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的思考
2018-03-08周福海
陈 建,周福海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研究中心,浙江 永嘉 325100)
永嘉泵阀产业经过40多年的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为了推进泵阀产业全面转型,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13年12月,永嘉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准,以泵阀产业为基础建设省级系统流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当前,推进泵阀产业转型,是实现永嘉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但长期以来,永嘉泵阀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不足,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呈现出发展增速逐步放缓、市场占比逐渐下降的趋势。立足永嘉泵阀产业实际情况,分析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推动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提升永嘉泵阀产业的活力和地位。
一、永嘉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的基础和目标
泵阀是通用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体系统中用来实现机械能转换及控制流体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其产业链主要包括铸(锻)件生产、制造加工、表面处理、检测试验、配件供给(阀杆、执行器、蜗轮、密封件、电机、轴承)等[2]。流程装备又称过程装备,主要是指过程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所涉及的典型装置和设备[3]。在永嘉县编制的产业规划中,系统流程装备是指“通过创建相互依赖的活动将相关数据管理活动连接起来,从而反映业务系统流程的装备”[4]。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永嘉泵阀行业协会和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推进永嘉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既有很好的基础优势,也有明确的转型目标。
1.四大基础优势
(1)产业集聚优势。据温州市泵阀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企业数量看,永嘉共有泵阀企业1 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家,分别占全国的22.2%和21.6%;从产品规格看,全国泵阀各类产品共有6 000多个品种、40 000多个规格,而永嘉泵阀企业已具备3 000多个品种、40 000多个规格阀门产品和800多个品种、10 000多个规格泵产品的生产能力;从市场占比看,永嘉泵阀产业总产值约2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07.1亿元),占全国的1/5、浙江省的1/2、温州市的2/3。
(2)品牌先发优势。据永嘉县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区域品牌看,永嘉是中国泵阀之乡,并相继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泵阀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浙江省出口基地、浙江省“机器换人”十大行业试点等10多个区域品牌;从企业品牌看,永嘉拥有驰名商标9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8个、浙江名牌14个、浙江出口名牌5个、温州市知名商标17个、温州名牌20个、温州出口名牌6个,并在世界各地注册了100多个国际商标,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盟、美国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较而言,虽然江苏阀门产值已超过永嘉,但只有纽威等几个品牌,其他阀门企业基本都是给国内外品牌企业做加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与永嘉尚有差距。
(3)创新平台优势。据温州市泵阀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永嘉已建有浙江泵阀检测中心、国家级阀门质检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和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等实体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其中国家阀门永嘉县质检中心检验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解决了浙江及周边地区95%以上阀门产品的检测、研发等共性技术难题。依托浙江省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泵阀行业协会落户的优势,牵头制定国家标准31项、行业标准45项、地方标准2项、阀门联盟标准5项、生产性服务地方标准规范3项。同时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23家。
(4)龙头企业优势。据温州市泵阀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永嘉共有无区域泵阀企业集团41家,产值亿元以上泵阀企业24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浙江省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5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省专利示范企业8家,2014年全县21家功勋企业中泵阀企业有9家。特别是超达阀门集团、宣达阀门集团、伯特利阀门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达到全国泵阀行业先进水平,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的一批国家级项目,超达阀门集团、方正阀门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壳牌公司战略合作供应商。同时,永嘉有150家阀门企业取得了出口通行证,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销售网络,如超达阀门自主品牌出口率达75%。
2.三大转型目标
永嘉系统流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总要求是为“智慧管网”和“智慧流程工业”提供坚强的装备支撑,实现“三大转型”。
(1)发展目标的转型。今后一段时期,石化领域的市场投资将不会有太大扩张,要抓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由石化领域向城市气网、水网、油网等市场巨大的方向转变。
(2)发展模式的转型。重点把各自单干的模式调整为协同制造的模式,由分散的泵和阀转向系统的、成套的装备;由单纯的装备制造转向“服务+装备”的制造;由单纯的硬件提供转向“硬件+软件”的提供。关键是把传感器、电子芯片、软件装进泵阀,加到系统装备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润率和市场开发能力。
(3)市场开发模式的转型。通过加强商务模式创新,组建“智慧管网”工程公司,由卖单个的泵阀产品转向工程整体设计、工程整体施工、装备整体安装和调试、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正常投用后的运维服务承包“五合一”的市场开发模式。
二、永嘉泵阀产业转型亟需关注的问题
1.产业配套不完善
根据产业链构成分析,铸(锻)造作为泵阀的配套和基础产业,约占整个泵阀产业产值的40%。据永嘉县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永嘉铸造企业仅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最大的企业温州市开诚机械有限公司产值仅2亿元),还没有一家锻造企业(距离最近的配套企业在瑞安市),铸造行业总产值仅10多亿元,占泵阀产值比重不足5%,绝大部分中高档铸、锻造件产品只能依赖丽水、宁波、上海、江苏等地加工。究其原因,一是对铸造产业的基础性、配套性作用认识不到位,一度将铸造定位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二是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对铸、锻造行业支持不够,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2.核心技术不成熟
发展系统装备产业,做大单元设备是前提,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这个关键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高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流体输配系统,实现管网智能化。目前,国内外泵阀行业的物联网研发应用尚处于早期和有限小规模应用阶段。目前,永嘉已由泵阀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全县7家企业和研发机构,组建了泵阀物联网云服务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率先开展系统流程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研究,但仍处于研发起步阶段。
3.区域竞争压力增大
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围绕中国系统流程装备建设,相继在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地设立独资或控股公司,通过控制流体输配智能网的顶层设计、主抓装置的核心技术提高其产品竞争力,比永嘉泵阀企业先行了一步。同时,江苏苏南阀门、台州泵业、上海泵阀、博山泵业等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泵阀产业基地,对永嘉泵阀产业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江苏凭借其园区条件、土地价格、人才资源、企业规模、创新实力等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占全国的市场份额已超过永嘉。
4.企业外迁趋势加剧
长期以来,泵阀产业是永嘉链条较为齐全的产业,研发、检测、加工、销售、运输配套相对完整,企业离开这个环境很难生存,因而即使其他地方人力资源再廉价、土地再优惠,也很难吸引永嘉企业。但随着永嘉工业用地制约日渐加剧,外地泵阀产业链不断完善,以及低地价的优惠招商政策吸引,永嘉泵阀企业已呈现趋势性的外迁现象。如永嘉瓯北工业毛地价1 050~1 200元/m2,还要加上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费(按建筑面积计90元/m2),另外,企业还须向所在村出让收益。相较而言,丽水工业用地仅约270元/m2,还是净地出让。据永嘉县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永嘉向上海、丽水、江苏等地转移或部分转移的泵阀企业有200多家,产值流失300多亿元。如迁移到上海的凯泉泵业集团、东方泵业集团、连城泵业集团和熊猫泵业集团的销售均已位居全国前四,总产值近100亿元。
5.研发支撑不足
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有待强化。如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刚刚组建,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与企业的融合对接不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尤其是对系统流程装备产业涉及的塔设备、管件、控制器、执行器、通讯和软件等的研发基本仍属空白。人才瓶颈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企业领军人才存在老龄化现象,中青年创新人才梯队结构尚没有形成,高端复合型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特别是泵阀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难以满足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本土培养的技工人才到泵阀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外地员工所占比例较大,影响企业用工的稳定性。
6.企业重组氛围不浓
近年来,永嘉泵阀企业整合重组的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小企业意愿不强。泵阀行业进入门槛不高,许多小企业还是家族企业,小富即安,宁为鸡头不当凤尾;永嘉泵阀厂房租金最高达每月38元/m2,而江苏滨海每年仅50元/m2,二者相差8倍多。因此,江苏大量阀门企业不跑业务、不做品牌,专注于做加工;而永嘉瓯北恰恰相反,有厂房的小企业都因加工利润低不愿意做加工。二是大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不愿意进行收购性整合重组。
三、政府层面推进永嘉泵阀产业转型的对策
1.明晰转型路径
从单体产品向系统流程装备转型,需经历做强泵阀单元设备、单体设备智能化、配套单元设备成套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四个阶段,近期的重点是研发生产特种泵、阀等系统流程装备单元设备和相配套的控制、测量、传感、通讯等各种终端设备。政府层面应加大引导力度,牵头邀请国内外从事战略研究、行业管理、技术开发、标准编制等领域专家,建立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技术趋势、制造方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2.健全推进机制
一是政府层面,建立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工业、科技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规模龙头企业、典型中小配套企业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根据发展变化调整规划和政策,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协会和企业层面,充分发挥泵阀行业省级协会作用,结合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改革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泵阀行业协会加强专业人员配备,定期发布行业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的情况,打造政企联动的平台。
3.破解空间瓶颈
从调研征求意见看,永嘉泵阀产业转型提升至少需要2km2左右的新增用地空间。可采取低丘缓坡开发、小微园建设、“退二优二”、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争取工业飞地等措施,进一步内挖存量、外拓增量。其具体分三步推进:近期,瓯北城市新区、东瓯街道(工业园区)抓紧实施“退二优二”试点;加快建设珠岙系统流程装备小微园,建设成本不高于2 500元/m2;把瓯北青峰山近0.9km2土地调整为工业用地,解决优势企业迫切用地的需求。中期,在乌牛岭下和桥头林福尽可能安排用地,布局与系统流程装备产业紧密关联的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四大核心领域项目。远期,向温州市争取一块工业飞地,作为永嘉配套产业园区。
4.扶持配套产业
一是完善泵阀配套产业链。铸(锻)造作为泵阀产业的上游配套,是提升泵阀单体设备质量的前提和关键。目前,锻造厂通过采用液压技术,运用机械手,已不存在噪音污染,其他方面也能做到达标排放。温州市已规划在瑞安、平阳发展锻造基地,对永嘉的招商力度很大。为此,永嘉要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标杆示范企业,既能尽快提高泵阀产业链产值,又有利于摆脱外地依赖,提升永嘉泵阀全产业链竞争力。二是扶持系统流程装备核心产业。重点针对塔设备、管件、控制器、执行器、通讯和软件等产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夯实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基础。
5.做强科技平台
强化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的统领作用,着力完善技术研发、设计、检测、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研发平台方面,发挥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的专业研发优势,重点抓好泵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大力引进与系统流程装备产业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企业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在产业检测平台方面,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为目标,全面推进国家阀门质检中心由B级向A级提升,进一步增强系统流程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6.狠抓人才支撑
一是培养技能人才。借鉴永嘉超达阀门集团与开封大学合作开设超达阀门班的做法,鼓励永嘉县职业学校开设专业阀门班,提升实训基地水平,培养一支稳定的本地技工队伍。二是引进紧缺人才。鼓励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千”“省千”人才,优化行业领军人才队伍的专业和年龄结构。三是加强对现有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要定期组织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专题讲座,聘请行业知名专家讲课,帮助在岗科技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持续创新能力。[5]
7.加速实体运作
促进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产业转型,需要整合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加速实体运作步伐。目前,温州市泵阀行业协会已会同永嘉几家龙头企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6研究所(军工单位)开展前期对接。依托其专业人才集聚、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合作组建“智慧管网”工程公司,作为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实体运作机构,打造行业转型的样板,政府层面应加强引导和支持。
8.鼓励拓展市场
支持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化合作,重点鼓励永嘉150家外贸阀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国际销售网络。继续重视搭建展销平台,完善展位费补助政策,统筹谋划“阀门世界”等国际知名展览会、中国(永嘉)泵阀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深入推进电商换市,提升中国泵阀网、永嘉泵阀产业集群“窗口”等服务功能,加快泵阀行业数据库、信息收集平台建设,实现与全国主要泵阀网上市场资源共享,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泵阀产品电子销售和采购平台。
9.培育龙头骨干
一是鼓励企业整合重组。通过对泵阀企业进行排名,确认有哪些企业需要用地,尽可能予以解决;政府创新供地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小企业组建实体型的企业联合体,政府通过向企业联合体供地的方式加以引导。二是理顺子公司与总部的税务关系。据超达阀门集团反映,国税部门对于纯制造的生产性企业设置了内部抵扣的红线,超过70%就要被处罚。但这个标准对在外地拥有子公司的总部企业要求过严,国税、经信部门应提供优惠政策,减轻总部企业的税负。
10.推进机器换人
以永嘉列入浙江省泵阀产业“机器换人”试点为契机,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机联网”“厂联网”企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水平。同时针对永嘉泵阀行业现状,抓紧实施阀门产业联盟标准,统一阀杆、螺母等配件的标准,通过大批量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在这种模式下,可细分形成各类专门的标准件生产企业,既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重组,又有利于产业链的分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