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村建设探索
——以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为例

2018-03-08李妹珍刘淑兰谭文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同村文明村生态旅游

李妹珍,刘淑兰,谭文华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之际,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热潮。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村品牌。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美福建”思想的指导下,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武夷山的区位优势,突出原生态特色,注重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村和 “美丽双同”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域,对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其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生态文明村建设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他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习总书记不仅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作出了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系列重要观点,而且在实践上也对全国以及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给予大力的指导和关心。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同时,十九大将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和水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高温、暴雨、强台风等极端天气频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在逐年提升,但目前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为农民身份,而且不管是从现在还是将来来看,农村始终占据我国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加之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土地污染、水污染、森林和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癌症村”,成为非宜居之地,由此可以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在农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肯定,如果广大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搞不上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作为我国广大农村破解发展难题、走出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将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建设美丽中国理念和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热潮,福建省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村庄雨后春笋般地在八闽大地上破土而出,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现状

近年来,双同村以建设 “美丽中国”、“生态美福建”和“美丽村庄”思想为指导,以“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壮大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新风、享受幸福生活”为主题,大力推进“美丽双同”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1.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双同村制定了严格的护林管林的村规民约,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管林护林,不仅兑现了30年不砍一棵树的承诺,而且轮流派人看护森林,严厉打击盗伐分子。如今的双同村森林覆盖率达97%,匡山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王国”、“天然氧吧”。此外,村里还建立了家园清洁长效机制,除了安排专人负责清扫村里和周边的环境卫生,还在旅游景点立起标牌提示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等。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长期的大力保护,2009年双同村匡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 “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双同村被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十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试点单位”之一。

2.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

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双同村下大力气建设基础设施。有关部门和双同村先后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匡山旅游开发的公路硬化、匡山陈列馆改造升级、停车场硬化等;修建了高坊至双门井约11公里的景区旅游公路安全护栏,修复了塘溪和杨梅山景区公路;先后投资100万元铺设了上山步道;建立了十几户“森林人家”,使用原木墙壁和地板对30个农户家庭宾馆进行装修改造;实施全村统一改瓦片为琉璃瓦,既保护了原有民居特色,又提高了抗冰雹灾害的能力;实现了水电路讯全通,路灯、宽带、数字电视等全部到户;建设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处,垃圾池3座,垃圾中转点1个,等等,使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挖掘了文化旅游资源

双同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元末明初号称“浙南四先生”的章溢、刘伯温、宋濂、叶琛等就曾在双同村著名的景区匡山结庐隐居,刘伯温、宋濂还分别留下了《苦斋记》《看松庵记》等文学名篇。后来许多文人墨客也游历至此,留下了许多佳话。双同村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修复了历史文化古迹、亭台、雕塑,修建了匡山陈列馆,展示各类历史民俗文物共623件。此外,还创办了村级文化俱乐部,巩固传统的茶花灯、狮子灯、剪纸等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显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匡山生态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内涵。

4.建立了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双同村依托旅游平台打“绿色”“生态”经济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突出“一村一品”,建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土特产加工。开发利用5000多亩毛竹及5000多棵野生酸枣、杨梅、香榧树;大力发展养蜂、酸枣糕、高山茶叶、闽笋干、香菇等土特产品,大力发展野生酸枣糕、蜂蜜等土特产加工,经过村里统一包装销售,结合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使双同村成为以森林旅游为主导,做大特色产品加工、销售的旅游生态村。

5.提升了全村文明素质

通过“美丽村庄”建设,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村里和周边的环境卫生,除了安排专人负责清扫外,还在旅游景点立起标牌提示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等,成为村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支主要力量。同时,村民们的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讲文明、讲礼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全村呈现出一片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也为双同村赢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2009年双同村匡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双同村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 “国家级生态村”,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授予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试点单位”称号,2012年被南平市评为 “美丽乡村”,2014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 “全国生态文化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村”,2015年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等等。美国、俄罗斯的专家学者曾到双同村指导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赞其为“山里的新农村”[4]。今天的双同村已经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为一体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富裕村庄,真正实现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几年每年到双同村旅游的人数有5万多人,全村每年的旅游收入超过150万元,土特产销售收入超过400万元。2016年,村集体收入达6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5]

(二)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双同村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与众多国家级头衔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为了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双同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其基础设施尤其是生态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总的来看,双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试点单位”“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全国文明村镇”等众多国家级头衔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通村公路比较狭窄、接待游客的宾馆和民宿数量不多、村容村貌有待改造提升,等等,难以满足生态文明村进一步建设发展的需要。

2.生态旅游市场季节性强且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据调查,双同村的生态旅游市场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表现为:比较温暖舒适的春秋两季以及夏季的节假日属于旅游旺季,夏季的非节假日和冬季基本属于旅游淡季,即游客多选择在春秋季和夏季的节假日进入双同村观光休闲,夏季的非节假日尤其是冬季几乎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大量旅游资源季节性地被闲置。此外,双同村的生态旅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据统计,近几年每年到双同村旅游的人数大概5万多人,平均每天仅100多人,游客少且平均驻留时间短,远没有达到双同村生态旅游市场的饱和容量。

3.尚未与周边旅游区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距离双同村仅100余公里,但凭借其较高的知名度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据统计,2016年武夷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09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2.63亿元。[6]而双同村每年接待的游客仅5万多人,不到武夷山的1/200;年旅游收入150万元,不到武夷山的万分之一。造成这种差距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匡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景区的双同村生态旅游风景区尚未与周边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湛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浮盖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与周边的浙江龙泉市披云山景区、龙泉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泉山等旅游区也没有实现融合发展,最终导致双同村的知名度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生态旅游业也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4.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满足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迈进了新时代,但在生态文明村的管理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方面,双同村可谓人才奇缺。由于地域、待遇、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进得来、留得住。目前,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管理和经营基本上依赖于本村土生土长的比较有经验的村民,尽管这些村民中的一些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但由于他们文化基础、视野等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双同村人才队伍的素质难以跟上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实现质的跃升的主要瓶颈。

5.村民的生态文明素质总体上还有待提升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双同村村民的生态文明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旅游区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村民对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村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对党和国家相关的精神和政策了解不够,节水节电等方面的节约意识还有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对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还须进一步加强,等等。村民生态文明素养总体不高也是影响双同村生态文明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促进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双同村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一直比较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但现有的基础设施与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尚不能相适应,不能满足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平的需要。双同村要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各种手段甚至包括出让股份的形式进行融资,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包括对通村公路的拓宽、对宾馆和民宿的扩建、对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善等等。另外,对双同村网站内容要及时进行更新,努力打造与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二)针对季节特点打造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开发生态旅游市场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双同村可针对季节特点,打造不同的生态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如在春季推出“双同之春”、“匡山之约”、“美丽双同约会您”,夏季推出“清凉双同”、“双同清凉之夏”、“清凉双同等您来”,秋季推出“醉美双同”、“双同秋韵”、“赏秋在双同”,冬季推出“年味双同”、“大山里的年景”、“双同邀您来过年”等等之类的生态旅游主题或品牌。生态旅游品牌和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季节化、新颖性、人情味等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针对各季节进行不同生态旅游产品的打造,一方面可以打破“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季节之间游客分布的极不均衡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开发双同村的生态旅游市场,提高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合作与宣传,形成与周边旅游区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在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的优势,实现与武夷山景区的协同发展、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同时,要主动走出去,秉持合作共赢而非竞争对手的心态,加强与周边的浙江旅游景区的交流合作、互融互通,实现双方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使得进入武夷山和周边浙江旅游区的游客情不自禁地产生“不能错过双同和匡山”的想法。此外,要发挥众多国家级荣誉和称号的作用,加强对外宣传,广泛而大力地推介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品牌和生态旅游品牌,提升双同村国家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使更多国内外游客能够慕名而来、满意而去。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上新台阶

在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一是通过提高待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等,引进若干名具有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支持和鼓励本村较为有经营和管理经验的村民走出去,参加一些相关培训,或到省内外一些知名的生态文明村、旅游景区等进行交流、学习和取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邀请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到村里举办讲座或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3]。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要求,双同村可通过设立广告栏、警示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生态文明在我心中”、“我是生态文明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等之类的宣传工作、创建活动或竞赛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强化对村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同时,要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使爱护生态环境成为他们一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为生态文明村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打下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美福建”作出应有贡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习近平.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N].人民日报,2013-07-21(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50,51.

[4]吴恩儿,吴勇君,徐强.“五个统一”:让游客满意,促村民增收[N].福建日报,2017-06-19(6).

[5]徐世明.浦城县“匡山”旅游村的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11):19-20.

[6]武夷山市统计局.武夷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17-02-08)[2017-10-30].http://www.wys.gov.cn/html/2017-02-08/386939.html.

猜你喜欢

同村文明村生态旅游
谈赣南采茶现代戏《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新现象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同村老农占耕地 法官维权促返还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村民带我一起成长
云城区
倾情创建“全国文明村”——记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党支书陈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