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汉合校与民族学校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比较研究

2018-03-09徐玮嘉王昱琛郭凯宇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比较

徐玮嘉 王昱琛 郭凯宇

摘 要:通过对民族学校与民汉合校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普遍高于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存在着双重身份认同,但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认同并没有产生弱化现象。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认同;比较

民族认同历来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包含四个维度: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实现、民族行为、归属感。笔者立足于新疆,选取了来自于南北疆共25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和10名老师,采用秦向荣和佐斌修改的民族认同(EIS)量表。通过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从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个维度来了解民族学校和民汉合校两种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问题。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84%。其中民族学校的为90份,民汉合校的120份,比例为3∶4;并运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进行相关分析。

一、性别因素和居住地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在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四个维度和总均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t>.05)。同时将民族学校与民汉合校的男女分別进行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性别因素较为稳定,性别因素不是造成两种教育体制下民族认同的区别所在。

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对待本民族认同的四个维度及总均分上,除认知维度均不受居住地影响,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认知维度上,城市和牧区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且城市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认知维度上的得分比牧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平均值低0.3444。居住地(城市、团场和牧区)因素在中华民族认同的认知、行为维度和总均分上,在团场和牧区间有显著性差异。来自牧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行为维度和总均分上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要高于团场。可以说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反而更高。其原因可能是落后地区思想较为保守,民风更淳朴,受外界非主流文化价值观影响较小所致;也可能如前人的假设——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意识发生了改变。

二、民汉合校与民族学校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比较

民汉合校与民族学校的学生在本民族认同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评价、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极其显著。民族学校教育系统下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均高于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同时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感更强烈。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民汉合校与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行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认知、评价维度和总均分上差异极其显著。同本民族认同相似,来自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普遍高于民汉合校。

个体对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身份的双重认同,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samples T Test)考察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民族学校和民汉合校的学生在在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认知和行为维度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认知维度上p=0.002<.05,在行为维度上P=0.000<.01)。其中,在认知维度上,中华民族认同高于民族认同(t=3.087);在行为维度上,中华民族认同低于本民族的认同(t=-4.884)。但在评价、情感维度和总均分上的差异不显著(评价维度P=0.073>.05,情感维度P=0.07>.05,总均分P=0.488>.05)。

三、总结与展望

少数民族中学生存在着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双重身份的认同。受居住地、学校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上存在着差异。来自牧区和团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来讲,具有更高的民族认同感;而从教育体制上看,来自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比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有更深的民族认同感。针对居住地对民族认同感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民族意识产生异化,具体表现为民族意识中的文化虚无化、民族意识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疏离以及民族意识的两极分化。但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来说,民族认同产生的其具体缘由还需进一步研究考证。也许,民汉合校中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低于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但是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频繁的与汉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于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与团结友爱的促进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秦向荣,左斌.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09,2(24):59-63.

[2]陈晶.中国11~20岁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2004.

[3]佐斌,陈晶,周少慧.城市儿童对中国人的印象及其信息来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03).

[4]郝亚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意识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所,2008,(14).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比较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民族旅游与民族认同:互动与建构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
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