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自主学习的研究
2018-03-07刘希鹏
刘希鹏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讲授新课前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它与传统的课前预习是有区别的,是主动性更深一层的预习。课前自主学习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掌握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课堂效率;小组学习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什么是数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开始,已经学习了6年的数学,上了初中以后反而不会学数学了呢?上课也听得懂,作业也会做,可一到考试却考不到理想的成绩,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其实,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数学,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所以说,明确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才是学好数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知识,像草原一样辽阔,像高山一样宏伟,任何一个人,无论智商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掌握,也不可能生来就是一个数学天才,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正确方法的指导才能发挥作用。数学的学习,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才能走进辽阔的草原,攀上宏伟的高山。
数学的学习,仅靠上课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数学的学习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在众多有效的学习方法中,老师讲授新课前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网上查资料、查找参考书目等多种手段,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基本的定义、概念、定理、答题方法等,从而在老师讲课时,学生自己已经清楚哪些内容基本掌握,并且对有疑问的难点加以标注,带着疑问来到课堂,这样听课更有重点,效率更高。它与传统的课前预习是有区别的,是主动性更深一层的预习。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应当如何进行新课前的自主学习。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去自主学习,才能够全身心地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性,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讲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可以单独拿出一节课来给学生讲明到底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数学课前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意识,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前自主学习,这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2.作为教师,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时,要尽量趣味化
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之前,就要钻研课本,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去布置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比如,在几何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图形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知本节的知识点、重难点,体会几何图形的特征等。而在代数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先去理解公式,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去试着运用公式解一些习题,在习题中再去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又比如,在新课讲授前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去找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即便找得并不准确,也可以看出他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而在复习课的讲授前,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绘制思维导图,或者知识结构图,把本章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学期开始,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授思维导图和知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3.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也应当及时给予鼓励
无论是在讲课时,还是在平时交谈时,要尽可能给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成果的学生更多更好的机会,并及时对这些学生做出评价。即便做得不是很完美,也要给他们多些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总之,自主学习是我们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好每一节课的有效保证。为了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笼统看书,我们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导学方案。导学方案的设计首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试着去完成导学方案所设置的一些问题,并要注意问题的灵活性。其次要体现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最后,所设置的问题更要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学生要掌握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仅从学生学习习惯上让他们改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从具体的方法上给予他们指导。只有掌握了具体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他们才能拿到打开数学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才能达到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这不仅仅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意义,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更对他们终身在不同领域的学习非常有益。我总结了如下两点课前自主学习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教材
在我们学习新的一章前,应当让学生把这一章的知识整体阅读一遍,才能大体知道本章主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对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認识。而具体到每一节,我们需要精读教材,可以结合手边的导学方案,引导我们的学生将“阅”“思”“练”之步骤结合起来。“阅”即仔细阅读本节教材,重在仔细;“思”即思考教材中出现哪些概念、知识要点、例题的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这样解题的目的是什么,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同时要对教材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练”即是将自己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习题中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检验自己自主学习效果的目的。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可设6~8人,组内的学生搭配要均衡,优、中、差学生都要照顾到。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己解决不了的难点和疑点,可以小组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互相帮助,以优帮困,以优促中;也可以利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必要的时候,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以便进一步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小组内部或者小组之间依然没有解决,那么,这就是教师出马的时候了。此时,这个问题已经经过了层层累积,学生的疑问情绪达到了最高点,教师的解答可以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学生对这个问题一定会印象深刻。而这类累积到最后的问题往往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通过这个方法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并且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师要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只是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而不去及时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使得课前自主学习这项任务在学生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些自觉性不够高的学生就会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去自主学习,这样对第二天的听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及时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并进行反馈、评价,对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给予课堂加分;对自主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进行督促批评,给予减分,则可以调动全体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比如,我们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先检查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作业,从而掌握学生对新课的自主学习程度。同时对自主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对没有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加以批评指正。还可以以小组整体为评价单元,让小组长进行监督,督促这些学生课后把没做的作业补上来,做得好的小组加分,做得不好的小组减分。然后根据小组每位组员得分的总和,给每个小组计算出小组的整体分数,评比出几个“课前自主学习优秀小组”,这样便可提升小组内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另外,作为教师,在课堂的展示交流中,应当侧重教材的重难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让学生去当小老师去讲题,尤其是难度不是很大的例题、习题,因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能给别人讲出来。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讲,然后让其他的学生去评价和补充,必要的时候老师再去点拨、指导。这样的课程必然会生机勃勃、充满乐趣,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的角色自然由一个讲述者变为一个倾听者和评价者,而学生自然就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自己主动地学。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课前贯穿到课中、课后。
因此要想学会、学好初中数学课,课前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必须要认真做好。只有这样,学生上课才会带着问题去听课,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才能拥有更高的课堂效率。同时,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