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概念获得模式与概念同化模式探究

2018-03-07张刚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张刚

摘 要:高中生物课作为高中理综的重要科目之一,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作为一名21世纪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模式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辉煌的成果。生物学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便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针对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概念获得模式与概念同化模式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学习;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概念同化教学模式

所谓概念,指的是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的必修教材中仅重要概念就有四百多个,平均算来,每节课中基本都会出现4~5个新的重要概念。如此多的概念,仅仅读、背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再别说学懂、学透了。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记忆上,根本谈不上能力、興趣的培养。由于没有学懂、吃透,导致对课本核心概念理解模糊,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应用

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是由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观察,进而在大量的现象中对所观察事物进行区分,获取本质特征,最终形成正确概念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时,教师首先可以举一些正例,如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然后再举一些反例,如羊的白毛和黑毛等,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也积极举例,并对学生的例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相对性状”概念的学习,得出“相对性状”概念的关键属性。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由浅到深,做到精、准,并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找到准确表述概念的唯一词汇。

另外,在概念获得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变式”与“比较”,切不可忽视它们对概念学习的重要影响。首先,“变式”指的是概念正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最大化地显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将一些联系不大、无关紧要的属性进行排除。如在学习“群落”一节时,对于“群落”的概念,如果只列举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或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群落”的概念。但如果教师能进一步举例说明一片森林中除了动植物,还有各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等等,这些生物的总和才是一个群落,如此,学生才能排除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本知识点。其次,“比较”包括正例之间的比较和正例与反例之间的比较两方面,正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共同点,后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理解。例如,在对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等进行结构比较时,虽然它们的组成元素、空间结构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小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再如,当学习“竞争”的概念时,可以举出“两只羚羊为了争夺配偶而战”这个反例和“狼与鬣狗争夺食物”这个正例,通过对正、反例的比较、推理,学生便能发现,“竞争”是两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同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众所周知,概念同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式。在概念同化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清晰,则新概念的同化越容易。比如,当学生学习“新陈代谢”时,学生已通过之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学习,获得了细胞代谢的概念。而新陈代谢这个新概念便可以被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细胞代谢的概念同化,再将原有概念扩大,使其内涵更丰富、具体,进而达到认知结构的质与量的变化。

概念同化还有另一种形式,即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与新学习的概念只有相关关系,不能从原有概念派生出来,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以后,原有概念的内涵会深化。例如,学生先学习了遗传物质这个概念,在进一步学习DNA概念时,后者无法从前者派生出来,但新的概念被纳入原有“遗传物质”概念之后,学生对DNA的认识加深了,原有认知结构得以扩展,随着染色体、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的学习,遗传物质概念便不断深入。

三、综合运用概念获得模式与概念同化模式

概念获得与概念同化是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互为依托、相互补充,那种只注重概念获得而忽视概念同化,或者只注重概念同化而忽视概念获得的概念教学模式都是不完整、片面的教学模式,不仅浪费学时,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杜绝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同时进行科学统筹、综合分析,合理地将两种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并且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教师在深入贯彻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概念获得与概念同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教师不但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所教的生物学概念的特点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雯莺.“概念同化”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10).

[2]吴冬梅.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生命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教育,2012(6)

[3]武艳.数学概念获得的研究及其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J].生物学教学,2005(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