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07项聪英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项聪英

摘 要:思维导图主要是将知识点通过图形和文字结合的方式逐级呈现出来,帮助学习者快速有效进行学习和记忆的新型教学方法。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能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又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数学的学习成效。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具备四个特点:一是注意焦点在中央图形上能得到清晰、集中的体现;二是主题主干作为分支由中央放射至四周;三是分支由某个关键图形或是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即便次要或不重要的话题也能由分支呈现出来,附带在比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四是所有分支能构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以树状结构呈现出来的,属于放射性思维的表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帮助理清数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那么,思维导图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作用呢?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思维导图用于概念教学中,促进准确理解

概念是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基础,是抽象数学知识的构成细胞。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多个,众多概念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换言之,只有深刻理解概念知识,牢固掌握精髓,才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归纳并整理概念知识,将概念的地位、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及相关性等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能很好地进行区别与联系。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这些知识点内容画成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配合图形变换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在思维导图中,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学生记忆起各图形之间的关系来,形象直观,方便记忆。教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渐将相通的地方连接起来,让学生明白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演变而来的。再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尝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当然,整个过程教师需适时点拨,及时解疑,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快速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提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性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在脑海里形成条理化的知识结构,清楚区分各种图形的概念及相互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也不会混淆概念。

二、思维导图用于解决问题中,化抽象为直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解决问题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题中隐含的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快速解答问题。但小学生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联想能力等较弱,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利用思维导图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用框图或箭头等方式进行分析,根据题意绘制思维导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数量关系直观化,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条件与条件间的关系,并快速找到正确思路,最后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如在解下面这道题时:甲、乙两个书店各有《安徒生童话》若干本,若甲给乙45本,则两个书店的书相等,若乙给甲45本,则甲的本数是乙的2倍。甲乙两个书店原来各有书多少本?这是一道四年级的思维训练题,乍看,题目的文字意思好像不难,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若不采用有效手段(如思维导图)来帮助分析、理解,学生很难快速解答。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条件画出思维导图,找出突破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白了“甲给乙或乙给甲的45的4倍,正好是乙给甲45本后的本数”,从而能形象直观的得出最终结论为如下算式:乙:45×4+45=225(本),甲:225+45×2=315本。

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题目间的数量关系,图文结合,形象直观,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学生学习起来快捷轻松,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的兴趣会变得浓厚。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经历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总结的过程,既达到了轻松解题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思维导图用于复习整理中,帮助理清脉络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即通过复习、梳理现有知识点,促其系统化,实现巩固与应用的目的。“知新”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指通过复习,于系统化的认识结构里,让学习者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与体验,对部分知识的外延或内涵的认识更深刻,通过知识间联系产生新的视野,让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不断提高。其二可让学习者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复习课属于一种把各类知识再现、重组、巩固与深化的过程,协助学生发现规律、完善认知机构,了解学习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促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数学知识的复习已不再像新知识讲解那样详细、完整,且讲解速度较快,部分对概念、规律掌握不清楚的学生在复习时会感觉很吃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通过传统“复习基础知识—学生解题—教师点评—学生整理”的复习模式效率非常低。而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给学生“眼前一亮”之感,属于创新性的知识点记录方法,文字的表述、相互间的关系均可用线段、箭头等画出来,使枯燥的信息变得简单化,更易记忆,让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学生四年级上册内容时,浙大附小的梁孝科主任来我班里上了一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复习与整理”课,他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采用自己喜欢的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自己梳理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是我班学生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我以为整理出来的作业会让梁老师大跌眼镜,可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做得很不错。在课堂上,孩子们在梁老师的引导下,从一道题引申开来,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点,复习得非常到位,整堂课孩子们参与积极,兴趣浓厚。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简单易学、富于感染力。我们把思维导图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课中运用浓缩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能让所学内容“由厚到薄”,并随着导图内容的丰富再实现“由薄到厚”的过程,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较好的消化吸收。總而言之,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记忆的工具,更为我们打开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使我们的教与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瑞香.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综合),2016(21):84.

[2]刘会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2015(38):23.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