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2018-03-07夏天明
夏天明
摘 要:作为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贯穿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全过程,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为中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导入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达到数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效果。对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小学数学的教育现状,提出数学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一、教师强化生活化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指引思路,所以要想做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就要求教师能够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并将其引入课堂。之后,在数学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支撑之下,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主要要求是,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其挖掘出来,进行修改和整合,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育中,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贴合。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一课中,学生可以从直尺上了解到厘米与米有多长,但是,学生缺少对数学概念和数量的应用,认为长度计量单位是为了做题而存在的,没有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长度单位。“古代人没有尺子,只能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丈量物体的长度,比如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叫做拃,它用来衡量较小的长度。那么对于长的距离怎么测量呢?古人想到了两臂张开的距离,这个长度叫做丈。但是每个人手的大小和胳膊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规定一个所有人都适用的长度单位,这就是厘米和米。这样,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国家都可以用米和厘米来衡量长度。”
当教师将度量衡应用于实际物体的测量当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数学中单位的规范和变化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将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如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伴随着一代代的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问题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背景,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所创设的情景,也就不能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在教材中融入生活的元素和信息,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下周咱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要去看电影,但是不清楚哪个电影院能够坐下一年级的全体老师和同学,所以,需要同学们去调查一下你家附近的电影院能够容纳多少人一起看电影。”这样的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且看电影对于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小学生“数座位”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字有所了解。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需要采取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方式,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易于接受,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习题。
数学是一个要求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严格遵守”之类的词语来要求学生,但是这样的词语和教学模式可能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耐心地讲解,用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的词汇来调节课堂气氛。
对于数学课题来说,教具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三角板、圆规等教具虽然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没有表现出教具与生活的契合点,因此,要将生活中的用具应用于课题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进行如下的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公园中经常看到老奶奶们进行哪些锻炼呀?
生:太极拳、太极扇、扭秧歌……
师:你们知道吗,太极扇不仅能用来锻炼身体,它还能应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你们想知道怎么用吗?
生:想!
教师拿出一把太极扇,一边不动,将另外一边缓缓拉开,形成不同的角度,当两条边不达到垂直之前形成的角是锐角,当两边相互垂直的時候形成的角是直角,当角度比直角大时就形成了钝角。
本案例中教师用了学生熟悉的道具演示了“角”,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掩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三种角之间的大小和变化关系。
应用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得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将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通俗化,当学生将自己所见的生活现象和数学相结合时,能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的累计过程就是学习兴趣增长的过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不仅仅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还需要学生跟上教师的引导步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温晓青.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