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风·甬江涛

2018-03-07韩天衡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印学篆刻书画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作品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2010年被专业媒体评为“2009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并由《书谱》社三十五周年海内外五百七十一家专业机构署名问卷公布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来最杰出的篆刻家”(书法为启功先生)。2012年首届《书法》杂志论坛被评选为当代三十家优秀范本书法家之一。2014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榜首。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2016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曾先后在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印系列展览。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出版有《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韩天衡画集》、《韩天衡书画印选》、《韩天衡篆刻精选》、《天衡印话》、《天衡艺谭》、《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韩天衡》等专著逾一百二十种。其中《中国印学年表》获首届中国辞书评比三等奖、《篆刻三百品》获中宣部兰亭奖等,《中国篆刻艺术》出版有日文本。2001年受命为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元首篆刻姓名印章,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作为国礼赠送各位领导人。2013年10月,收藏有他个人捐赠国家的1136件艺术珍品、占地23亩的韩天衡美术馆在上海嘉定正式开馆。

现任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由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文联、宁波市文联主办的"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和"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二届书画印展"等系列活动,于2017年12月5日暨宁波博物馆开馆九周年之际,在其博物馆隆重开幕。

韩天衡先生在博物馆展厅向媒体介绍"不逾矩不"展览主题时强调:“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人的品格、修为、言行,我们强调规矩,而艺术创作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在不逾矩后面加了‘不,是否定之否定。不逾矩始终处于停顿、保守的圈子倾向,搞艺术就要不断前进、突破和创新”。

韩天衡先生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书画篆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与鉴藏家,也是宁波市文化发展咨询委员、首批文艺大师工作室之一。本次"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是韩天衡先生继杭州、武汉、上海、澳门、昆明、济南等地巡展后的第七站,展出韩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书画印及文玩精品320余件,历年编撰的学术论着与艺术作品集等130余种。其中包括韩先生最新创作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幅书法、丈二匹《杨万里诗意》重彩荷花,以及代表作水墨《松云皓月图》等作品。

韩天衡先生是一位砥砺奋进、勇攀高峰的艺术大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心爱的艺术孜孜以求,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有机融合,促使每一门艺术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艺术朴拙典雅、雄强豪放、深得计白当黑之妙,独具风貌; 国画将重彩和水墨的运用达到了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境地,形成了清奇洁莹、恣肆率真的画风; 治印力图奇中见平、动中寓静、变幻多姿,表现雄、变、韵的情致,为现代印学开辟新的境界。本次大展既是韩天衡先生在艺术创作上新的研悟与阐释,也是其丰硕成果的又一次全面展示。

韩天衡先生十分重视支持书画教育事业,数十年来,他一直身体力行,坚持义务教育,因材施教。从早年开展的每月"书画沙龙授课活动",到个别学员的循循善诱,他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缘。近年来,又筹建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创办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及书画印高研班等,开展书画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的教育教学工作,卓有成效。同时,百乐雅集——韩门师生书画印展,从2004年起动延续至今,已成功举辦了十二届,这为师生之间、同门之间搭建了艺术展示与交流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增进了师生及同门之间的情谊。

特别是这次在宁波展览活动期间,策划的韩天衡文艺大师工作室书画印专家“公共艺术教育周”,是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书画教育活动,韩先生亲自挂帅主讲,带领十余位韩门弟子,连续举办书画印创作、学术研究、艺术品鉴赏等系列讲座和现场创作示范与互动。这一新颖的讲座模式,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刘建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印学篆刻书画
民国印学研究概述
中国印学研究的“经纬网”
——读《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古代印论中的动静观
陈錬《秋水园印谱》及其篆刻艺术研究
篆刻
瑩波篆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