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以生定教”
2018-03-07蒋丽
蒋丽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它指的是教师要以學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展开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更有效的教学之中不断成长。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之中有着大量的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实践应用。教师只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而有效的教学必然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而展开的,也就是说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应当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
一、以学生为核心确定教学方式
以生定教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的方式。高中生在高考面前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教室中的学习已经使他们过度疲累,传统的教学必然无法达到较高的教学成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和表演式教学,让学生在相对活跃的教学形式中产生课堂参与热情,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1.探究式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的探究,利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能够使教师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也能够使学生在探究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教学《故都的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之中体会郁达夫利用对北平秋景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故都的眷恋及落寞之情,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更加丰富的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2.表演式教学方式
表演式教学指的是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展示出来。利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教师能够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更乐于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对于角色情感思想的理解。如《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分别对焦仲卿、刘兰芝、焦母等多个角色进行扮演,促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刻体会这一爱情故事的悲壮,以此来推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并使学生以较高的参与程度提高知识掌握的水平,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
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优秀建设者,教师还需要考虑自身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高水平的人才。以学生为核心来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遵循丰富、广泛、新颖三个原则,力求以具备新颖性的涉及面广泛的丰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颇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点画圆”,利用一篇课文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如《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结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以及《沁园春·雪》等其他作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利用广泛的相关资料提高自身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让爱国情感较为丰富的高中生能够在对伟人作品进行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并据此使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成效。
三、以学生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
教育旨在为祖国培养知识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完善的高水平人才。语文教师在学生逐渐成为高水平人才的道路上发挥的是引导、指向、辅助等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前景,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
1.全面发展的目标
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发展范围要全面。高中生所有的素质均处于发展的最终形成阶段。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之中将德智体美劳联合起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语文智力有所提升的同时,在课程整合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如在进行《陈情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使学生背诵、翻译,更要使学生能够在学成之后将李密视为模仿的榜样,学他的忠孝,学他的自谦,以此来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总之,在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引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工作,推动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
2.个性发展的目标
个性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发展方向具有个性。在人本主义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予以关注,在教学之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诸多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如朗诵《再别康桥》、表演《窦娥冤》,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的表现形式:写作竞赛、书法展示、读后感交流等,要求学生以个人所青睐的方式将语文知识展示出来,以此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身所喜爱的活动之中,获得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亟需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只有在以生定教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要的课堂教学,促进其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72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