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视角,开放对话,展望未来

2018-03-08周彬男陈艳红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哲学幼儿园儿童

周彬男 陈艳红

2018年8月22~23日,第三届“回归儿童”教育论坛暨哲学与幼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儿童哲学专家以及全国各地的儿童哲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儿童哲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主题报告引领新方向

1.多元视角,探讨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

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为教育设定的人学前提》的主题报告中,从四个基本问题出发,阐述了马克思的人学研究促进了儿童哲学理论建设的科学化和实践活动的规范化。一是马克思讨论教育问题是以对人的问题的思考为前提的,强调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的存在者,人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二是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关联性,说明了人的存在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客观依据。三是马克思指出人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所掌握的经济资本,教育活动以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力为前提。四是马克思主张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牢牢抓住“人”这一根本去理解“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在主题报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可否是儿童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中指出,唤醒童年已经成为儿童哲学的最大难题。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发现儿童感受的世界、知道的世界、理解的世界是具有不同的层级的,不能简单将其概括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从发生学视角看,儿童哲学研究应该按照儿童既定的法则行事。换言之,研究者应当立足于发生学的思维,以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为根本,才能顺利进入儿童的世界,亲近儿童,感受儿童对世界的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作了题为《论儿童哲学课的哲学基础》的主题报告。刘晓东通过美国哲学家马修斯所著的《儿童哲学三部曲》和挪威作家贾德所著的《苏菲的世界》,论证了儿童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儿童是哲学家”。他还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而当前儿童哲学需要哲学观和哲学体系的变革。成人应当学会倾听存在,倾听儿童,倾听童心,如此才能认识儿童,关注儿童,敬畏儿童。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以《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区域材料及投放研究》为题,分析了儿童视角和教师视角之间的差异,并且尝试从体验与功用、内在与外在、存在与发展三个视角分析这种差异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哲学。王春燕综合运用马赛克方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探究幼儿园区域材料及其投放情况,发现教师投放的区域材料与儿童眼中的区域材料存在差异。她指出,儿童首先是“存在着”的人,其本质由儿童自己进行定义,即顺应自然规律和内在天性发展。“存在先于发展”应是区域材料及其投放的逻辑起点。

2.审思儿童哲学的已有经验,展望未来

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珍妮特·普尔顿(Janette Poulton)作了题为《多元情境中的儿童哲学:澳大利亚的经验》的报告。她着重从三个方面梳理了澳大利亚推广儿童哲学的经验。一是她从儿童哲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出发,指出教师培训必须以团体探究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基于课程的团体探究和哲学团体探究两类。二是她认为李普曼等人所研发的儿童哲学教材过于美国化,澳大利亚需要积极开发本土教师手册,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三是她从李普曼和霍华德·加德纳的观点引申出开展教师发展评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朴镇焕教授以《哲学的探究过程》为题,详细介绍了儿童哲学教育在韩国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五十年里,韩国以富强国家为目的,引进儿童哲学教育。而在今后的五十年里,韩国会以“为了值得惊叹的生活”“为了有意义的生活”为目的开展儿童哲学教育。他以“风的学校”为例,讲述了韩国如何借助兒童哲学教育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他特别强调,儿童哲学教育的核心是关怀性思考。

英国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要创始人罗杰·萨特克里夫(Roger Sutcliffe)教授作了题为《儿童哲学:庆祝过去50年,展望未来50年》的报告。罗杰教授简要回顾了儿童哲学在英国的发展历程。他特别指出,在英国,儿童哲学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思维技能项目,而是同时关注儿童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发展。他在李普曼提出的“3C”基础上,加入了第四个“C”,即合作性思维。他提出的“儿童哲学教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等多个问题,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伟教授在《小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问题初探》的报告中,分享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探索基于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儿童哲学教育的第三条道路的经验。倡导“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缘于儿童的认知特点,缘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缘于对当前教学活动中突出问题的反思,缘于对儿童哲学核心精神的尊重。实施“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应着眼在情境和具象、操作和体验、对话和省思三个方面下功夫。他以《边塞组诗》为例,详细说明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的五个步骤。

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副教授作了《中国儿童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高振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过去三十年与儿童哲学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儿童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他不仅对未来儿童哲学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而且从课程资源、实施路径、师资培训等方面表达了对未来儿童哲学实践研究的憧憬。

二、论坛交流引发新思考

在“儿童哲学的内涵与课程建构”分论坛,河南大学教师陈乐乐强调,儿童哲学必须回归儿童,尊重儿童存在的“身心完整性”。湖南师范大学教师罗瑶深入分析了何谓哲学、何谓儿童、何谓儿童哲学、何谓童年哲学等问题,指出儿童哲学应致力于童年哲学的研究,童年哲学是儿童哲学发展的根基。常熟理工学院教授苗雪红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童年哲学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必须保持对童年的敬畏。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海澜通过对儿童哲学探究的个案研究指出,成人应积极地与儿童一起开展哲学探讨,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对话。贵阳学院教授余文武分享了在建构儿童哲学课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以及破解困境的实践经验。苏州职业大学副教授顾梅就儿童哲学是否以保护和发展儿童思维为学科宗旨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儿童哲学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分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海春指出,只有明确当前中国的教育文化情境和儿童哲学在基础教育中所承担的使命等问题,才能建立本土化的儿童哲学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彤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应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泉州市刺桐幼儿园园长黄阿香分享了幼儿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多彩幸福童年”的实践经验。长沙师范学院教师李好以儿童哲学教育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为出发点,借由德勒兹差异哲学对此进行分析。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卓洁通过对清明祭祀礼仪的田野调查,表明成人应该尊重儿童哲学,帮助儿童获取对死亡的正确认识。

在“儿童哲学的立场与方法”分论坛,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李飞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提出应当坚定儿童立场,学会细致观察,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晋刚提出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重视儿童独立思考的价值。安仁少儿哲学工作室教师张玮介绍了开展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具体方法。天津市和平区第十六幼儿园园长吴子倩通过儿童哲学教育实践案例,说明了绘本是实践儿童哲学教育的优秀资源。暨南大学教师冷璐重点阐述了夏威夷儿童哲学,即温和的苏格拉底式探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步骤。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周彬男和陈艳红对近二十年的儿童哲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解读儿童哲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在“幼儿园和小学实践专场”分论坛,深圳市园岭小学教师张鸿凌分享了开设儿童哲学启蒙课的经验。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副园长闵艳莉通过倾听儿童的“真”声音、捕捉儿童的“真”问题、生成儿童的“真”探究三步,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哲学教育实践。桐乡市代代康幼儿园园长吴建玉立足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儿童理解什么是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台州市天台县机关幼儿园园长许敏霄以中国哲学的和合文化为背景开展幼儿园节日教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中心幼儿园园长周飞波着眼于中国哲学的“仁爱”思想,以培养幼兒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生活、爱社会为目标,开展幼儿园“蒙爱教育”课程实践。北京大风车教育集团园长孙秋季从儿童哲学的角度,对生态式教育进行了解读。

本次会议既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又是一个经验分享的平台。与会代表不仅厘清了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儿童哲学的实践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儿童哲学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坚定了要在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和敬畏儿童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儿童哲学教育进一步发展。

Multiple Perspectives, Open Dialogue 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A Review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turning to Childre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ilosophy and Children

Zhou Binnan, Chen Yanhong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猜你喜欢

哲学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菱的哲学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