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及成因

2018-03-08张宇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西方人礼仪社交

张宇琪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变得频繁而广泛,如果不多了解掌握西方礼仪文化和传统习俗,在交际交往中可能就会引起误会,甚至影响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因此,有必要对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有所了解,并通过分析成因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

1 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的差异列举

1.1 称呼、称谓方式的差异

英语文化中对很多称谓是模糊性的,而在汉语中却是十分清晰明确的,比如英语中称呼和父亲同辈的人均为“uncle”,而在汉语中这个词代表的人群却被细分为叔叔、伯伯、舅舅、表叔、表舅、姨夫、姑父等多个称谓,在中文中如果称呼错了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人的表现。中国礼仪文化一直强调长幼之分,要求下敬上和少敬老,因此有了老人家、老先生、老伯、大妈等尊称,但在西方礼仪习惯中却觉得被冠以“老”字是被认为年岁大了、虚弱老朽不中用了,是一种轻视,是很不礼貌的。在中国,对长辈、师长、领导、年长者直呼姓名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在西方只要非正式场合,相熟的长幼之间无论年龄、辈分、身份高低,都可以直呼姓名,在他们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不会引起不满。

1.2 打招呼告别时的差异

在我们中国,尤其在我们东北,不管熟悉还是不太熟悉,偶然遇到都可能会说 “这是上哪去啊?”“忙啥呢?”“你在这干啥呢?”甚至很多百姓不分场合就会问“吃了吗?”这样问当然不是真正要知道答案,而是一种习惯的、很亲切的、大家习以为常的见面打招呼方式,相当于西方人见面说“Hello”或“早上好!”就像英国人见面喜欢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但在西方,如果像我们这样用问话的方式打招呼,他们就会觉得很尴尬、很突然,会认为这是打探人家的隐私或者是一种盘问,会引起他们的不悦。中国人见面一般会行握手礼,尤其在与长辈、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身体会微微前倾和双手相握以表尊重,这在西方可能会认为是过于卑微卑贱。我们亲密的好友相见,右手相握,左右拍打肩膀或相互拥抱是很自然亲切的表现,但到了英国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真诚的表现,会让人感觉厌恶。中西方在告别时的方式习惯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和身体不舒服或病人道别时会关心地说“多喝点水,早点休息!”“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听了会让人感到很温暖很贴心。但在西方这样说,他们很可能认为这是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更习惯于说和听到“祝你早日康复、多保重”等这种笼统的客套话,总感觉缺少了点我们所认为的人情味。

1.3 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比较重视饮食,“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是充分的体现。亲朋相聚、商务交流、红白喜事、求人办事等都喜欢通过酒宴来沟通或表达谢意。在菜品上中国人对色香味俱全的考虑要高于营养的搭配,而西方则更偏重于营养与吸收,过多考虑的是健康。我们中国人亲朋相聚,大多地方的人在酒桌上都喜欢热热闹闹、开怀畅饮,有些地方的人酒到酣处甚至猜拳行令、高歌一曲,体现出热闹温馨、其乐融融的气氛。而很多西方人用餐时更喜欢安静优雅的环境,喜欢细嚼慢咽,在进餐时大声说话或大口吃饭那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在正式的场合,中国人比较注重就餐的座次,请客方与被宴请方按照职位高低或辈分等都有约定俗成的位置,如请客方职位最高或者最尊贵的人为“主陪”,一般坐在正对门的位置,而请客方的第二位为“副陪”,一般坐在主陪对面,背对着门。客人中的主要人物应该被安排坐在主陪的左侧,因为中国一般认为“尚左尊东”。而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并且有男女间隔就座,夫妇分开而坐的习惯。中国人由于菜肴特点,弯腰、低头、把嘴凑到餐具前就餐是很多人的习惯,大家也习以为常,而西方人则认为这是不礼貌,他们则更讲究要坐直用餐。在我们中国,酒为助兴之物,我们中国的酒文化与西方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东北人喝酒的豪爽劲头一上来,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讲究“感情深一口闷”,要喝完白酒喝啤酒,很多人认为只有喝倒才是喝好,不拼酒不劝酒就是不热情、不好客、不真诚。而西方人尤其在吃西餐时一般不提倡过多饮酒,并且会以征求的口吻问客人是否需要饮酒,一般客人拒绝就不会勉强。

2 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差异的成因简析

2.1 中西方历史传统文化不同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谦虚谨慎、重情重意,因此不提倡炫耀个人荣誉,要考虑他人感受,要与人和睦相处,把亲情、友人、同事情、战友情、同学情、邻里情等看得很重;而西方则比较崇拜个人奋斗与竞争,不掩饰自己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的谦虚在很多西方人看来是不自信,是对自身的否定,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欺骗。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看重和强调长幼尊卑、尊老爱幼,而西方社会则提倡自由平等和相互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人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大众群体的期望,因此重视处好人际关系,以诚待人,因此相互倾诉和了解私事是彼此信任、相互关心的表现,而西方人则把个人自由和隐私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更忌讳相互打听年龄、健康、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

2.2 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带来的影响

受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影响,在我国还没有哪一种宗教占统治地位,因此总体看是一个非宗教国家,因此礼仪没有宗教色彩;而西方的基督教一直占统治地位,因此礼仪上也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这在西方提倡的绅士风度和尊敬女性、保护女性上有所体现,而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女士的地位是不被认可的,包括当今一些地方还有在家庭来客人女人不能同桌吃饭的封建礼仪。

2.3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带来的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发展历史等影响,我们中国各省、自治区、地市,各民族在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社交礼仪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东西方的民族种族在性格上更是存在极大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就中西方而言,我国人民的性格特点更多的趋于平稳安定,更注重他人的感受与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收,渴望获得荣辱感和存在感,因此更愿意主动与他们接触,对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尊重与谦虚,注重和强调“大爱”。而西方人的性格更多地表现出独立、强悍、外向,竞争意识和征服欲望强,更强调合理范围内个人的利益,在真理、道理和法理范围内可能更强调个人的利益获得和利益保护,他们更多的体现的是“小爱”。

3 结语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融合剂和促进剂,是社会文明的基础。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一路一带”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西方礼仪文化,用尊重和欣赏的眼光来观察和看待中西方的文化礼仪差异,以中西优秀礼仪文化发展融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1]任泓璇.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2):22-24.

[2]贾霁.从社会礼仪角度看中西文化对比[J].戏剧之家,2017(1):268.

[3]郭雅琴.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漫谈[J].中国研究生,2015(3):16-17.

猜你喜欢

西方人礼仪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筷子礼仪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