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

2018-03-07孙繁杰华志年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孙繁杰 华志年

摘 要:微课逐渐走进高中地理的课堂,被教师熟悉、被教师使用。但如何设计好每一节微课呢?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事情。主要从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内容的选择主要包括短小精悍,从这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如何选择一节适合的、优质的微课内容。设计类型主要包括问题导学型、情境导入型、实验演示型、原理推理型和过程描述型五种类型的微课,主要说明每一种类型的微课是如何设计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的选择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都适合使用微课,要想设计好微课,内容的选择很重要。

微课内容选择的原则:短小精悍。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微课的设计。

1.用时短

微课的设计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我们所选择的内容用时一般在3~5分钟,最长也不要超过10分钟,因为视觉驻留规律小于10分钟。在“微课”框架下(10分钟以内),不会给学生视觉驻留带来任何消极影响。

2.容量小

力求只选择一个知识点,如果一个知识点较长,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切割得再短一些。比如“锋与天气”,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知识点,我们可能用时太长。如果想要讲解明白可能得一节课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将它切割成更短的知识点:气团、锋的形成、锋的类型、锋的天气、锋面气旋等,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制作成一节微课。

3.精心设计

我们要根据所选择的内容设计出好的微课。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微课虽微,但也是课。所以设计微课也要像设计一堂课一样,导入、设问、思考、结束等都要有。在讲解时要认真组织语言,语言精练,语速适中,语音优美。

二、设计类型

由于微课的类型不同,我们在设计时也要有所差别。这里主要介绍问题导学型、情境导入型、实验演示型、原理推理型和过程描述型微课的设计。

1.问题导学型

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在微课一开始,提出一个贯穿整个微课的“大”问题,在微课讲解过程中,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导学微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好像老师在身边不时提醒他、督促他往前走一样。

2.情境导入型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情境也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本着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原则进行情境材料的选择。有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h动画或者在网络上搜集动画、视频等资源,再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剪辑师等)进行屏幕录制,并进行编辑,设置出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3.实验演示型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一些实验活动。关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很难,既保证不了时间,也保证不了所用的资源,因此模拟实验或者一部分学生、专家进行实验我们录制下来,再进行微课的設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演示型微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它的呈现方式是逐步展示的,常用字幕或语音来提示关键步骤和总结性内容,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既然是微课,也一定要设计好导入、演示、导学、总结等环节。以《热力环流》这一内容为例来说明。

导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知道巴山为什么多夜雨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演示:播放实验视频。

导学:从实验操作中我们看到热的空气如何运动?冷的空气如何运动?形成了怎样的环流?

总结:热力环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叙述。

迁移:请解释巴山夜雨的原因。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与此相似?

4.原理推理型

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原理很多,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等等。如果学生不能构想出一种空间运动的关系,就没有办法理解这些运动的实际情况。但文科学生往往又很难构建空间概念,很难想象出来,因此这一类内容也就成了学习地理的绊脚石。我们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受这些运动的原理。学生也可以反复进行观看,使理解更深刻。当然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

以《锋与天气》这一节内容为例说明。

导入:播放一次冷锋过境的天气预报:有冷锋符号,有形成的天气特点等。进行问题设置:符号代表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天气?

学习新课过程:充分利用动态的、直观的动画一步一步展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天气过程。在适当的时机要求学生按下暂停键,画出冷锋符号、画出冷锋天气图。

学生通过动态的演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锋的形成原理以及锋带来的天气原理。

5.过程描述型

地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关于形成发展过程的内容,这一类内容有其独特性。这一部分内容应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如空间动态过程:循环过程、演变过程、波动性变化过程、扩散过程等。许多过程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这一漫长过程的一瞬间。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过程,就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难题。我们也可以利用微课,将变化过程制作成数字故事来表达,选好动与静的画面,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图文声像并茂,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胡小勇.设计好微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微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