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8-06-27刘丽敏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语英语课程大学

刘丽敏

(1.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踊跃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日益凸显,任何一个国际化人才毫无疑问都必须掌握英语,由此,大学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引发的我国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正在从单纯的基础语言能力培养向实用性英语使用能力培养转型。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的融合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高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国际接轨,使学生掌握前沿知识,最终实现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对话和合作,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成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和示范者,但就全国而言,真正意义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形成,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和学生外语水平等问题的制约,发展脚步缓慢,总体效果不理想,导致了高校双语教学受到广泛质疑。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开始对双语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且意识到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学的战略调整,杨春红、郑友奇、张维峰认为将纯语言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对接的必经之路;[1]周恩、丁年青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管理、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双语教学实现有效衔接,从而有利于双语教学的纵深发展。[2]本文拟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来探讨该问题,在思考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衔接提供的契机基础上探讨两者有效衔接的路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是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既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素养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兼具工具性、专业性和人文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且要提高学生用英语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来教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我国属于以英语为外语的英语扩大圈国家,鉴于英语作为世界语的地位不断巩固,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载体来教授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不同的是,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而是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能力。

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储备,Cummins认为学生的语言水平达到学习学科知识所需的语言阈限水平后,就能通过二语学习学科知识,并且实现学科知识水平和二语水平的双赢。[3]我国一些学者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初始英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优秀或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便可得益于双语教学,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两方面都获得提高[4]。我国幅员辽阔,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加上缺乏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大部分大学新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有力补充,双语教学体现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图1表明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图1 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Figure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bilingual teaching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有效衔接的困境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在信息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此后,双语教学在各高校陆续展开并呈现星星之火之势,然而,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在学生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材、准入机制等方面还与理想的双语教学有所差距,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颇受争议。究其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缺乏有效衔接是影响双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二者有效衔接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双语课程失枝脱节

王守仁教授提出要构建一个包括普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也强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能轻易取消高校普通英语教学[5]。但事实上,近几年各高校的大学英语学时不断被压缩,笔者所在高校(省属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就从原来的每学期70学时下降到48学时。大学英语必修课学时被削减的同时,一些高水平大学能够提供大量的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补充相应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试问如此大幅压缩大学英语学时又无法进行相应补充,如何使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从而顺利接受双语教学呢?

不仅如此,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仍然是围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普通英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学语言而学语言,学生无法将所学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结果导致他们在接触双语课程后出现专业文献看不懂,专业术语听不懂的现象。韩建侠[6]对河南、河北、北京、广东、陕西和黑龙江六省市50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5%的学生能听懂双语课程90%以上的内容,97.2%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应该把汉语与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非全英语。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普通英语占比过高,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无法快速适应全英语的双语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材与双语教学教材大相径庭

目前市场上大学英语教材琳琅满目,但是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导向,大部分教材的设计都是以四六级考试大纲为指导的。教材编写者为了追求四六级词汇覆盖率,必须替换和改写超纲词汇,所以学生阅读的并非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而且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编写者在选取文章时更多追求的是趣味性和故事性,与学生的专业知识通常没有紧密联系。

双语教学的教材大多是国外原版或印影版教材,这些教材在专业学科领域已经比较成熟,知识性强、语言地道,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国外前沿的学科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习得纯正的语言表达。

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和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导向不同,学生从大学英语教材中接触得更多的是涉及语言共核部分的知识,然而各个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门用语,即便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专业领域也可能呈现不同的意义,所以学生在阅读双语课的教材时往往由于不熟悉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特征,而出现速度慢、理解难等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师与双语教师各自为营

大学英语教师通常从各高校的英语专业毕业,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英语语言学为核心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精通语言却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在课堂上主要是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巧。而双语教师基本是由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师组成,他们通常精通专业,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不甚了解,对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也不甚熟悉,他们在课堂上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非语言知识。

另外,大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早,在管理上已经比较成熟,各个高校一般都有专门的机构(诸如大学英语部)进行统筹规划,定期举行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双语教学则起步较晚,由各院系自己负责,双语教师流动性大,在管理上比较松散。大学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顺利衔接。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自2002年起,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第三轮重大改革,[7]这一轮改革的主要特色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轮教学改革极大地改善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但是改革目前也面临着瓶颈,原因是改革过多关注教学模式的变化,忽略了提高阶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8]而双语教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李慧仙认为双语教学实际上只是强调外语教学而已,会损害专业学科的教学,进而降低教学质量。[9]姚芳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10]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将国际化、跨文化维度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中”[11],这样的国际化进程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大学英语必须朝着建立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普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前进,而这无疑是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展开和发展的。那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情境下,如何抓住机遇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继而探索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新路径呢?

(一)以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的衔接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出国留学政策不断放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加,学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出国留学意味着接受全英语课程,实质上等同于我国当前实施的双语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国内接受良好的专业英语的训练;出国留学也意味着把中国的文化展示给世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仅如此,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再局限于人才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人才引进来。近几年教育部致力于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留学,预期到2020年,全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达到50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建立一整套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12]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这些国际化课程将不仅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而是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堂听课,也就是说,即便学生们没有走出国门,也将在国内的国际化环境下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这就更加迫切需要高校做好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在保障普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尽快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课程体系。专门用途英语又称专业英语,是依托专业知识,为某种特定专业学科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学术领域和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识英语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尽管学界目前更倾向于将专门用途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笔者认为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未来它不单是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媒介,更多的是与非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工具,这种交流不仅是学术上,更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英语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保持文化自信,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时既能互相理解,又能表达思想。通识英语课程正是有利于学生从他者的视角来反思本民族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的课程,因此,通识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适当减少普通英语必修课课时基础上,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翻译等,通识英语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等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并且积极开设国际化的双语课程,构建高校英语课程一条龙(见图2)。

图2 高校英语课程一条龙Figure 2 A continuous English study in college

(二)以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以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为标志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13]慕课(MOOCs)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的一种模式,目前已经风靡全球,全世界已有250多所大学和机构开放了14000多门课程[14],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已经在线开放了大量免费学习课程。这些课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实质上就是高质量的双语课程,这意味着学生足不出户便能体验真正的双语教学,并且可以浏览英文资料,完成英语作业并用英语进行交流。面对如此丰厚的教育资源,高校可以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借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与双语教学的顺利对接。

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与双语教师结成教师共同体。这种教师共同体以教师的共同兴趣为基础,可在教务处的协调之下,由大学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结成一对一的教学团体,共同完成双语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大学英语教师与双语教师共同备课,将双语课上会出现的新单词、语言难点等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辅助学生扫清语言方面的障碍,如此双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专业课教学,并且督促学生课下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师可以向英语教师学习英语表达,加强语言功底;英语教师则可以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开拓知识面。

另一方面,双语教师可以尝试将慕课平台上的一些课程校本化,根据自身所教授的课程在慕课平台上挑选相关课程,指定学生自主学习。慕课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课程的完成率。据统计,一门慕课的注册者能达到成千上万,而慕课学习者两星期左右就会失去持续的学习兴趣。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的时间有限、语言障碍和缺乏毅力。将慕课平台的相关课程校本化,学生完成课程可以在本校获得学分,这对学生坚持完成慕课无疑是有利的。此外,全英文授课难免有些地方听不清楚,在慕课平台上,学生课前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完成理解和记忆并发现问题。双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完成知识内化,最后由双语教师组织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给予学分。

(三)以师资的跨境流动保障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在师资力量上的衔接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保障。高校双语教学一般由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但在发音和口语方面比较薄弱,导致双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甚至一些双语课堂只是流于形式,介绍几个专业英语单词而已。高水平的师资是成功开展全英语教学的前提条件,培养高水平的双语师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是人员的跨境流动,这对双语教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人员跨境流动首先使高校能够聘请更多的外籍教师,外籍教师拥有绝对的语言优势,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专业知识,让学生耳濡目染外国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他们代表着不同文化,能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课堂礼仪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

但是,外籍教师如果不是久居中国,流动性大,并且聘请外籍教师的费用相对昂贵,因此当务之急还是需要高校自身来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更多的高校教师可以到国外交流和进修。不仅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老师可以积极到国外进修,提高语言水平,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的弱势,主动申请到国内外学习进修。另外,考虑到双语课备课、上课难度大,高校可适当在奖金发放、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合格双语教师政策倾斜,以便于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从事双语教学。

四、结语

有人质疑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是否会威胁汉语及国学的地位,殊不知汉语和国学的走向世界依靠的正是精通双语的国际化人才。只有掌握英语才能更好地传播汉语和国学,让世界了解一个不断强大和开放的中国。况且,汉语和英语的学习并不矛盾,语言的学习常常是触类旁通,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都精通多种语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必须长期坚持和探索的工作。

双语教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大学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前期保障。高校应该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契机,积极探索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构建出高校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1]杨春红,郑友奇,张维峰.后大学英语时代基础英语战略调整的思考:兼论语言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借口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462-464.

[2]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68-75.

[3]CUMMINS 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San Diego,CA:College-Hill,1984.

[4]韩建侠,俞理明 .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1):65-72.

[5]王守仁.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过程中建设教师队伍[J].外语界,2012(4):2-5.

[6]韩建侠.国内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78-180.

[7]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11.

[8]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9]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 [J].高等农业教育,2005(9):60-63.

[10]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124-129.

[11]KNIGHT J.Bemodeled:Definition,Approaches,and Rational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1):5-31.

[12]蔡基刚.教育国家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13]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3-76.

[14]林秉智.慕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35-138.

猜你喜欢

双语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