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2018-03-08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切除率开腹食管癌

(鹤壁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河南 鹤壁 458032)

食管癌是一种以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进食、吞咽困难为主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高,相关数据显示食管癌病发率仅位于胃癌之后,患者临床死亡率排消化系统肿瘤第2位,且由于疾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忽略导致入院就诊时多发展至中晚期,造成患者生存率降低[1]。目前临床唯一能达到根治效果的仅有手术治疗,但考虑到该病以老年人,其自身体质较弱,耐受差,若行开腹根治术治疗,不仅对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后期器官功能丧失,还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给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造成不利因素。临床上一直在寻求既能确保病灶完全切除,又能减少对患者损伤的术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微创、整块切除率高等优点。故本文观察26例患者以ESD治疗的效果,旨在探究此术式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组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8~69(48.6±4.1)岁;病灶直径1~3(2.1±0.4)cm;病变部位:上段4例,中段13例,下段9例。对照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7~72(48.9±4.3)岁;病灶直径1~3(2.1±0.3)cm;病变部位:上段4例,中段13例,下段8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内镜、病理等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KPS评分≥70分,患者肿瘤无淋巴结转移,无严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符合手术指征,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近期服用过抗凝药,有言语、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近期有腹部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经检查确诊后,给予开腹根治术治疗,术前8 h常规禁水禁食,入室后取左侧卧位,全麻后于患者右胸第5肋间做切口,同时切开皮肤、组织,进入胸腔在直视下观察胸腔情况,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视野范围内淋巴结,后改变体位取平卧位,并在患者腹旁正中做切口,进腹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做切口于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游离、切断颈段食管,拉出胃、食管,行胃食管手工吻合,清除颈部淋巴结,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ESD治疗,取平卧位、全麻后,以超声辅助定位病灶,在食管表面喷卢戈氏液染色确定病变范围,以氩气刀在病灶边缘0.5 cm处电凝标记,注意标记点间距离保持在2 mm左右,在病灶黏膜下以1 mL肾上腺素、3 mL靛胭脂、100 mL生理盐水混合液注射,使病灶抬举,注意剥离期间要反复注射。以针式刀切开病变部位,用IT刀环周预切开、逐步剥离黏膜至下层,同时确保术野清晰,对术中出血者,行电凝止血或金属夹闭止血,术中尽量完整进行剥离,对于病灶体积大者可行隧道技术与ESD相结合剥离,病灶切除后检查食管黏膜(全段),在确保无残留病灶后,放置引流、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后给予禁食、营养支持、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等。

1.3观察指标记录2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差异,统计2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次观察指标中整块切除标准[2]:切除的标本病理边缘、基底无肿瘤侵犯;治愈性切除标准:病灶切除后,病变切缘、基底部、淋巴血管无肿瘤侵犯;并发症观察:感染、出血、口瘘、穿孔情况。

2 结果

2.12组病灶切除情况比较2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病灶切除情况比较 n(%)

2.22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手术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手术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患者症状以吞咽困难为主,且常伴有消瘦、针刺样疼痛、胸骨牵拉等,患者5 a生存率低、临床死亡率高,故医院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胃镜等诊疗技术的改进,使得临床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检出率上升,这为临床早期根治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早期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侵犯未达肌层,仅在黏膜层,而癌前病变包括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等,虽然并非全部癌前病变会致癌变,但为预防多行根治术治疗[3]。

早期开腹根治术通过消化道重建、病灶切除、清扫淋巴结达到治愈效果,虽然术中病灶切除率高、有效清除淋巴结,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明显高于观察组7.7%,分析原因开腹手术切口大,且术中离断、切断等操作对人体损伤较大,创伤导致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人体免疫机能,致使术后人体免疫力下降,病菌侵入而又无法有效灭菌,从而引发感染,使黏膜水肿至狭窄[4]。鉴于开腹根治治疗对于人体损伤较大,给患者造成痛苦、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故临床上寻求一种微创手术能用于疾病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效切除病灶是避免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点,本次2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相近,表明ESD能取得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恶性肿瘤清除率,同时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术后进食及手术用时短等优势,提示ESD在确保病灶有效切除的基础上,对人体损伤较轻,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ESD通过黏膜注射、电刀剥离,从而能一次性将病灶切除,不仅为临床提供完整病理学诊断标本,同时还能避免病灶残留,造成疾病复发[5]。内镜的置入不仅提供清晰术野,使手术操作精确度上升,有效减少对组织、器官损伤,同时无需做大切口,能避免胸腔内环境、胸廓完整性被破坏,术后并发症少,后期患者恢复快,预后好、生活质量高[6]。本次观察组中并发症以出血、穿孔为主,发生原因与手术操作有关,故为减少出血、避免穿孔发生,术中注意保持视野清晰,可在剥离中多次黏膜下注射,若在剥离时有小血管裸露,注意及时处理,若出现裂孔、腔外脂肪者,使用止血夹夹闭,并于创面喷糖铝胶[7]。

综上所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患者,不仅病灶切除率高,手术对人体损伤轻,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切除率开腹食管癌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