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认知互动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

2018-03-08高华丽

外国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料库译者译文

高华丽

(中国计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项影响深远的成果。翻转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遵循学习者知识构建的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向学生,使之有效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扩大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成在教师指导协调下学生积极参加的模式。它“拓展课堂的广度和学生的参与度、深度,把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真正达到深度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张春玲,2014:15)。“翻转课堂一般由设计准备阶段、预习标疑阶段、讨论内化阶段以及反馈总结阶段四个阶段构成,“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体现出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汪明,2014:44)。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八级的要求: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因此,提高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一的“译”的能力,不能光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即需要大量翻译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翻译实践体验中,通过与翻译教学语境——练习的语篇、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互动,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译者。因此,本文探索构建以翻译教学语境认知互动为基础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以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1 翻译教学语境中的互动

1.1 学生译者与翻译练习语篇的互动

学生上翻译课时才开始学习做翻译,姑且称之为学生译者。基于Lakoff和Johnson(1999:497)提出的体验哲学的语言体验观,笔者认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而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语言具有体验性,认知、意义是基于体验的,心智是体验的产物,即人的理解能力与其身体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王寅,2005 :15-20)这种观点运用于翻译教学,使我们用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和学生译者的认知能力。在翻译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译者的认知体验过程,即翻译练习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其翻译能力。学生做翻译练习必须与所练习的语篇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互动,即理解原文、表达、审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翻译练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目前有两种方法来设计翻译任务:一是教师按学生兴趣设计;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材来翻译。第一种方法易控、方便,是大多数翻译教师的做法。第二种方法也已经被一些翻译教师证明了其可行性(吴文安,2010: 45-48)。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篇章的意义,包括理解分析原文的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语言语境的理解包括对词义的理解,分析语篇功能、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特点。情景语境的理解包括对原文的文化语境、作者的写作意图、原文的读者对象、时代背景等的分析。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阅读原文,查阅词典,解决语言问题;查阅参考资料,了解背景知识和主题知识,直到弄懂。学生一边理解原文,一边要考虑译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往往交织进行。Pickering & Carrod在批评将语言理解和表达割裂开的理论时指出:相反,我们提出在不同的表达阶段常常会增加理解,在不同的理解阶段也常常会加强表达(2013:332)。原文的理解、译文的表达和审校是作为练习主体的学生译者不断与作为练习客体的语篇认知互动的过程。

1.2 翻译教学语境中的其他互动

1.2.1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指翻译教师对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等的传授、讲解以及与学生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翻译练习的评价、反馈和指导。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有限互动,以译文结果评价为主,不关注翻译过程。而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的师生互动关注翻译教学认知过程。在其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加者,教师一般充当协调者和帮助者。

1.2.2生生互动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的生生互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在翻译练习过程中。虽经通过了语言基础阶段的学习,篇章练习对于初学翻译的学生而言仍然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那些语言基础较弱、知识面不宽的学生。如果让其独立完成练习,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译文质量不会太高,二是容易使其产生怵译心理,进而失去翻译的信心。为了避免这两种后果,他们需要帮助。除了老师的帮助,还需要同学的帮助。因此,生生互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建立良好学风和学习关系。

2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的构建

依据翻译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教学的内容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与技巧、翻译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举例讲解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与技巧,学生复习消化,做练习巩固,教师批改练习、做出评价、课堂讲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和权威,学生被动听课,与他人互动少。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截然不同。在翻译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先通过做练习体验翻译,再与同学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和答疑、在教师帮助引导下扩展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一起总结提升感性认识,最终内化获得翻译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策略、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他们探求知识、独立思考、相互帮助、合作进步;教师则是组织者、帮助者、协调者。

以“工作坊”形式进行的小组练习不失为有效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工作坊”也就是翻译练习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协调下,学生可以组成3-4人的小组,每一小组由成绩相对好的和相对差的学生组成。小组的练习可以分五步进行:(1)小组成员独自翻译出初译稿;(2)大家针对包括理解和表达的难点进行讨论;(3)审阅每个成员的译文,既可相互审阅,也可集体审阅;(4)吸收各初译稿的优点,形成终译稿,签上每个成员的名字,提交给教师;(5)教师反馈。对于教师来说,这种练习形式有两个优点:一是译文由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和审阅,质量会比学生译者各自的初译稿要高;二是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减少,能够有相对充沛的精力和时间精批细改。对于学生来说,译文质量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练习过程中各自都有提高,而且译文质量无疑比自己单打独斗译出来的要高,由此小组练习的得分就高。这对于基础较差而怵译的学生来说,减轻了压力和焦虑,有利于学生树立翻译信心,培养翻译兴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一起解决理解上的难点,一起协商最好的表达方法。这样做的协同效应是: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会逐渐提高理解和表达水平,甚至反思语言学习的方法;互帮互学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生互动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进行。小组终稿产生后,即第四步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用PPT展示本小组的终稿,其他组的同学可发表意见或提问。在全班范围内的这种交流互动更似一个译文发表的园地和翻译批评的园地,展示学生的知识和智慧,培养他们开展学术批评和对话协商的勇气,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全人”(whole person)。

为了保证有更加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和空间,两种形式的生生互动中第一步可以在课前完成,然后再到课堂进行讨论、审阅、反馈、总结。

以上两种形式的生生互动都一定要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把在翻译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于学生了解、掌握,最终内化知识。

3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的条件

3.1 教学理念

王寅(2005:15-20)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构建了认知语言学模式的翻译行为。他认为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须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因此,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译者的翻译能力——认知识解原文的能力、在译文中用目的语表达的能力。翻译教学的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翻译能力,这是翻译教学的基本理念。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得到普遍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这种观点还主张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与周围的人或同伴互动合作进行学习,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孤立的学习不能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增长。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运用于翻译教学,进一步丰富了翻译互动的内涵,使之从传统翻译教学的学生译者与文本的互动模式转换为翻译过程中的学生译者与文本语境的认知互动基础上的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协调的模式。

翻译教学是以学生的翻译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目标是使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学习了解掌握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学生要与源语篇里的现实世界、语言、教学环境进行充分互动,才能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翻译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尝试,不怕失败,勇于体验和探索,积极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合作,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努力使他们在体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去总结感性认识,使其升华成理性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内化知识,真正提高翻译能力。

3.2 教学关系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是教学效果好的关键。翻译教学翻转课堂是“一种可以增加师生间互动的手段”(郑艳,2016:127),其中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者和行动者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翻译活动、体验翻译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碰到的问题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学生之间再也不是各自为政的封闭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协同关系。他们通过讨论,互动合作完成翻译任务,一同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启发,取长补短,在共同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树立了翻译的信心,增加了翻译学习的兴趣。

3.3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需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大纲,教师要精心挑选活动内容、方式、设计教学步骤,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翻译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体验翻译。“翻译任务要设计成完整的篇章而不是孤立的句子”(高华丽,2011:121-132 )。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本,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情景性、信息性和互文性七项特征。作者在生成篇章时一定有某种意向,想营造某种情景,对某人传达某种信息。这种信息与该篇章使用的词语、句型、修辞手段乃至整体结构常常与同类型甚至其他类型的篇章有一定的联系。衔接性和连贯性则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它们使篇章显示出独特的文本特色(陈宏薇,等,2010:143)。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特劳森(Strawson)认为意向参与意义,因此应该将语词或语句本身的意义与在特定场合下如何使用这些语词和句子来表达一定的意向分开。言者的意向与语句的意义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融合的(刘宓庆,2001:235)。因此,篇章练习能够提供较完整的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全面体现文本的特征。篇章练习还应包括各类文体的文本:文学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新闻、科技文及应用文等。练习分阶段进行,以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类篇章的用语和表达规范。

在选择翻译练习语篇时首先要考虑原文的趣味性,有兴趣的题材更能为学生所喜欢,他们的翻译积极性就高。其次,要考虑适合性,所选材料要尽量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难,会使他们产生怵译情绪,挫伤练习的积极性;太易,又会使他们觉得没有意思,失去兴趣。第三,要考虑适中性,即所选材料长短要适中。太长,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影响翻译效果;太短,又接触不到充分的语料。一次练习一般以300左右英文单词或300汉字的中文短文为宜。第四,要考虑多样性,在适合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还要兼顾社会和就业的需要,因此各种文体风格的文章都要有所涉及。

教学安排要注重先后顺序。首先把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各小组按“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拿到练习材料后,小组成员先各自翻译初稿,再在课堂上小组讨论、逐个审阅每个成员的初稿,形成一份终稿,并写出翻译总结。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终稿,把小组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全班一起思考、讨论,教师答疑,引导大家总结,提升感性知识,结合教材或语料库(包括优秀的目标语作品组成的平行语料库和优秀译作组成的可比语料库)进行学习总结,使知识进一步内化。

3.4 教学资料

翻译课的教学资料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之外,还应包括前文提到的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和网络资源。翻译课的教材一般是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但是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主要通过句子来讲解翻译方法和技巧,缺乏语篇的支撑或者说语篇支撑的作用不明显,容易给学生造成翻译就是句子层面语言转换的印象。教材上的练习大多是以篇章的形式安排的,但是书后一般都附有参考译文,可作欣赏。因此,有必要为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练习库。

以上提到的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的作用不同。前者是为学生提供目标语相同主题规范文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一主题文章的表达规范和语气、措辞。后者提供同一篇原文的不同译文,便于学生探究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掌握翻译的一般规律。“通过双语对应语料呈现实验,证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归纳和总结翻译技巧,及时评估或反思自己的翻译行为,有助于翻译技巧的掌握。”(王克非,等,2008:10)Zanettin(1998: 616-630)将小型普通或专门双语语料库应用于学生自主课堂教学,以加强学生对源语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目标语表达能力。总之,这两种语料库都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和提高表达效果,应适时采用。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背景知识和相关主题知识。

3.5 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一般有两种: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前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长时间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态度、情感、方法和策略以及取得的成绩,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发展。学生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并有效调控。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学习的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做出的结论性评价。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由平时每一次练习的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组成,期末考试结果作为终结性评价,各占50%。这种评价方式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注重每一个学习环节,培养他们认真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仅以一次考试评价来定“优劣”。

3.6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的物质条件

良好的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构建翻译教学翻转课堂必备的物质条件。有了良好的网络系统,学生可以快速地查阅资料,如文本背景、作者信息和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可以自建或者搜索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可以通过BB平台参与讨论等。因此,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和翻译的效率、了解更多相关的主题知识、增加信息量、增强学习兴趣。平行语料库的自建或搜索,可以使学生获得同一主题的目标文本,学习用规范的行业用语和措辞来进行表达;可比语料库的搜索或自建,可以使学生获得同一原文的一种或几种译文,进行译本对比研究、译者风格研究及译者主体性研究,探究语境和词语搭配的关系,学习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保证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方便地呈现小组合作练习的成果,并利用链接超链接功能更加生动地加以展现,增强展示呈现的效果。

4 结语

以认知互动为特征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和行动者。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广泛、深入参与翻译过程,拓展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学习翻译的兴趣。翻译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学风。翻译教学翻转课堂是培养有翻译能力的合格译者的有效教学模式,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翻译教师的青睐。

参考文献

Lakoff, George & Johnson,Mark.1999.PhilosophyintheFlesh—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Pickering & Carrod.2013.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J].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36):332.

Zanettin, F. 1998.Bilingual Comparable Corpora and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ors [J].Meta, (43)4: 616-630.

陈宏薇,李亚丹.2010.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华丽.2011.任务型教学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G]∥卢思源.华东外语论坛:第6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宓庆.2001.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王克非,黄立波.2008. 语料库翻译教学十五年[J]. 中国外语(6):10-15.

王寅. 2005.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 中国翻译(5):15-20.

汪明. 2014.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4):44-47.

吴文安.2010. 学生自主选材翻译实践课可行性研究[J]. 中国翻译 (5) 45-48.

张春玲. 2014.翻转课堂:一种新型教学模式[J]. 教育观察(13):15-19.

郑艳.2016.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生态的建构[J].外语学刊(2):127-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料库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