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8-03-07吴和富
吴和富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一种常用手段,提问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过程。提问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同时这也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动态把控。
关键词:策略;教学;有效;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门很难掌控的课堂,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预设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好相应的问题,问题既要有难度,也要有梯度,体现学生的层次。课堂提问做得好的话,就能够促进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反之,会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让学生谈虎色变。以下是本人多年实践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线,所有课堂预设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如果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势必丧失,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今后的学习。数学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给学生极大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通分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通分,可以这样设计课堂问题,问:“怎样才可以让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变成一样呢?”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由性就极大增强,他们可能会通成很多个相同的分母,有大也有小,这时接着问:“哪一个最简单呢?”这时候学生就会明白过来,通分应该通成最小的公分母。
二、課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虽说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也不是问得越多越好,也不是什么都要转化为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应该能促进他们有效的思考,最后起到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问题的实效性,也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三、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考验教师的智慧,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的设问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应该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能够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在数学提问中,应该注重引导和联系,通过引导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联系来诱发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四、课堂提问要通俗易懂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对于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含义往往不能够让教师满意。如果学生弄不清楚问题的意思,就根本无法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通俗易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些学生发呆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数学语言抽象、枯燥,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时,必须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翻译,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公理、定理以及推论进行解释,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再将这些东西提炼成为标准的数学语言,因此提问必须严格遵循这个原则,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五、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是由某几个学生来回答,然而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提问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回答得出,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浅显,也不能太深奥、太难解,更不能使问题只让少数学生来回答,甚至让教师自问自答,使教学成为课堂的独角戏。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在经过提问环节之后,学生以后能不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环节,那就要看教师给予什么样的评价了,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不管回答得怎样,只要是学生思考出的结论,我们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这样学生才不会有挫败感,才能积极地和老师互动。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将学生与“是好学生”“是否聪明”以及“坏学生”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再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获得一堆死知识,而是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所掌握的数学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受益终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祥.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6):29.
[2]董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56.
[3]袁振国.数学教育新视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