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2018-03-07张春霞
张春霞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写作能力,对其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力、感悟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让学生具备阅读的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呢?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克服倦怠和疲勞,从而调动内在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兴趣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去拨动、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
一套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社会的生活美,领略湖光山色、花虫草木的自然美和文学创作的艺术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根据不同体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产生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往往能迅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情趣横溢、生动形象的文本分析能带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去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到“春城无处不飞花,文章处处皆有美”;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能使学生羡慕不已;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些都能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酵母。
教师激趣的空间不仅在课堂,课外的天地更广阔,如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把课文改编成小品、戏剧等形式进行表演;要求学生对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吹毛求疵”,到生活中去寻找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出现的错误……这些课外活动都能促使学生把课内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二、指导阅读的方法
学生常说:“图书馆那么多书,不知读哪本书。”也有人说:“我读的书可谓不少,可总是记不住多少。”读书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多读固有其好处,少读书也不算什么坏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保证开卷有益。
1.学会选择读物
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籍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补荐一些具有时代印迹的书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过去的世界,了解现在的社会,更要知道将来的世界;不仅要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大众文化,也须涉猎科学、哲学等领域。
2.学会问“为什么”
总有一些学生读过文章后,往往会觉得所得不多,进步有限,于是不免气馁起来。一篇文章只是模模糊糊地懂了个大意,理解不到位,体会不深刻,自然领略不到文章的好处,更加模仿不来。因此读书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能换成其他的词;为什么作者的思路是这样的,换一种思路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件事,他想通过文章传递什么……“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要用“问题”来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一些质疑方法的指导。如比较质疑法,寻找参照,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来挖掘疑问;逆向质疑法,从结论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对现成结论或思维定势提出挑战;假设质疑法,通过假设课文中没有或与课文内容相反的情况来提出疑问……这样就可使有疑者无疑了,也就有了“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3.学会做阅读笔记
人的记忆有限,要把所读过的书在大脑里储存起来,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存室,这储存室就是笔记。在阅读的时候,笔记不可少。我们要随手记下那些优美的篇章、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以及重要的人物、事件,更要及时记下我们在阅读时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之花,让它成为永久的记忆。阅读笔记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叶圣陶也认为,无论读写听说,真正要养成能力,“一要得其道”,就是懂规律,明诀窍;“二要经常的历练”,只有长期坚持,我们才会积累下受用不尽的财富。做笔记不仅要勤也要有法,我们要记下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总之,笔记要清晰经典,要让笔记成为自己的知识宝库。
三、展示阅读的成果
“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逐步感受到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与潜能。展示的场所是随意的,时间是不定的,其方法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三分钟演讲,可开展阅读成果汇报会(在学期结束前进行),交流读书笔记,可举行比赛,可开办学生习作展,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关于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的三个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只有主动地去阅读,有效地去阅读,才会读有所获,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1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