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模式
2018-03-07曾建华
曾建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促使各学科教学的全方面改革创新,如何探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持续的关注点。从写作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顺序,从课内输入、课堂兴趣、写作训练、课后输出和输入四方面,对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培养和传统课堂改革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热点,而作文长期以来都作为各年级学生甚至各年龄段人群的难题,小学语文作文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被动输入向主动输入发展,敢看、敢想、敢说、敢写,提高寫作兴趣和写作内容及表达上的进步,并像培养“摄影眼”那样培养学生的“写作眼”,从生活中取材,并主动完成生活的艺术化表达。
一、保证课内输入
写作输出之前,更重要的是大量地输入。在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之前,大多数孩子仍然处于更喜好运动能力和肢体机能的自我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在缺乏课外阅读输入的情况下,常规语文课堂的课内输入就需要担负起重要的责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内,一方面该背诵、该记忆的内容不可缺少。虽然枯燥的背书一直被新一代的改革者和年轻人所诟病,但是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强化和反复这种语言输入的训练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可以系统训练其大脑相关区域的唯一机会,仅通过毫无科学依据的臆想就全盘反对这种传统方式是不理智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想提高背书的被接受程度,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仿写。老师通过挑选合适的课文的典型优美篇章或者背诵篇章,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仅仅是改变内容,而完全照套原文的形式,就像造句练习一样,如经典课文《桂林山水》就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模仿对象。通过仿写,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文章的构成,从而也更利于篇章的背诵。
二、激发作文课学习兴趣
同样是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桂林作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很多学生很可能去过。老师课前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见闻,继而引导其他学生分享介绍自己的家乡或者最喜欢去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循循善诱,通过鼓励,诱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景物和事件的描述,从而慢慢进入写作的初步表达。作文应该是一种表达,而不是“一个标题和一道习题”,口头表达通常是文字表达的雏形,从学生交流的热情入手,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课堂的兴趣。
三、充实内容和丰富语言
在作文课上,引导学生表达还不够,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在文章中,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语言同等重要,内容是作文的核心,语言是作文的艺术。在学生写作中,容易出现有些较擅长语言学习的孩子,喜欢堆砌大量好词好句,而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较为空洞苍白;或者有些不那么擅长写好词好句的学生,文章内容充分且故事性强,但是可能语言过于朴实平白。在写作训练初期,任何一方面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都是好的,但在后期学习中,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就很有必要了。一方面,课堂上,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并指导内容空洞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每个内容的细节,在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时候充分调动所有感官,比如写“雨”的时候,需要会运用优美的形容词和四字词,不要受到某种看似优秀的写作模式的限制,而要自己进一步去想:在下雨的时候,“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摸上去什么感觉,甚至尝到什么味道,“我”是什么心情,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下雨之前发生了什么,下雨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多想一步,往往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作为写作素材。
四、持续输出练习和激励课外输入
任何技能都是熟能生巧,神经心理学中提到的大脑神经塑造同样也是“熟能生巧,用进废退”。想要使课堂上的作文训练保持其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持续的课外写作的输出练习。一方面是前文提到的优美课文篇章的仿写训练,另一方面是每周常规的写作作业。作文课可以每周只有一次,甚至每两周一次,但是写作练习需要至少每周一到三次,如果写周记和读后感的方式过于拘束,教师甚至可以放宽到自由写作,只要保持输出,内容和形式可以任学生自己发挥。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加强阅读,强迫小学生阅读名著可能有点困难,那就从他们喜欢的故事书开始,鼓励其文字输入。此外,写作的输入不仅是文字输入,还有活素材的输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人,从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这就是开头所谓的培养“写作眼”,最终发现其实素材无处不在,唯一需要的只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需要理解学生的难处和写作的障碍,改变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愿意参与进来,并指导学生更好地取材和表达,最后让其坚持输入输出,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和写作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4):28.
[2]郭俊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J].学周刊,2017(2):133-13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