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古诗情境教学
2018-03-07潘凤丽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之一。古诗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从小学古诗教学的必要性出发,进而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促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古诗;含义
一、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含义
根据情境教学和古诗词的概念界定,本文要研究的古诗词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对情境教学理解的基础上,在古诗词课堂上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古诗教学过分注重咬文嚼字以及背景知识学习的现状,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对古诗作者情感把握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类生动、具体形象的古诗词情境,使学生将古诗词学习与实际生活、思维想象相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创作动机与情感,融入古诗词的情境中,感受到古诗词就在生活中,并能举一反三,对同类体裁的古诗词主动建构,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二、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
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感性阶段,在语文学习中,对于感性材料较为敏感,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富含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内涵。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
(二)情境教学符合古诗的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是意蕴深远。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每个词句的意思,还需要真正走入古诗中去感受其中欲语还休的情感内涵。在过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讲解,难以使得学生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热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情感。此外,古语有“诗言志,词言情”之说,古诗词与情感的关系最为密切。古诗其中所蕴含的情境是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所理解和重构的,使得通过情境的创设与文中思想进行情感互动。
三、小学古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古诗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充分对古诗的思想感情进行讲解。而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代入古诗的背景环境中,引导学生去体味诗人的内心情感,从而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怀,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和綜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歌是情境和情感的浓缩。一首古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意境深远的丰富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通过各种音效、颜色、画面等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古诗的具体画面。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清平乐村居》时,可以选取胡曲《闲居吟》,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恬淡,乐曲清约典雅,表达出吹奏者吟诗作赋的怡然自得和对闲居生活的满足。这些情感与本首古诗的情感不谋而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古诗中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虽然学生身处课堂无法亲眼目睹“小溪青青草”,但是通过画面的再现依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生活的恬淡。教师可以播放一曲古琴,使得学生在琴声悠扬中,随着舒缓的旋律逐渐平复心绪,进入到安详、自然的乡村生活环境中去,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得学生与诗人的思想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创设活动情境,整合小学古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学习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的特征,两者共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是生活的再现,而古诗是对这种再现的文字记录。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对书本上的故事内容进行再现,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积极探索和理解古诗的内容,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通过人物表演的方式,强化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儿垂钓》这一首古诗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使他们讨论小儿在河边垂钓的心情和画面,体会春天的闲适自得。然后对路人经过时看到这一画面的内心感受,想象路人刚向小儿问路,但是小儿怕惊扰了水里的鱼,于是轻声摆手示意。通过对小儿的俏皮和路人的神态进行揣摩,更好地在表演中通过动作、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境。
古诗词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当前由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小学古诗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通过古诗表演、朗诵等形式进行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可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梁小涵.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潘凤丽(1966.7—),女,汉,籍贯:山东日照,本科学历,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