的可能。对银行内部的监督,要不断优化监督系统,弥补经济漏洞;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监管,加强银监会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

(三)采用新技术手段

面对涉外经济犯罪分子越发高超的犯罪手段,我们也要随之创新我们的防控手段,对信用卡的使用过程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使用者的信息不被泄露和窃取。此外,在有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还需要提高相关经济从业人员自身的法律、道德、职业以及金融方面的素质,提高自身犯罪行为的分辨能力,把涉外金融犯罪消除在萌芽状态 。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各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来许多涉外经济犯罪案件,不仅给人们的经济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损害了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影响了国家的国际形象,破坏了原有经济秩序的稳定性,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严格防控,防控策略有完善当前经济法律体系、加强经济监督、采用新技术手段等。这些防控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涉外经济犯罪发生的频率,维护了人们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证,维护了社会稳定,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提升了国民幸福指数。

注释:

王艺.涉外合同最密切联系条款下的裁量权滥用及其控制.法商研究.2015, 25(2).156-165.

王徽、沈伟.论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症结及改进路径——以实证与法经济学研究为视角.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 14(5).135-149.

郭燕明.我国涉外法人法律适用的司法分歧与解决思路——《法律适用法》第14条实施的实证研究.国际法研究.2017, 27(2).49-64.

王莉娜、徐朱之.浅议P2P网络借贷平台经济犯罪特征及防范对策.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25(2).29-34.

杨柳青.网络经济犯罪侦查的特点、趋势和侦防对策研究.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 67(1).34-38.

高炳巡、叶连珠、陈公照.我国“城中村村官”经济犯罪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 36(11).52-54.

夏军、王春. P2P网络借贷平台经济犯罪与防控机制研究.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26(6).13-25.

周浩.當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特征及调查取证研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 16(5).52-56.

刘坤、高春兴.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与侦防对策研究.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 27(5).105-113.

陈宗攀.电信诈骗案件的侦办难点与防控对策.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 16(4).2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控策略国际法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国际法类比国内法的反思与建构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论保护责任的国际法属性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控策略初探
传染病SEIQR模型在肺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