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数学文化社团”之我见
2018-03-07何军胜
何军胜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必须同时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高中阶段应组建数学文化社团。提出对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社团的一些建议,希望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社团能够学习到数学文化的精髓,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文化社团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凸显育人导向,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它要求教育教学要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还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数学文化将以一种理念走向客观现实,同时也意味着数学文化将真正地进入我们高中数学教学中去。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文化的重要性,而数学文化社团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数学文化社团活动的类型
要指导数学文化社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数学文化社团活动的类型。
活动一是数学史话活动。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或者查阅图书资料,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知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如华罗庚,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家境贫困,初一辍学,后来坚持自学,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为清华大学教师。如祖冲之、亚里士多德、陈景润、高斯等。通过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故事会、数学读书会等数学史话活动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的学习精神。
活动二是趣味数学活动。高中数学比较抽象,还涉及大量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有点困难,因此在数学文化社团中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促使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有关椭圆的对称性,我们可以设计心心相印找伙伴的游戏活动。就是凡是站在对称位置上的两个学生就算是伙伴,教师随机抽点学号,被点到的学生要举手并找到自己的伙伴,其他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是被点到学生的伙伴但是没有被他找到的,可以主动站出来,找错或者没有找出但是也没有主动站出来的学生表演节目。
活动三是思维训练活动。就是在高中生已有认知水平上,进行一题多解、数列变化、图形变化等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
活动四是实践应用活动。数学文化社团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办数学墙报或与数学有关的发明创造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建数学文化社团的意义
我们创建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社团的目标,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社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通过数学文化社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文化社团中的思维训练活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再次,通过数学文化社团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数学文化社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数学史话活动中的数学名家事迹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心灵,熏陶他们的意识,促使学生以数学名家为榜样,努力钻研数学,提升数学素养。
三、创建数学文化社团的原则
创建数学文化社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而促使数学文化社团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原则一:教育性。就是指数学文化社团活动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像在数学史话活动中学习华罗庚的事迹,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教育启迪。
原则二:科学性。就是通过数学文化社团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也就是在数学文化社团中渗透科技意识。
原则三:趣味性。数学文化社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并且通过社团中的趣味活动,像智力竞赛、数学游戏等来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原则四:层次性。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在知识基础、理解、即时反映等方面会存在差异性,我们设计活动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社团活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社团是指结合数学教育内容和高中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并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形式。通过数学文化社团能够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能够给学生提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能够提高學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数学文化社团活动,促使数学文化社团成为彰显学生数学学科气质的良好载体。
参考文献:
[1]崔一民.数学文化观视角下的高校数学教育[J].求知导刊,2015(8).
[2]孟凤娟.高校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对策探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