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文中,感悟于心灵
2018-03-07徐孝荣
徐孝荣
摘 要:在进行小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对于具有十分显著情感特征的小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能够使得情感教育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顺利开展,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为主要阐述点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情感教育,因此,这就必须要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激情,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与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以正确的人生观进行鼓励以及教育学生,不断启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所以,为了使得语文教师可以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实施情感教育,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为本文的主要阐述点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在语文教学当中,积极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对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将情感教育引入到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进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为了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要大力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1.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正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生活经历严重缺乏,情感领悟也较少,其在情绪认知上还不能以全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同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喜欢探究到底。所以,语文老师应清楚明白学生实际的情绪调节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个适合学生情感宣泄的环境,使其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并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个人情绪。
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语文教材中有丰富且各式各样与情感有关的优秀文章,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要懂得该怎么样有效指导学生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感情,通过利用情感再现的手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情感的感知力,并且以此方式逐渐使得学生的情感感受丰富起来。
3.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由于小学生年纪偏小,其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相对地比较差,语文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将情感教育忽略掉,这样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一定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的人格逐渐健全。
二、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1.創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普通的教学模式当中,多数语文教师只重视课文知识的教授,在感情教育方面实施的次数比较少,从而使得新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创建教学情境,使其切实感受到情感交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以自身的能力去挖掘自身的情感感知系统,有效提升自身的情感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时,语文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的内容,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感受文中主人公“一定要争气”的精神来归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其会自动地将主人公当作是自己的榜样,追寻主人公吃苦耐劳、专心学习、为国争光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为学生的情感教育作铺垫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基本条件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语文课文中蕴含大量的情感知识以及人生道理,是给予学生情感教育的最理想的素材之一,所以,只有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接受情感教育。同时为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时,选择的教育内容最好不要只局限在语文学习,更不要只寄托在课本内容上,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带领学生去领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美好事物以及使用真情进行感染以及熏陶学生,又或者是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内容和实际生活存在的现象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课堂内容多元化起来,继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上涨,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情感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育来说是一个不能缺少的板块,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
参考文献:
[1]方玉玲.寓情于文中,感悟于心灵: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探索[J].课外语文,2017.
[2]邱洵燕.倾听语文教学的“情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