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河南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路径
——以“文化特区”建设为中心

2018-03-08舒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特区高地新区

舒甜

(南阳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属于强国目标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此,河南省依靠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以“文化特区”的方式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1 河南省的文化特区定位

文化特区主要是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其他优势的地区,政府对此给予更多与其他地区有差别的特色政策优惠,通过文化建设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以此来创新社会发展新路径,最终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社会发展新模式。河南省在进行“文化特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文化发展进行了准确的定位,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文化特区的建立需要经过专家的论证以及其他条件的严格筛选,必须具备与其他地区所不同的文化优势,对于河南省来说,洛阳、新郑、开封等地的文化资源众所周知。文化特区属于一种新型建设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要想解放思想,实现创新和发展,则需要充分发挥出集聚优势,为区域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河南省文化特区的建立能够使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为全国优秀文化的发展起到引领与指向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文化特区建设成效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

1.2 解决文化发展难题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紧随国家的发展步伐,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超过四万亿,居于全国第五位。但是,文化方面的发展却尚未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难以充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文化方面的要求,成为制约河南总体发展的难题。对此,河南省开始着手打造“文化特区”,借助灵活的政策优势,打造文化高地,以此来解决文化发展中的难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09年,河南省政府投资8000万元支持8个省建立文化特区,这是河南省的最初 “试验区”。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文化试验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河南省可以继续加大力量对其进行改革,将希望转移到文化特区的建设之上[1]。

1.3 促进社会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能够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与繁荣富强。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能够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河南省文化特区的建设,不但能够打破地域方面的限制,还能够将文化向文化生产力转变,在转化过程中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文化发展方面,特别是文化高地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业态的产生,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使我国实施的供给侧改革更加深入,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 河南省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路径

2.1 制定和实施保护型开发政策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保护型开发的方式,将保护放置在开发之前。对于我国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例如,成都对历史文化名街“宽窄巷子”“三坊七巷”进行保护与开发;南京对明城墙进行保护与开发;西安对唐城墙进行保护与开发等,使人们寻今访古能够有个好去处,实现了地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上述成功的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将为河南省的文化特区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2 创建华夏历史文明新区

2016年河南省政府颁布了相关条例,提出要加快对华夏历史文明新区的建设意见,并且对其做出了整体的部署和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兼顾。由于华夏文明新区建设属于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包括“五大工程”以及其他细小的活动,对此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二是规划指导。华夏新区的建设与规划指导的科学性有着较大的联系,能够对新区建设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聘请高端设计人才与技术团队,采用长远的眼光,以创造式的方式推动新区的建设。三是落实政策。将与新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逐一落实,为华夏新区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法治支撑[2]。

2.3 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于提升全体公民道德素质与思想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树立。因此,河南省的文化特区建设需要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和创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例如老子《道德经》中,对于自然规律、和谐相处思想的提倡;包拯清正廉洁、疾恶如仇的事迹体现出的刚正、无私精神;杜甫诗中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爱国之情,还有许多能够体现中原文化精神的事例,都可以为河南文化特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3]。

2.4 加强河南文化产业建设

河南省要想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需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河南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对此,首先,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加大对河南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使郑州天人文化旅游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其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河南省优势,打造一批中原名家品牌、旅游文化品牌、动漫产业品牌等,例如登封的少室山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沟,开发者借助“禅宗祖庭、武林圣地”的武术文化资源,并与舞蹈家毛豆豆、创意大师梅帅元等联手打造,举办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武学热潮,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省属于“华夏文化之源”,拥有大宋文化、根亲文化、殷商文化、曹魏文化等多种特区,在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时,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优势,加大对华夏文明继承与发扬力度,通过建立文化特区的方式,真正将河南建设成为全球根亲文化圣地,使中华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走出去”。总之,河南“文化特区”建设是在国家文化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采用建立文化特区的方式建设全国文化高地,这对于探索新型文化发展之路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朱耀先.“文化高地”构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河南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为视角[J].学习论坛,2017,33(11):61-66.

[2]吕佩义.“文化+”战略驱动下的示范区创新建设——访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J].经济,2017(6):26-27.

[3]丁威,刘睿.全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优势论略——以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发展为切入点[J].黑龙江史志,2013(21):89.

猜你喜欢

特区高地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DC炫特区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