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陵山民族风情旅游发展中苗族女性的作用

2018-03-08敖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苗族旅游业妇女

敖惠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4)

1 苗族女性在苗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

近年来,民族风情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新宠,发展迅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民族风情旅游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生态村寨满足了人们远离喧嚣城市净化心灵的心理需求;浓郁醇厚的民族文化,让游客们体验不同的文明。苗族聚居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大多数都以苗族女性为载体。作为具有鲜明文化个性色彩的形象代表,苗族女性被推到了台前,成为一组标志性文化符号,通过她们的诠释和演绎,呈现给游客。一次民族风情旅游就是游客与苗族女性亲密接触中经历的一种文化体验历程盛宴。

武陵山苗族地区的旅游符号已基本上被形象化为与女性有关的内容。民族服饰就是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也是苗族女性的标志之一。除了绚丽的服饰,苗族女性的饰品大都为银质,每逢节日,年轻女性就盛装装扮起来,从头到脚银光闪闪,光彩夺目。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首首苗歌被她们诠释演绎得淋漓尽致。歌舞表演为游客所喜爱,游客参与性很强,他们和苗族女性围成一圈一起翩翩起舞,感受着欢快与喜悦。苗族女性是歌舞的主力军,她们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示了苗族民俗歌舞的魅力与特色。

与服饰歌舞一样,苗族的食文化又何尝能少得了聪明勤劳的女性呢。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中苗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千百年来,苗族同胞们传承了其独特的民俗习惯和饮食文化。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不断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松桃苗族的美食很多,如苗乡社饭、松桃卤鸭子、烂糊桥米豆腐、松桃锅巴粉、蒿菜粑等都是让人吃了还想吃的美食。

苗族地区旅游的有关宣传,女性形象也经常被选择作为形象大使,因此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在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到游客更多的关注和影响。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部分生活只有妇女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苗族女性在民族风情旅游中的举止言谈无不自然而然地展示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苗族地区旅游业与苗族女性不可分割。

2 制约苗族女性参与旅游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

参与旅游业使得苗族女性进入一种更为忙碌的生活方式,她们见识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自身的权益、社会地位、文化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他们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现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来自文化、观念、历史、地域、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妇女在旅游业中能力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1 文化素质偏低的制约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武陵山苗族地区的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这制约了苗族女性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发挥。由于她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眼光和见识必然无法与日益国际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相适应,面对机会时往往失之交臂。虽然日益发展的民族旅游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利益,有的苗族女性已经主动参与其中,如“松桃苗绣女”石丽平瞄准市场打响“松桃苗绣”品牌,致力于苗族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手工艺术品的开发,将苗族服饰、刺绣、织锦、银饰、印染、雕刻、编织、苗族文化影视、苗族歌舞、苗族饮食等有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珍藏价值的苗族艺术品,推向市场,畅销国内,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区。但更多的女性则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从事的是低层次、低收入的服务项目。而从事管理工作的或者能够抓住民族旅游业发展的机会,从事经营活动的还是以男性为主。

2.2 男尊女卑心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武陵山苗族地区,传统的性别文化是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观念,这种性别文化在武陵山地区已根深蒂固,以至于在强调性别平等的今天女性仍无法获得和男性同等的资源支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机会。苗族女性由于知识文化的匮乏,生活范围的狭窄使得她们在心理和思想观念上存在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在这些心理素质的影响之下,她们普遍认为男强女弱,男高女低是理所当然的,女主内,男主外,女人只要照顾好一家老小,在家做饭带好孩子,能种好庄稼,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对新信息,新知识,缺乏热情与渴望,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赚钱也是男性的事情,女性脆弱、干不了大事,她们墨守传统思想观念,安于现状,只满足于照顾好家庭那片天地,很少考虑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更不敢奢求自我的提升以及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存在着只有男性才具备管理事务的能力的想法。

2.3 家庭事务的束缚

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部分苗族女性参与旅游业的思想意识也有所萌发。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她们渴望走出家门,与游客交流,表演歌舞,为游客提供服务,将自己的手工艺品出卖给游客换取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苗族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她们自身的自豪感。然而更多的已婚苗族女性则为家庭事务所束缚牵绊和拖累,成为女性迈向社会领域的一道门槛,限制了女性发展自己的空间。她们不仅要看孩子、洗衣、做饭、照顾老人,还要跟男人一样干田里的农活,插秧打谷,根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她们虽然羡慕那些走出家门的那些女性,但也只是临渊羡鱼而已,在现实面前,不得已放弃很多参与旅游业的机会。

3 苗族女性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发现女性在旅游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女性比男性细心周到,热情而有亲和力,在旅游业中女性比男性的参与空间更大。女性以各种形式和角色参与到旅游业服务当中,在歌舞表演、餐饮服务、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旅游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女性在文化再生产、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苗族女性作为旅游形象宣传的载体

无论是广告牌,还是电视风光介绍片,我们看到的苗族地区旅游宣传主角的形象通常是身着艳丽苗族服装的女性,他们通过自己美丽独特的形象向游客传递着苗族风情万种的民俗和历史文化。让游客在未到达旅游目的地前,心目中就已经形成了对旅游地民族的初步印象。女性作为旅游形象宣传的主要载体给人的是一种直觉上的美感,这种美感让游人形象地联想到民族旅游目的地就像是蒙着面纱风情万种的曼妙少女,让人想探寻其中的神秘,传递给游客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去追寻其背后的意义。

3.2 苗族女性是参与旅游业的主力军

旅游业的行业性质以及女性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她们在民族旅游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无论是歌舞表演、餐饮接待、工艺品销售和制作等旅游接待中,妇女都成为参与的主要力量。毫无疑问,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女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在对待游客时女性比男性更细腻和耐心;第二,女性具有爱美的天性比男性更注重仪表;第三,女性在衣食住行方面比男性更关注;第四,女性普遍具有仁爱之心和牺牲精神的天性。苗族女性也秉承了女性的这些性格特质和生活习性,能在民族旅游开发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渐从家户走向社会领域,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苗族女性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族地区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成为民族身份的标签。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社会与外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会发生汉化倾向,在日益汉化的今天,一些民风民俗甚至逐渐消逝。苗族女性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她们以各种形式投身旅游业,展示着、创造者并传承着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直接或间接地为民族文化的创造和保护作出了努力,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恢复的主要力量。正是由于广大妇女的参与和努力,在旅游过程中人们才得以看到、体验到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情。通过参与旅游业女性开阔了视野,在展示当地民俗风情中获取了自信心,逐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产生了自觉传播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加了维护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信心。加上少数民族女性与生俱来的那种“保守”传统与习俗的思想,使她们自然地充当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角。

3.4 苗族女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础力量

武陵山苗族地区的男性汉化程度要高于女性,他们大多外出打工,很少有机会参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而女性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和分工不同,外出机会远远少于男性,多留守在村寨。留守家园的女性将生产和生活的重担一肩挑起,她们除了从事生产劳动,还要侍奉老人,养育子女。尤其是在民族旅游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旅游服务工作主要落在了女性的肩上,通过她们辛勤的劳动和对旅游业的参与,改善了家庭生活的环境和质量,让老人老有所依,子女幼有所教,男性在外安心工作,无形中使得社会的安定因素大大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4 苗族女性自我价值在旅游业中的提升与发展

《松桃苗族自治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县在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权利在一些领域还未得到完全实现;妇女在社会分工和资源占有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城乡和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未全面解决;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较低,与妇女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相适应;妇女平等获得教育资源和机会的权利存在城乡差距;妇女的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现今社会,虽然足不出户的深闺女人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广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新女性走上社会舞台,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来,但在男权为主的当代社会,女性依然被视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她们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远远低于男性,这也将直接导致她们于今后自身的发展和生活状态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许多苗族已婚女性挑起无法逃避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她们奔波于社会和家庭之间,除了和男性一样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外,必须承担的繁重的家务劳动,这占去了她们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家庭琐碎的事务淡化了他们追求自己事业的进取意识,使她们在社会竞争中和男性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对苗族女性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们可以在不离开家或村寨的情况下参与旅游业,使她们在参与旅游事业和家庭事务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苗族女性在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生活发生相应变化,使苗族女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相应变化。这些女性的成就意识、自我价值实现意识不断增强,她们不再为拥有一份工作而满足,她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获得经济独立和走向社会,她们追求的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自我意识正在不断觉醒。

在苗族地区,女性是生产的主力军,是物质文明的载体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女性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族旅游业中,苗族女性是民族旅游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旅游业女性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多,当地女性自身素质得到进步与提高,女性逐渐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她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妇女联合会.松桃苗族自治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Z].

[2]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张立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苗族旅游业妇女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当代妇女的工作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