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题错判原因及应对之策
2018-03-07肖仁宗
肖仁宗
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属于理解类,能力等级为B,但考生得分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考生不太清楚“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这点不像“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考查内容的确定性(64篇),无疑给师生备考增添了难度。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下面笔者梳理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常识题,分析错判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一、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认识不清
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时,学生容易形成错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常识概念内涵识记不清
对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的解释,目前没有一本针对高考的权威通用本,只能以中学教材中的解释为标准,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是重要参考。可是这些“常见”知识点分布广,有的有解释,有的没有,这便增加了难度,间接导致学生对概念内涵理解不到位。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1第5小题D项:“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该项错在其他儿子不能称为太子,“太子”指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兒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书中没有解释。有的属于学生记忆模糊,例如2016年卷3中“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这里概念内涵不清,“土地、户籍”为户部掌管。
2.对与“常见”文化常识相关联的知识点了解不够
中学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知识点,高考试卷中常常考一些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如果这方面没能很好地梳理,适当地进行延展,往往导致学生判断时凭借主观感觉,进而导致错误。例如,2016年卷3第5小题C项:“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的年龄而离职。”这项是正确的,但是“致仕”在教材中没有出处,这就需要适当延展。张衡传中有“乞骸骨”一词,书下注释为:“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与之相关的有“致仕”“告老”“移疾”等,注意了相关概念的延展,这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对某些文化常识概念与现代相对应的名称认识不清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某些概念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对应概念。如果忽视了这些文化常识概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也容易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例如,2017年卷2中第11小题D项:“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该选项正确。2016年卷1中第5小题A项:“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该选项解释有误,应该是:“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大致相同。”
二、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经过高一、高二的积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古代文化常识。但是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还是采用排除法,换言之,就是对某项选择没有确定的把握,进而可能导致选择的错误。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根据对近三年高考题的分析和梳理,我觉得复习备考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对教材中文化常识的梳理和记忆
上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为例进行整理,重复不列入。
以此类推,结合第一轮复习,以人教版的高中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及初中必修教材为依托,逐篇逐单元采用知识卡片式梳理归类,化整为零,迭次增加,便于识记。每个概念要记忆准确,尤其是一些相近的概念应注意区别,如“陛下”“殿下”;有的概念注意与后代的区别,如“太子”。除了古代诗文单元外,还要注意古代戏剧和古代小说中包含的古代文化常识,如《窦娥冤》《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挑选、积累。每册书(包括选修教材)一张卡片,这样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文化常识知识点模块序列。这项工作看起来工作量大,其实不然,因为配合第一轮文言文单元复习,循序渐进,乘势就可解决。
2.注意文化常识知识点的适当延展
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在教科书中都能够找到,但也有少数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挑选,但《考试说明》要求为“常见”,拓展延伸要注意分寸。如上文提到的官员辞职或告老还乡,在教材中只有《张衡传》中有“乞骸骨”一词,但是与“乞骸骨”相关联的词还有“移疾(病)”“致仕”“告老”“乞身”“请身”等,虽然课本上没有,在古代人物传记中却常见,因此,做高考模拟试卷时,遇到课本中没有的文化常识知识点,适当积累,归类延展,很有必要。
3.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点与现代的对接
古代地名与现代城市名的对接。如上文例举的“京师”。现在的一些大城市的古称,也要适当地进行介绍。例如,北京的古称有幽州、大都、北平等;南京的古称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江宁等。
古代官职和官府机构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如上文例举的“首相”一词。尤其要重视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中央机构和官职,如“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社部”;“钦天监,长官称为钦天监监正,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等,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气象台和地震局”。
4.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突出重点
教师既要关注文化常识的整体性,也要突出其重点。依赖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手册,死记硬背,效果不尽人意。文化常识知识点散布在教材中,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可以单元为基点,师生齐动手,利用知识卡片形式进行梳理、延展、归类,有序推进,注重“面”的丰富,力争“常见”的知识点不遗漏。
教师在注重“面”的丰富的同时,对高频知识点,要特别留意,突出重点。近年来,全国卷对文化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姓氏称谓、古代职官、宗法礼俗方面,这些知识点内容较为丰富,并且与现代生活联系也较为紧密,因而颇受命题人的青睐。对于这些方面知识点的复习,不仅要梳理,串点成线,还要结合传记作品的阅读,适当补充延展,这也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做好占有、挑选、训练的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243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