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文言被动句解析判断质疑
2018-03-07王慧
王慧
文言文被动句式的分析判断是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讲述正确的知识点是对每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执教中对教参中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出现的几个被动句的分析判断不太认同,现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饭吃完了。”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文言中除了有标志的被动句外,还有无标志的被动句,句中谓语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处“举”为“被举荐”。
6.无标识的被动,需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文意来判断。例如:“韩信拜大将。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兵挫地削”(《史记·贾生屈原列传》)。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参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大多数被动句的分析判断我都能接受,但是其中五個句子的被动句式的分析判断令我在执教时总觉得很难按照教材教参的分析传授给学生。
(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必修1《荆轲刺秦王》)
译文:而且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被)除掉了。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必修2《赤壁赋》)
译文: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必修4《苏武传》)
译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的时间)总共十九年。
(5)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必修4《苏武传》)
译文:没有罪却被消灭的大臣(有)几十家。
这五个句子在教学中一直被视为被动句。其中(1)(2)(3)三个句子属于有标志的被动句,句中的“见”“于”“见……于”被视为它们作为被动句的标志。(4)(5)句被视为意念被动句,其中的“留”和“夷灭”二词在句中自带被动。我以为教材把这五个句子当作被动句来讲,可能是因为原句中或者是在翻译时句中出现了被字结构的短语。是不是只要出现了被字结构的短语的句子就一定是被动句呢?下面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先用符号划出这几个句子的成分(其中双横线表示主语,单横线表示谓语,波浪线表示宾语,圆括号表示定语,中括号表示状语)。
(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必修1《荆轲刺秦王》)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必修2《赤壁赋》)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必修4《苏武转》)
(5)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必修4《苏武转》)
通过以上符号分析出来的句子成分,我们不难发现句(1)中,“见陵”这一被字结构的短语在句中做的是定语,主语“耻”和谓语“除”存在被动关系。我以为该句作为意念被动句分析则更合适。句(2)看分析的主干,该句无疑是一个带有反问语气的判断句,“‘非,不是,表否定判断”。此句中“孟德之困于周郎”作的是宾语“者(地方)”的定语。句(3)中的主语是“臣”,谓语是“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恐”的宾语。此句不作为特殊句式来讲即可。句(4)的主语是由一个带有意念被动的主谓短语“武留匈奴”充当的,“凡”(总共)作谓语,“十九岁”做宾语,此句与句(3)一样应属于文言一般句式。句(5)主语是“大臣”,含有自带被动意义的“夷灭”一词在句中充当的是定语。该句应该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即“无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译为“没有罪却被消灭的大臣(有)几十家”。该句做定语后置句讲是说得通的,同时该句还省略了谓语“有”,所以该句当做定语后置句和省略句来分析较妥。
文言被动句的判断不能单纯地把含有被字结构短语的句子视为被动句,关键要看这个被字结构短语或自带被动意义的短语是否在句中作谓语,句中的主语是不是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是不是受事者。如果是,则该句是被动句。反之则不是被动句。被字结构的短语在句中除了可做谓语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宾语。如果忽略了对实词或短语的语法意义的分析,很有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判断,甚至以讹传讹。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第八中学(839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