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2018-03-08曲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语境英语教学教材

曲莉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高校英语教育要从单纯语言培训向语言语境文化过度,传授语言技巧的同时,将语境文化背景一并输出,让学生能够熟悉语境规则和规律。目前我国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英语作为国际交际用语不可或缺,因此,各高校应该将语境文化教育重视起来,让语言和语境文化携手走进课堂。

1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传授语言知识时,明确文化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了解相关民俗文化及其民族传统,拓展所教授语言的可接受范围,提升学生对异域语言知识学习的敏感度。

高校英语教学是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打基础,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流包含交流对象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综合性知识。高校英语教学应不局限在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应以学习后,在国际语境下适应国经济文化发展在交流为前提综合特定语境解析能力对英语实践应用进行培养。高校英语教学在确定教学任务时就应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国际化交流语境中听说解析能力。如果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听说解析条件,那么翻译一词就显得空洞苍白,所以,高校英语教学必须要导入相关文化符号,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高校英语不能只是作为必修课传授,而是应该站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他们学习语境的文化素质教学课,应该具备英语语境的社科以及人文等相关词条的渗入。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时滞性问题

高校所用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编制,随着高校新教学大纲的制定,高校英语课本也有了些变化。但增删内容跟不上时代变迁节奏,明显存在与时代脱节甚至是拖后腿的迹象。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的我国英语教材编写的周期比较长,时滞性弊端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教材的滞后性制约了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发挥。尤其是目前尚在使用的第四代教材,教材载体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媒体化、立体化,多样化的态势,但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情境支撑,只注重主要教材,对听、说教材不够重视。而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定位存续价值对教材时滞性问题的影响,学生对已存在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兴趣索然,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高校英语教材要紧跟时代节奏,适时更新内容,以保证学生在面对教材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2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教育还处在沿袭应试制度,学业以分数评判优劣阶段。衡量学生优秀的基本标准是考试结果,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基本标准是学生成绩。因此,高校英语教师任务以辅导学生们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甚至有些高校将此作为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学生获准毕业的硬件条件。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师课堂上导入文化信息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文化和语言二者不能分割,但业绩考核的约束,学生及教师都不会用多余时间主动学习。同时,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语境文化背景熟稔在心,自认对语言专业知识有足够储备,但相对语境文化知识的陌生,很难让他们做到在课堂上针对相关语境导入文化知识。

2.3 学生文化接受意识不强,出现认识偏差

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大都将英语教学视域放在语言基础功能的培养上,例如:语法、单词、语句使用等。从基础教学开始就僵化了英语语境学习,使得英语教学存在全国大致一体地注重语法、单词等的模块化。知识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形式传授给学生,只是通过各种听说练习,增加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数,忽略相关语境文化知识的创博。没有语境知识辅助的语言学习缺少了被接受的灵活性和主观性。而高校英语学习,也使得学生在考试和各种英语考评中钻入题海,以死记硬背应对教学大纲制定的考评结果。这样就让学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从相关语境文化剥离出来,本质上没有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是在相关语境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用工具,英语作为语种是综合门类的知识而非是语言。

2.4 教学条件有限

各大高校硬件环境设置不尽相同,诸多高校虽然在经济大潮和信息时代的影响下,为改善教学环境做出了努力,但还是有部分高校没有为英语教学环境配备必要的与时代接轨的硬件设施。比如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及随之升级的互联网+技术,这些技术设施和措施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文化背景信息事半功倍。互联网的兴起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图片、声音以及与外界信息同步化提供技术支持,可以用声光电以及数字多媒体等等技术手段导入文化背景信息。但由于教学条件限制,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还只是依靠黑板和粉笔等较原始的工具做导入文化信息的工作。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创新途径

新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国家语境的全面发展,为高校英语课堂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更多改革创新的实践机会。依靠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改革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家的整体发展也终将带动整个学科的进步。

3.1 文化导入教学时代化,教材内容及时补充更新

教材的与时俱进以及内容与时代脱节都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改革后,教育主管机构已经在教材更新方面做出努力,高校教材更新改革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教材更新与教师应用反馈有着密切关系,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把教学视域放大到时代格局中,适时地在课堂中更新语境文化信息,如:不同时期的电子邮件与传统信件,承担人文、社科等任务具有时效性,只有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传统邮寄信件的重要性,才会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信件作为异地沟通唯一媒介,为亲情、友谊、爱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信息时代电子邮件同样承担部分交流沟通的责任,但传送速度和时间的不同,与传统信件存在本质区别。教师在课堂上加入信件在当时语境的文化信息,为学生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所学语言所指提供相关教学内容。

3.2 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文化导入意识

高校英语教师在信息时代,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业务修养水平,正确对待课堂及英语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设计提高专业素养课程内容时,可根据课程进行时段的人文社科信息加以利用,在圣诞节时,将中国的春节与圣诞节的内涵文化进行对比,了解节日的性质、功能、相关人物带来的文化信息,以及文化地位和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导入这些文化信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潜能。提升个人素质时,可以利用新媒体素材的英语电影、图片、音乐、PPT、文学等文化资源,运用科学手段引入课堂之中,展示英语文化的多样性和内容的趣味性。以此作为基础,加大对教师自身修养力度培训,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自身力量进行教育试行改革。应通过教师反馈,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导入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同步进行。

3.3 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正确树立学习目标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教育不应该追求高分而放弃对文化信息的接受和存贮。摆正学习目姿态,为走入社会实践能用而学,以学习目的的主观学习可以激励学生客观学习的能动性。如:国际化经济发展带给我国的商机很多,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学英语的学习可以为日后工作中,与外商外企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因此,了解并尊重对方风俗习惯、文化语言沟通禁忌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商务交际中的合作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可见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正确树立学习目标,不能把英语只作为考试项目,应将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进行学习。

3.4 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硬件设施限制教学条件,本质上影响英语教师在课堂进行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因此,英语教师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导入文化信息的教学模块的同时,利用网络、图书馆、英语角等平台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语境色彩的课外活动,充实相关语境文化知识不足带来的欠缺。如: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一句:He can be realiz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面对人是否可靠和不吃鱼及玩游戏有什么关联带来的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内含典故和相关英语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是耶稣教徒表示忠诚于政府的习俗。

4 结语

高校英语教育要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语法单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从个人文化素养和所学知识应用以国际化为标准的原则设计课标。教师应先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然后在课堂上导入文化元素,让学生们领略异域语境以及语言的文化魅力。让学生们成为具有综合性知识的人才,迎接即将面对的人生挑战。

[1]周标.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探究[J].英语广场,2018(1):68-69.

[2]易丽君.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1):87-89.

[3]马晓晶.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戏剧之家,2016(24):214-215.

[4]岳宏艳.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注意事项[J].新西部,2017(27):140,159.

[5]冯宇玲.解构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成人教育,2017,37(11):80-82.

[6]李力维.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4-57.

猜你喜欢

语境英语教学教材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