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朗读评价,品语言魅力
2018-03-07孔晶
孔晶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低年段的学生没有情感朗读的基础,朗读时往往不得其法。这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化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朗读评价;艺术化;策略;激励性
步入二年级之后,识字量增大,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高。但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情感朗读的基础,在朗读时,往往不得其法。经过两个学期的课堂实践、研究和反思,笔者发现教师及时进行恰当、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的朗读表现更出色。
一、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朗读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时机不及时,评价语言无趣味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是这样的:“你读书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有感情”……总是这么几句简单、机械的评价语,并没有对其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和提升性的评价。久而久之,朗读就变成机械的任务,学生不仅得不到提升,对朗读的兴趣也会降低。
2.评价形式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与实际不符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老师开始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由单一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三种评价方式共存。但大多数时候都会直接采用教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生生互动,单一的形式无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评价的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总是一味地夸赞。这样,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也给其他学生做了错误的示范。
3.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指向不明确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激励等功能,朗读评价亦是如此。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评价内容“不走心”,评价指向不明确,不能直指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注重评价艺术,激活语文课堂
1.评价语言丰富优美,与文本巧妙联结
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美感,尤其是诗歌类的文本,入情入境的朗读,会把我们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去。在指导学生朗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时,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教学片段】
师:谁来做小雨滴,读一读这句话?
师:瞧!雨滴是透明的,没有一点杂质;圆滚滚的,真可爱!听你这么一读,老师觉得它睡在荷叶上的时候一定很舒服,微风一吹,说不定还在荷叶上轻轻滚动呢!谁还愿意做小雨滴,舒舒服服地读一读?
师:我还想变什么呀?
生: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师:老师听出来了,在你的朗读下,这清凌凌的小河不仅干净,还很凉快呢!这是炎热夏天的好去处,小鱼们,你们可真幸福!(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我没有具体评价学生朗读的词和句,而是在结合课文语境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这样不仅没有打破诗歌的意境,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
2.评价内容具有指导作用,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及时作出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思考。
【《狼和小羊》教学片段】
出示:“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生读)
师:你印象里狼是什么样的?——凶狠。你这头狼太温柔了,我一点都不害怕,谁再来学着狼的样子来找找碴儿?
师:真是一头凶狠的狼!我看了都很害怕,就更别提小羊了!小羊听到狼说的话之后,它是什么反应?
生:吃了一惊。
师:小羊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
师:如果我们用凶狠来形容狼,那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小羊?(引出“温和”。)
师:谁会温和地和你说话?(齐读)
师:小朋友们都读得非常有感情。我们能读得这么好,是因为我们好好研究了对话前的提示语(圈出:很想,故意找碴儿,吃了一惊,温和)。这样,我们就能像这两个小朋友一样,读出狼的凶狠和羊的温和。当我们读人物说的话时,要学会找找这些关键词,它会告诉我们人物说话时候的心情和语气。
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找出对话前提示语的关键词:气冲冲、温和等,再通过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理解文本,读出特色。这个方法非常适用于故事类文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角色的个性特征。这个过程评中有导,注重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会了方法,再遇到其他类似文本,感情朗读就容易多了。
3.评价过程富有童趣,激活课堂氛围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比较容易被趣味性的评价所吸引。在学习《沉香救母(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读一读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一开始学生的朗读没有波澜,于是我就笑笑对他说:“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不是被沉香劈开的,而是自己打開的。”听了这话,这个孩子也不好意思了,说自己知道怎么读了,想要再读一遍。果然第二遍,他关注到了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低年段的学生喜欢丰富的对话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师在评价中适时加上几句富有童趣的“俏皮话”,课堂氛围会活跃很多。
4.评价关注学生现有水平,因材施教,重在激励
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朗读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设不同的朗读目标。
以《狐假虎威》第7小节为例,学生在读这一小节时的朗读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基本能做到字音读准,句子读顺,停顿正确。
(2)能做到通顺流利,不读破句子,能关注“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
(3)能根据文中的重点词语,绘声绘色地读出老虎和狐狸的特征,让人回味。
少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第一点都难以做到,对于这类学生,初读课文时只要他能坚持读完,争取读正确就已经达到我的预计目标了。第三点很少学生能做到,多数学生基本能做到第二点,这时,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就是引导学生向第三点发展的重要方式。“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呀,这样你就更像那只老虎了!”“狐狸很得意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呢?如果你加上表情和动作,老师就得给你打100分!”适当的方法指导加上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很快就能习得方法。
5.评价方式多样化,鼓励生生互评
【《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生读课文第7小节。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把“神气活现”和“摇头摆尾”读得很慢,读慢点可以感受到狐狸非常神气的样子。生:他读的时候加上了动作,特别像!
生:他读“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时候我感觉有点慌张,老虎有点害怕。
师:老虎信了什么,又怀疑什么?
生:狐狸很不一样,好像是老天爷派来的。
师:老虎东张西望,在望什么?左看右看,在找什么?
师:这时的狐狸别提多神气了,而老虎也有点慌张了,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生生评价是学生朗读时合作学习的体现,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发展和碰撞,虽然只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也可以把自评加入到朗读评价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朗读,找出自己的不足,也会更快得到成长和提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存,学生会受益最多。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咀嚼滋味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也是训练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具有艺术性的,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方式和方法的艺术。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鼓励,收获成长。艺术化的评价方式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小霞.优化教师课堂朗读评价语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8).
[2]王丽.让朗读评价焕发生命光彩[J].现代阅读,2013(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