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内关穴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
2018-03-08萨喆燕黄倩茹许金森
萨喆燕 ,万 隆 ,黄倩茹 ,许金森
(1.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冠心病[1],我国也是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较快的国家之一[2]。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3-4],但其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点位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电针内关穴,观察治疗前后大鼠心肌缺血程度的改变。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清洁级,体质量(250±20)g,购自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闽)2012-0001。实验前7天适应性饲养于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条件:温度(22±2)℃,湿度(55±15)%,12 h 明暗交替,自由进食与饮水。
1.2 实验仪器 PowerLab多导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澳大利亚埃德公司);小动物麻醉呼吸系统(深圳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Varioskan Flash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SDZ-Ⅱ型华佗牌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1.3 实验试剂 ISO购于美国Sigma公司;肌酸激酶(CK)活性检测试剂盒(货号 MAK116-1K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检测试剂盒(货号MAK055-1KT)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6只。将大鼠连接至小动物呼吸麻醉机,吸入异氟烷,在麻醉状态下,通过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正常状态下大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对照组采用皮下多点位(大鼠四肢内侧根部和背部)注射生理盐水(85 mg/kg),模型组和电针组皮下多点位注射ISO(85 mg/kg),分别注射2次,间隔24 h。确认造模成功的ECG变化为T波由正向变为负向或呈双相,并伴有ST段抬高。
2.2 干预措施 电针组于第2次注射ISO后24 h开始干预,参考《实验针灸学》[5]选取内关穴,采用0.25 mm×13 mm华佗牌无菌毫针直刺0.1 cm,连接电针仪,电压5~10 V,以针体轻微抖动为度,疏密波,频率 2/10 Hz,每次 20 min,每日 1 次,连续治疗5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条件抓取,不做任何治疗。
2.3 观测指标
2.3.1 体质量变化率 分别对第1天、第7天实验前3组大鼠进行称重,并计算体质量变化率。
体质量变化率=(第7天体质量-第1天体质量)/第1天体质量×100%。
2.3.2 ECG分析 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3组大鼠的ECG,各取5个心动周期,以T波终点至P波起点连线,即TP连线为基线,测量ST段电位偏移变化,作为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的指标。
2.3.3 CK、AST活性检测 在治疗结束后经大鼠腹主动脉采血3 mL,静置30 min后,3500 r/m常温离心15 min,提取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心肌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LSD检验。
3 实验结果
3.1 3组体质量变化率比较 见表1。
表1 3组体质量变化率比较()%
表1 3组体质量变化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与模型组比较,2) P<0.01。
组别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只6 6 6体质量变化率19.31±0.78 8.72±1.201)13.26±0.801)2)
3.2 3组ST段电位偏移值比较 见表2。
表2 3组ST段电位偏移值比较() μV
表2 3组ST段电位偏移值比较() μV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与模型组比较,2) P<0.01。
组别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只6 6 6 ST段偏移值104.30±23.56 396.18±47.421)182.01±34.452)
3.3 3组CK、AST活性比较 见表3。
表 3 3 组 CK、AST 活性比较()U/L
表 3 3 组 CK、AST 活性比较()U/L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2) P<0.05;与模型组比较,3) P<0.01,4) P<0.05。
组别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只6 6 6 CK 129.02±17.61 194.17±11.001)112.29±14.173)AST 52.56±4.65 70.62±5.582)53.33±5.324)
4 讨论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冠脉结扎法、微量直流电刺激法、球囊堵塞法以及药物注射法等[6]。本研究采用多点皮下注射ISO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剂量注射ISO可激活心肌细胞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代谢旺盛,增加耗氧量;同时激活心肌细胞β2受体,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造成动脉压下降、冠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肌病。这种损伤与人急性心肌缺血比较相似,因此常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之一[7]。
ISO造成心肌缺血的主要指标可用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偏移值来评价[8]。本研究结果也提示皮下注射ISO后,模型组大鼠ST段偏移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变化可直观反映大鼠生理机能状况,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率降低,表明注射ISO影响大鼠生理机能状况。血清心肌酶活性水平与心肌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心功能和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心肌酶活性降低成为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的指标之一[9]。注射ISO后模型组大鼠血清CK、AS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注射ISO导致大鼠心功能改变及心肌缺血损伤。
内关穴不仅是动物实验取穴的常用穴位,也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穴位。内关穴首见于《灵枢·经脉》,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与心包络、心之间相互关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10]。针灸临床疗效产生的关键在于:作用特定经络、特定腧穴产生特定效应,因此临床上的取穴原则,都是以穴位-经络-脏腑为核心[11]。 因此,本研究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循经选取内关穴作为针刺穴位,研究电针治疗心肌缺血的特异性。结果发现,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显著高于模型组,提示电针后大鼠生理机能状态好转。此外,电针组大鼠ST段偏移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心肌酶CK活性及AST活性均显著下降,均提示电针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程度,起到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ECG、心肌酶等指标观察了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为丰富针刺疗效提供了更加详实的实验依据,也为今后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电针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1] THOROLFSDOTTIR R B,ASPELUND T,CAPEWELL S,et al.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future trajectorie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J].PLoS One,2014,9(1):e85800.
[2] 杜文婷,刘萍,邓兵,等.基于血管功能及结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325-4328.
[3] 靳宏光,齐锋,赵明.穴位敷贴及针刺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23-524.
[4] 石向东,吴耀持,赵捷,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痰阻心脉型冠心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61-362.
[5]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4.
[6] 卢志强,张艳军,崔广智,等.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8):1053-1057.
[7] 成泽东,陈以国,李晓梅,等.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41(5):423-428.
[8] 杨勇,容蓉,陈明强,等.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比较[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153-155.
[9] 易凡,尚玉强,李炳,等.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417-3419.
[10]李佳,吴松,黄伟,等.内关穴的文献研究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2):1659-1661.
[11]梁繁荣,曾芳,赵凌,等.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基本规律[J].中国针灸,2009,29(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