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阅读深意 得语文要领
2018-03-07陈平
陈平
摘 要:语文教学,基本作用在于加强学生的母语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结合高科技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优秀案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理解能力,有益于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主动鉴赏并灵活运用到口语交际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创新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众多文字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知识的总称;语文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总称,也是运用语言规律形成的言语活动过程与言语作品的总称。语文在我国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增强了人们的思想交流,这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语文学习能力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笔者在教学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能够正确关注语文学习的特点,能给学生创造较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机会,并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小学生的阅读习作过程中,为了顺应习作流程,小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阅读写作,使用死板的修辞,进行观点陈述,教师的教学理念较落后,课堂上难以有效开展互联网技术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开展体验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冒险心理,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感到十分有趣。但是,很多小学生面临习作时 “哑口无言”,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运用素材的方法。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地震过后,父亲坚定不移地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孩子,那种坚定的眼神与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同时也彰显了父爱的伟大。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可以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习作练习,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例如希沃白板、微课等,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眼中的父爱,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2.举办读书报告会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网络信息交流,让学生交流读书所获得的人文精神。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陈述己见,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作品真谛。在讨论会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实现共鸣,从而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也是一个验证人文精神内化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掺杂部分生活素材、实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3.改變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密切注意小学生读后感笔记中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并引导学生增强人文思想意识,提高阅读水平与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安排学生将所背的名言警句与即兴发挥内容进行笔记整理,要求学生对课前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以“哪句名言你觉得最激励自己?”“你对哪位同学的讲话内容印象最深刻?”“你认为自己在即兴发挥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等问题来引发小学生进行周记写作,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想,人和事进行记录,促使学生养成整理格言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提倡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语文教学的学术性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授、问答为主,现阶段互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较小学阶段而言更常见。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较奇特,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常常会形成多种见解,教师也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将文学作品泛读或精读,相互补充,结合理论与实践,丰富教学方法,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方法最贴近生活实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的传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增长的速度正在趋向几何式发展。在如今的中小学课堂上,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资源,而是学生们宝贵的注意力。作为“争夺”学生注意力的一方,课堂外的世界愈发精彩,老师们便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与之抗衡,竭尽全力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运用微课等高科技技术,开展创新性教学,改变封闭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解除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质疑所学,真正融入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沙德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