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2018-03-07姜鸥程腊梅

科技资讯 2018年2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现状实践教学

姜鸥 程腊梅

摘 要: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到财务管理、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成本会计、市场营销等多种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是各大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基础都不牢固,财务管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各大民办院校在积极探索全新的财务管理中努力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民办院校有关财务管理实践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民办高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以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135-02

1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教材缺乏适用性

目前的高校专业所用的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教材内容仅仅局限于宏观的财务管理理论,教材中对于当下财务管理的实践介绍少之又少,并且内容较为陈旧,与社会的发展稍微有些脱节,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大致相似,并没有根据专业的性质不同体现差异性,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课程的内容更新较慢,缺少一点与时俱进的改革。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而应该创新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在课堂中加入对具体财务管理实践的介绍,同时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激发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1.2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加大对信息的输出,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增长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年轻教师都倾向于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而不管其授课内容是否适合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这样逐渐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应有的控制,甚至有些教师离开多媒体之后就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民办院校教师来讲,应该谨慎使用多媒体。

1.3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高校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面向社会,对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运用较多,高校的专业课学习也是为了服务社会,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掌握大于理论知识,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当前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堂内容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较为充分的实践课程,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将教育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考核的结果也以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亟需要改变的一个教育现状。

1.4 专业师资队伍不足

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同时,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大多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的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难以适应财务管理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队伍并没有定期的考核和评测任务,这就会导致教师队伍的懒散和松懈,教师并未针对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培训教育,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导致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5 学生主动学习不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差

目前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比较年轻,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如果不联系社会实践,只学习理论知识,很难学好学懂,这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课堂上很难掌握老师的讲课节奏,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这些无疑会打击同学的信心,影响同学的心态。其次,错误的学习方法、不好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学习态度等都会影响财务管理专业课成绩的提高。

1.6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各大高校目前的考核形式还是传统的期中期末的考试形式,偏向于终结性考核,而不是课后小测试或者是问答环节的考核。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的财务理论知识没有及时复习和强化,只是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时候进行应试的学习,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日常的应用能力,应该改进落后的考核形式,让考核督促学生的学习。

2 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思路

2.1 加强教材建设

民办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管理教育课程内容,使院校的课程内容始终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主流,注重人才的實践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岗位,旨在培养专业化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专业性人才。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民办高校应重视实践型、创新性、实干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强校内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深入开发沙盘模拟课程,进一步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和修改各项教学计划,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3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考察、访问等形式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发挥教师作为当代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改革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队伍应该优中选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职称考试,不断学习等,跟上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教师也要怀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多参加社会调研活动,不断进行充电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2.4 注意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资料及高质量的课件,要注意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效结合,不能将板书完全抛弃。教师应当根据授课的不同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安排。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在课后积极开发网络教育平台,将教学课件、案例资料、课后习题等资料挂在该平台上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5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会的事情,只有自身重视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学好财务管理专业课,为以后的工作打牢基础。在学习期间,不要有毕业去单位有人带,到时候再学也不晚的想法,首先要打牢理论基础,听课很重要,不听或是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就有可能掉队。学习的效果也是从听课这一部分上面体现的,效率如何就要看在课堂上听进去了多少,又学到了多少,成绩的好坏取决于课堂听讲的效率。只有学懂学通理论知识,才会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职业的实践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美妙性。

2.6 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建立课堂考勤

需要建立每堂课的考勤制度,考核是检验学习或者是授课水平的试金石,只有严格的、完善的考核机制,才能客观地反映财务管理教学的水平,因此,改善考核机制刻不容缓。要改革考核形式,首先要改变期中期末的考核形式,变为课后和课前的考核,并且考核成绩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依据。其次要改变考核的内容,做到考核内容的实用性,考核内容依照平时的授课内容设置,并且增加实用性和灵活性,而非考核单纯的理论知识。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旺盛,对各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特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培养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财务管理人才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只有坚持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实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162-164.

[2] 鞠成曉.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202-203.

[3] 王一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83-86.

[4] 苏宁,唐林霞.“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育,2016(1):67-69.

[5] 田彩英.财务管理教学研究现状及教学改革建议[J].商业会计,2015(23):119-121.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教学现状实践教学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