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与中国的传播策略
——基于对中美民众调查的实证分析

2018-03-08徐明华冯亚凡

中国记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邻国倡议态度

□ 文/徐明华 冯亚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反响和各国广泛迥异的解读,诸多国家积极认可“一带一路”建设,与此同时,区域内外也存在不少质疑和误解的态度。对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中小国家,有学者指出,因为国家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资金出现短缺,国家发展建设相对落后,所以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持积极态度。[1]例如印度洋沿岸的重要岛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均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对于沿线区域的一些发展大国,由于涉及领域利益的竞争和分歧,不乏质疑倡议的深层意图,故多数国家持支持兼质疑的双重态度。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在部分美国政党和精英眼中,“一带一路”为中美带来了广泛的竞争,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和国际地位,他们对倡议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但美国政府又同时选择性回应,在某些领域下出示了谨慎的理解和合作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为中国崛起和融入世界的一种举措,也成为美国政府和学者充分重视和深刻研究的话题。而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各类分析视角呈现多元化态势,可将其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国际政治角度入手,试图回答的关键问题往往是美国对待“一带一路”的解读,主要是通过分析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外交格局以及军事利益关系的重构等,对倡议内涵进行深刻解说。第二,以经济为视角的解读,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态势变化,以及中美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转型挑战。第三,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分析,以“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建构”“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应对”为研究主体,对中美上下看待这一倡议的态度、解读框架,传播策略等进行考量。大量研究多采用思辨范式,多从学理层面,运用框架等分析法,试图分析“一带一路”的影响,并基于此建言献策,提出实践层面的改善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研究全面展开,与日趋深入的国家、战略视野层面的认知不同,从民众认知角度看待“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同样重要但却一直受到忽视的思路。“民心”反映的就是民众对政治和治理的认同和态度。所以,民众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民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认知,都将成为这项政治决策的重要参考系。更重要的是,区别于层次清晰的战略解读,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认知需要通过具体数据佐以实证。“一带一路观”代表的是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格局认知和对沿线国家的印象评判。通过对民众“一带一路观”的诠释和勾勒,有助于走出政治或外交困囿,打开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视野。尽管美国不是“一带一路”域内的国家,但其作为世界大国,国际地位不言而喻。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把握好美国对此的态度尤为重要。进一步了解美国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不仅窥视美国主流媒体对倡议的态度和描述,更是帮助中国对战略进行区域评估。

本文将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6~2017年度中美民意调查的数据,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构建并考察美国民众的“一带一路观”,并得到相应启示。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设计

本文将从全局观、大国观、邻国观、趋势认知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上四个部分是构成美国民众“一带一路观”的关键所在。

民众的全局观是指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局认知,包括对待倡议的态度、对倡议价值的理解、对倡议发展趋势的预判等方面。大国观是指民众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实力大国的认知和印象评判。民众对一个国家各方面实力的印象,能体现其在各种软实力上的影响力。邻国观是指民众对中国周边海陆接壤国家的相关认知,包括对其综合国力的概括性评判,以及对其盟友属性的辨识。而趋势认知是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民众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动以及未来趋势发展的预判。通过剖析美国民众的趋势认知,能有效规避两国的恶性竞争,提前化解多边阻力和政治风险。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6~2017年度“中国人的世界观”中美民意调查。美国部分的调查,委托美国本土研究机构Qualtrics公司执行。该公司的调研样本库由超过600万的用户构成。调查中共计发放邀请35000份,响应数为7500人,成功样本为2200(29%)。本次调查不仅强化质量控制,Qualtrics公司还设定配额要求,以确保受访者人口构成与美国成年网民的结构保持一致。此样本对美国成年网民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故未对数据做加权处理。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一带一路观之全局观

研究通过对倡议的四个表述来了解美国民众“一带一路全局观”的认知。如下图所示,对于“这项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崛起的必然产物”的看法,美国民众同意半不同意”或表明对倡议不了解。

由此可知,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看法,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民众选择中立态度,与此同时,近40%的人表示不清楚或不了解此倡议。综上,美国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并不深刻以及对其发展前景并不了解和关注。

(二)一带一路观之大国观

□ 美国民众“一带一路观”认知数据图。

美国民众眼中的政治大国均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基本都是国际地位较为显著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方面对全球确“不知道”态度的持有者占据41.7%,近一半美国民众对倡议都持不了解态度。对于“这项倡议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政治而非经济上”的态度,美国民众超过一半持有中立或不了解态度。对于“这项倡议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和“这项倡议将会促进沿线区域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的看法,美国均存在近70%的民众持有中立态度即“半实存在较大的影响力。而美国民众认为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朝鲜、伊朗、伊拉克的政治实力也较高,这可能是受美国政治战略部署所影响,这些国家对美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经济和科技的实力认知上比较,美国民众的认知差异较不明显;其中,美日中三国遥遥领先其余国家。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美国都稳坐头把交椅,是美国民众心中不容置疑的世界头号大国。而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存在较大的优势。综合三个方面来看,美国民众的大国认知主要分成两类:稳定的发达国家和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前者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后者则包括中国、韩国、以色列和印度等。

(三)一带一路观之邻国观

根据美国民众对中国邻国的国家印象打分和对中国邻国的了解程度排名,美国民众对日本的印象是排名第一的,在所有邻国中,美国民众对于朝鲜的印象分值最低,不到日本的一半。而了解程度上,美国民众对各邻国的了解程度趋于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基本维持在“了解一些”的水平上。

而对于美国民众对中国与邻国国家关系的选择。数据显示,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这些邻国与中国的关系,在美国民众心中都不太清晰。朝鲜被美国民众较多选择为“合作关系”,俄罗斯则被选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韩国和日本则更偏向于被选择为“竞争关系”。通过采访美国民众来了解他者眼中的周边竞争关系,使得中国能更全面地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同盟关系。综上,美国民众对待中国的周边关系理解处于较为客观的认知上。

(四) 一带一路观之趋势认知

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方面,美国民众更多地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美国是存在相关影响。分别有25.4%和27.3%的美国民众选择了对美国有“一般”和“比较大”的积极影响,有24.3%和22.7%的美国民众选择了对美国有“一般”和“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仍有21%的美国民众表示消极影响不大。

关于积极立场的表述中,美国民众大多占同意态度或中立,所占比例分别是51.2%,45.1%和42.5%。而关于消极立场的表述“两国在军事上的摩擦将会更多”,美国民众更偏向于不同意或中立态度。由此而知,美国民众积极看好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支持其在今后的道路上相互扶持。

四、结论与反思

(一)“一带一路”传播策略分层,多元建构提高传播力度

数据表明,美国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十分陌生,偏离中国政府倡议传播的期望效果。由此可推测,“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中,实际传播效果与投入的传播力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国来说,国际地位的提升未能转化成话语优势,过度依赖官方媒体的单向宣传,缺少对国外受众的研究和对异国文化的把握,缺少接近民众的双向互动和差异化传播,都可能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一带一路”倡议在他国的传播效果往往取决于各类声音相互博弈的结果。所以,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结合当前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现状,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策略上必须注重在政府、媒体、民间各方向上的传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建构,基于不同的传播渠道、不同的目标受众,实现有效和针对性的精准化传播。

(二)积极把握邻国关系,加强盟国战略合作

本文研究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邻国和盟国的认知均无法体现中国的地缘优势。首先可能是中国地缘外交本质上未能实现其优势,其次可能是外交成果未能被美国等世界大国重视。历史表明,大国崛起都遵循“先周边、再世界”的规律。[2]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但许多周边国家仍对此充满了警觉和忧虑。基于他者视域,中国的地缘外交仍未达到互信互强的目标,同时,外交成果也未完整登上国际舞台。这成为中国有待改进的关键问题。

所以,中国在发展友好型国家,建构地缘政治传播体系的同时,应当积极把握和应对邻国关系,实现诚恳对话。同时,中国应该利用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和话语实力,帮助邻、盟小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展。中国已经置身于复杂的地缘环境,要通过主动和积极的外交倡议来消化地缘政治所带来的机遇。[3]

(三)坚持中国特色的内部价值体系和对外传播建设

在美国民众的认知中,中国已然是世界上崛起的大国,无论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软硬实力上,中国的地位都得到了明确的认可。为了实现更宏伟更远大的目标,中国应该更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国家风范与气度,建构属于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培育专属的大国自信和气质,成为当之无愧的“实力大国”。(作者徐明华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冯亚凡是该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马建英.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10):104-132.

[2] 张昆, 张明新. 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1):56-67.

[3] 周平. “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管控[J]. 探索与争鸣, 2016(1):83-86.

猜你喜欢

邻国倡议态度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中国及其邻国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欧盟邻国政策的边防管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