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微电影创课的“三构”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3-07孙行旭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微电影自媒体核心素养

孙行旭

摘 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以其低门槛、广泛性和互动性特点越来越受到现代人追捧,但微电影教学、创作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影视相关专业,小学微电影教学极其稀缺。基于此,笔者对小学生微电影教学开展了有意义的研究,从微电影的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的构建着手,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信息素养、学会学习”等21世纪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 微电影 核心素养

微电影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点。当今国外微电影教学领域的研究方向,一是如何在技术上进一步普及微电影;二是如何拓展微电影的价值。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发布的校园微电影都集中在高校影视专业的学生。小学生自主拍摄的微电影极其稀缺,而且一般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参与面不广,难以体现微电影教学的价值。创课是指服务于创客教育的课程,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创课=想法+做法” ,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2016年发布的《面向未来: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发现,未来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信息素养、学会学习等能力,这是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以下笔者围绕微电影创课的“三构”——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的构建,谈谈如何在“编-导-演-拍-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构建学习内容

1、编:引导唤醒,创编多味化剧本

在微电影教学过程中,剧本创作是许多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他们觉得身边没有可以撰写剧本的题材。笔者通过案例分享,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请学生们说说该剧本是否也在我们生活场景中出现?看了剧本后有什么感想?通过体会、交流,学生们发现真实的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有意义的素材。此外,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从经典名著、社会热点、日记随笔中去挖掘题材编写剧本。通过不断启发、交流,发现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发现素材。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但突破了学生剧本创编的瓶颈,而且还唤醒了他们的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意识。如:当全国掀起一股二胎浪潮时,有学生就抓住这一热点,搜索相关的网络讨论素材,撰写了剧本,最终他们的作品《二胎二胎》(图1、2)获得鄞州区特等奖、市一等奖。

2、导:图文渐入,导构分镜头脚本

导演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将剧本中的文字创造性地转化为视听结合的形象,制作成分镜头脚本(图3),这对于刚学习微电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笔者将传统的分镜头范本格式进行改编,以文字配图的形式要求他们进行画面想象练习。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充分发挥了同学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和擅长手绘的学生,互相沟通,强强合作,作品超越了预期的效果。

为了保证整部微电影的拍摄有一个完美的“施工图”,还需要在画面想象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作者、观众、拍摄对象的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学习策划每个镜头的运动以及镜头间的转场、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将每个镜头都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个有立体感的画面。如:606 班俞立涵同学将《吃纸人》剧本(图4)转换为分镜头脚本时,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摄法、音效都一一写明,这也充分展示了小导演严谨的创作风格,通过立体化的故事情节和活靈活现的人物塑造感染观众。

3、演:情感带入,锤炼形象化演技

为了让学生在表演时既能带入真情实感又能适时自我调控,笔者要求学生们选择熟悉的、生活化的作品进行迁移练习,并在同一场练习中集中设置一些感人的、幽默的、忧伤的故事情节,学生在情绪的反复切换中,更全面的地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和情绪做朋友,自我调控能力和表演技巧也得以明显提升。

4、拍:学以致用,拍摄意境化镜头

微电影拍摄入门容易,但是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手法,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经常实践练习。笔者借助网易云课堂的《电影自习室》布置前置学习任务,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同步练习,让他们理解景别、角度、光线、色彩的改变,对于人物性格刻画、影片氛围变化的关系。每节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景别、角度、光线、色彩等主题性拍摄技巧练习(图5、6、7)。演练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在比较中提升审美能力,在练习中感受拍摄乐趣,在作品中解决具体问题。

经过频繁的练习学生们逐渐感悟到不同拍摄技巧所呈现的形式美和视觉效果在微电影叙事中的具体运用。如(图8)所示606班蒋其臻同学的《年味》影片中,为凸显美食的特色和诱人度,特意加入多处特写镜头,以此激起观众的食欲;(图9)朱芷萱同学拍摄的《花季雨季》则通过侧逆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天使形象。

5、制:各展其长,尝试多元化制作

鉴于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以iPad作为教学设备,其中的AirDrop作为视频文件分享工具,AirPlay作为视频展示工具,iMovie作为后期处理工具。让每个学生学会文件分享、投屏展示和后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对影片进行快速剪辑,添加音效、滤镜等,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影片后期处理技巧(图10),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部分学习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在课后进一步给予技术指导,并分享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尝试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并用专业视频处理软件在PC上进行后期特效处理。如蒋其臻、张立怀、俞立涵同学运用AdobePremiere和After Effects制作了四画面组合的《斗诗篇》微电影。

二、构建学习空间

1、专业选修,创走读合作课堂

从微电影前期剧本编写到后期拍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坚实的专业技巧。因此,编剧、导演、表演、拍摄及制作五大类的课程开展了课程内、课程间走读合作式课堂。课程内走读合作,如导演社可就各自的影片风格、影片构思进行交流,并进行合作完成;课程间走读合作,如拍摄社可多次走入后期制作社学习简单音频插入编辑等的学习,以便深入研究个人作品的拍摄与编辑。endprint

2、学以致用,创生活实践课堂

在做中学,学以致用是微电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打破固定地点、人员安排,灵动寻求教学资源或创意元素,建立“学为中心”的课堂。笔者曾邀请宁波市青少年宫林惠琴老师、宁波电视台工作人员给学生们指导微电影的编导、编剧、拍摄。此外,学生还走进宁波电视台参观学习。

3、线上交流,创网络信息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线上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日渐频繁。笔者经常推荐微电影相关的网络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深度学习。同时还建立“华小金像”QQ群,组建问题讨论平台。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讨论,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知识。

表1为笔者向学生推荐的网络课程

三、构建学习方式

1、观摩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让小艺术家们能开拓思维,笔者鼓励他们首先观摩他人的微电影作品集,随后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演练。在学生们自我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校园型、励志型、感人型、唯美型等系列微电影作品,也出现了各系列的代表作(图11、12)。

2、模仿体验,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但往往无法准确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表演有时过于极端化,如过于夸张、过于拘谨等,因此,模仿可以说是最好的途径。模仿人物的说话语气、音色、语调、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在模仿中让学生去体验,从而解决问题并主动迁移到其他人物上。如602班姜智诚同学受国产动画片《葫芦娃》的启发,模仿改编了《奔跑吧,骚年》作品,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3、磨合互补,让学生合作学习

部分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演员、技术、道具等特殊性,需要进行合作,微型剧组就这样应运而生。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创建临时QQ群,建立合作互补团队。在团队的力量下,他们不仅创作出了风格各异的微电影作品,而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娱乐圈”。 张逸川、俞立涵、蒋其臻、张鑫源四人组合的电影四剑客是“圈内”鼎鼎有名的王牌导演组合,他们制作的《偶滴学校之宋学士吹牛记》、《捡钱记》、《梦里老师》等众多优秀作品也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凝聚了编剧的奇思妙想、导演的深思熟虑、演员的精彩演绎、制作的娴熟技艺等。微电影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构建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美、创造美、传播美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沟通合作、自我调控并解决问题,提升了信息素养,并能较好地运用掌握的知识技巧进行微电影创作,提高了社会参与能力。微电影教学对于学生未来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佳佳. 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营销研究[D].安徽大学,2012.

[2]蒋雯. 影视广告蒙太奇视觉艺术语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

[3] 谭棱激.超轻粘土里的微觀世界——浅析课堂泥塑活动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大众文艺,2015(15).

[4]曾春妹.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 浙江宁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电影自媒体核心素养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