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语文的乐趣
2018-03-07田亚杰
田亚杰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识、记、读、写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布置很多作业带有“强迫”性地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次巩固,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磨灭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活跃语文学习氛围?怎样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是需要逐步解决探讨的。
关键词:差异教学;律动;写作;严谨
一、差异教学法
教师作为一名引路人,不仅要让学生走正确的道路,还要想办法吸引、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走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要想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差异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的不二选择。
差异教学中有一个理念叫做分组教学法,这里的“分组”可不是简单地把全班同学按照组别平均分成三四等份,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这样的分组需要教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说,在期中考试来临之前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有效率地讨论复习,那每一个小组就要有在作文、阅读、古诗词、文言文、识记积累方面有不同长处的学生,大家坐在一起分别探讨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互学习借鉴才能取长补短,让学生的复习更有效率。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还要依据平时的作业、作文、考试成绩、卷面评析分析每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差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想达到“合理”,教师务必要把关注点放在每个孩子身上,搭配出好的组别也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分好的组别也需要迎合教學内容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随时改变,学生在交流中成长,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们互相分享探讨,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团结的力量。
二、让语文更有律动
语文课本就应该体现汉字的音韵美与韵律美,让学生感受语文这门课独具特色的韵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把文言文和古诗背会、写会、搞懂其中标注出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而忽略了古诗和文言文原本的美感。一切都朝着考试进发,卷面上只会呈现书面答案。所以教师也因为应试教育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古诗文中的韵律与情感都在课堂上一笔带过,我们把重点的东西基本忽略,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东西却详细地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就忽略了古诗文、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在茫茫大漠里由衷的感慨,展现塞北绮丽的沙漠风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的则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眷恋,游子情深搭配江南景,又是一幅独特的画面。每一首古诗里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和风景,每一首古诗里都有别样的感触与画面,我们想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就得让孩子用心感受方块字组合在一起的别样律动。
三、重视每一次写作
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学拼音、认生字、组词、造句,到最后的写作文,这就像是在盖一座金字塔,你只有把下面的地基打好、夯实,才能保证最上面的塔尖(作文)不会有安全隐患。同理,教师在辅导孩子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重视他们写出的每一篇作文,要是塔最顶端的地方出了问题,那学生可能会在考场上因为作文这一模块失分。我们在最开始教学生写作的时候是从三四百字的基础作文写起,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论是开头、中间、结尾,还是首尾呼应、承上启下、点明主题,这些都需要教师一点一点慢慢让学生听明白、看范文、实践。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情况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只有认真批改每一篇作文,并且拿当前的作文和之前写的作比较,看看学生究竟是退步还是进步,他们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是在哪个部分有了突破。给学生的评语也需要教师精雕细琢,我们要是连给学生写评语都漏洞百出的话,今后的课堂上一定会难以服众。小学生总是充满童趣,在他们的作文里面什么样的新鲜事都有,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违背生活常理的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这类作文,教师一定会不耐烦地随便写几句评语就很生气地让学生去重新写作,虽然这让孩子明白了作文中出现的漏洞,可教师的“极端”行为也给他们留下了阴影。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孩子将会很难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就无形中让学生局限在一口井中,因为教师的严厉批评,学生只敢把看到的那一点天空写出来,再也不敢尝试跳出这口井。
很多小学生会把老师看做是什么都会做的“大神”级别的人物,所以认为老师永远都不会犯错,老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这样的盲目崇拜有时是有利于教学的,教师的正确示范会给孩子们带来启迪,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但是如果教师自己也犯了错误,这就非常容易误导学生。成年人有辨别正误的能力,但学生会误以为教师的错误行为也是正确的,这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待课程的严谨态度会让很多学生受益,就让我们用心教学,在教学的时候感受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在备课的时候感受学习的愉悦,和孩子们一同进步,一起成长。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