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协同机制研究
2018-03-08黄程程
黄程程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的研究较少,这就造成了因理论性指导缺失而导致的实践性匮乏的现象。如何建设体育专业学科群,如何构建其协同机制、促进其协同发展,如何界定其现实性任务,如何厘清其发展路径是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协同机制。
1.2 研究方法
1.2.1 系统论法
本研究运用系统论方法对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的协同机制研究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发展的所有文献,以便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发展问题有一个整体了解和清晰脉络,分析并继承这些文献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成果。
1.2.3 调查法
在大量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现象,发现趋势,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最后形成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协同机制科学正确的协同发展路径。
2 结论与分析
2.1 协同机制的两大系统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科群建设协同机制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即行政系统与教育系统,二者是相互并列、协同发展的关系。
2.1.1 行政系统
行政系统,不仅是一个权力系统、结构系统和心理系统,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管理型系统。管理技术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愈来愈明显,管理技术的变化也是行政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技术化。大规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决策、组织、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条件,行政管理日益自动化、技术化。(2)行政管理专业化。科学技术运用于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使政府行政管理分工更为精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3)行政管理职业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行政人员的素质和构成发生了变化,掌握专门技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形成终身任职于政府的文官阶层,使行政管理职业化。
2.1.2 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在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以求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与开放性。用运动、系统的观点来理解学校、教学系统、教学系统层次的划分以及教学系统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学校现象。
3 路径分析(“四大路径”)
3.1 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密措施,狠抓落实
认真组织学习,使全院教职工认清高等体育学院所确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增强教学工作责任感。成立以各学院领导为组长,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精心建设。学员党政班子切实加强领导,把学科建设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谋划、决策并组织实施体育学院的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院教指委、学术委在学科建设中的评价和指导作用。强化教研室工作,使教研室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更大程度地依靠教研室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标与计划的制定须有充分可靠的论证,在实施计划过程中须周密安排,步步落实。
3.2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与健全相关制度
充分利用高等体育院校各学院现有的实习基地资源进一步加强我系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体育学科建设制度,使之成为学科有效的管理手段;完善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拔办法,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学科人才引进制度;完善学科建设定期评估制度;完善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津贴制度。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来保障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
3.3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制约体育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学科队伍的问题。现阶段学校已出台相关的政策,积极引进、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建立学科方向带头人的成长机制和淘汰机制。对现有的学科方向带头人进行培养,支持和鼓励他们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支持他们申请国家级以及其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学科骨干,鼓励和支持学科骨干有计划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年轻有为、发展潜质好的人员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并通过建立学术骨干校内基金项目,积极支持他们从事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鼓励聘请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对于不能长期来院工作的学者,通过人才共享,为我所用,使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在队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用外部资源补充内部资源的不足,通过建设,造就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3.4 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
针对教学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特别强调教师进行改革,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鼓励教师把个人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加大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力度,撰写教研论文,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争取出更多的教研,科研成果。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更普遍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双语教学。争取2015—2020年间出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
3.5 调动科研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
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体育学科梯队成员应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在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的条件下,积极开展体育学科研究,要突破原有学科界限,通过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科研究新的增长点。同时每位成员也应坚持学科研究方向的长期相对稳定,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向相一致。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多方的努力,获取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一批高质量的学科研究论文、专著,从而全面提升体育学科的地位与竞争力。
4 结语
高校体育学科群建设是我国大学体育发展过程中,在新形势新环境所遇到的新问题。各个高等体育院校应该从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密措施,狠抓落实;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与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调动科研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等方面入手,群策群力为体育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和强大的内部动力。
[1]王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60-63.
[2]谢慧松,孙南,陈岭,等.体育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5):83-88.
[3]杨琬.首都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