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李镇西的课堂教学境界
——以李镇西《荷塘月色》课堂实录为例

2018-03-07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镇西荷塘月色预设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虽然现在语文新课改不断深入,但怎样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效,仍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于是向语文名师学习的浪潮席卷全国。可是,向名师学习什么?怎么学?学了就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吗?李镇西老师说:“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1]

李镇西老师,语文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一直致力于语文民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也是语文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李镇西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2]102-104李镇西老师认为“重”是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材本身的内涵,“轻”是指深入浅出的教学,“行云流水”是指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多变灵活、洒脱随意,在自然、放松的状态里教师教好每一堂课,学生学好每一节课。李镇西老师还认为教师的内在功底和对教材的处理技术体现在平常的每一节课上,而不是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上。李镇西老师在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和叶圣陶等教育名家的影响下,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当今社会教育现状,提出“语文民主教育”的教育理念,认为“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学生参与到每节课中,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本文主要通过李镇西老师讲《荷塘月色》的课堂实录[3]①,来分析他是怎样体现“语文民主教育”的教学理念、怎样把抒情散文教得有效、怎样把教学技术锤炼成艺术。

一、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基础

抒情散文情感浓烈、文质兼美,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高中时期的抒情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对抒情散文的教学与理解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文学素养的培养。《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4],这篇课文所处的是阅读鉴赏板块,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地欣赏作者描写的美景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荷塘月色》很多名师都上过公开课,且风格不同。

预设是指说话者为了让自己说出的语言达到预期效果所做的假设,教学预设则是教师备课的一部分,为了体现这堂课的目标性、过程性、有效性而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形式等提前进行规划、假设,一般体现在教案里,表现在课堂上,收效在结果上。但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关于教学预设存留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虽然现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质疑问难的潜力”,但教学的主体始终是教师,教师应该把握住整堂课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向需要掌握的知识上发展,因此,教学预设必须存在;还有的教师认为,现在都强调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都不应该课前准备,而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思考、合作着解决。

李镇西老师认为这两种提法都是过于极端、是值得商榷的,他强调:第一,教学预设来源于教材中的教学大纲、单元导读和每一篇课文后研讨与练习,只这样才能做出能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合理预设;第二,要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状态和课堂上学生的变化做出灵活的教学过程预设。李镇西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在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成都石室中学上的《荷塘月色》。实际上,“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5]。

《荷塘月色》这篇写景状物抒情散文,我读过尤立增老师和郑桂华老师的课堂实录。尤立增老师讲《荷塘月色》的时候,从散文的特点、鉴赏散文的核心问题和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整体感知入手;郑桂华老师则是循规蹈矩的从介绍作者、文章大意来讲解这篇抒情散文。虽然这是根据他们的教学预设来一步步进行授课的,这样做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我认为这样过于死板,生硬,相对比而言,还是更欣赏李镇西老师灵活的教学预设。

李镇西老师本来的教学预设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并交流,最后通过各种朗读方法朗读全文并交流心得体会,但是在上课之前,一位同学不经意的提问,改变了他的教学预设,才造就了这样一次优秀的教学经历。在第一节课上课前,有学生问李镇西老师有关单元学习重点的问题,让李镇西老师突然想到《荷塘月色》是高中第一篇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应先引导他们不仅要读单篇课文,还要关注单元导读、了解单元重点,并教导他们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进而同学们围绕这八个字开始思考。在这半段内容结束后,李镇西老师还进行总结: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按照教学预设,下一步应该对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进行介绍,但已经讲到走进作者的心灵,并且学生们也很期望接下来的内容。所以,接下来李镇西老师打算先切入课文,朱自清的生平暂时不介绍,让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朱自清先生朗读课文,揣摩语言,用心去感受自己心中的那个“朱自清”,然后谈谈体会,最后在第一节课快结束时,李镇西老师巧妙地引入对朱自清先生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没有按照事先的教学预设来授课,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临时做了调整,这种灵活的教学预设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这堂课成功的开始,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抒情散文教学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预设是生成的实践基础,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是教学预设的创新过程。”[6]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正体现了“‘有效性教学’应当是生成性与预设性的和谐统一”[7]。

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指上课过程中教师、学生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性学习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想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或强调教师的“情感投入”[8]“激情度”[9],或强调“衔接和谐”“诙谐幽默”[10]。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掌握恰当的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的积极性,其中教师要掌握恰当的提问技巧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最佳手段。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11]大多数教师往往都会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只依靠教师提问,学生便又回到了被动学习的境地,长此以往,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有想法但不愿意分享给大家,这样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冷清。在《荷塘月色》授课过程中,李镇西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知识积累、充分的课前准备、投入的教学态度和“引、教、逼”三步提问法营造了充满自主性、探究性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掌握提问的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地配合,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李镇西老师强调:同学们不能仅指望教师讲得多精彩,自己也要多参与教学,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语文课上,教师、教材、学生应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问是合作探究的第一步,教师提问问题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如李镇西老师提的几个问题:第一,“大家对单元提示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没有?……既然‘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整体感知’再解释‘揣摩语言’,但为什么书上却根本不讲什么叫‘整体感知’,而直接就解释什么叫‘揣摩语言’呢?”第二,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这两个问题能较好地让学生揣摩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但如果只是学生探究回答教师提的问题,就不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李镇西老师认为:应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2]198。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地方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这样写有没有更好的写法”,这样锻炼学生的思考、研究能力,即便以后碰到简单的课文也能提出一些问题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中,李镇西老师在上课伊始便提问:“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啊?”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但教会学生发现这种问题,并自己动手在书本上找到答案,有助于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每篇课文都有一个初步感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学习这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在以后的预习过程中,学生也能自觉地关注单元导读,自觉地发现问题。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不仅要靠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还要“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主动学习和教师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并说出为什么的过程中,逐渐地开始“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有学生问:“李老师,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宁静’呢?”王驰问:“‘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一位女同学问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不明白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有人问:“‘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这’是指什么?”这时,又有同学举手了:“李老师,我还有个问题——课文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既然只有‘一丝’,为什么会‘像闪电一般’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认真思考提出的,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答,有助于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养成。

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各抒己见,合作质疑,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学习。

三、及时深刻地课堂小结、总结——一堂语文课成功的要领

如果说课堂上师生进行讨论探究会造成教师跟着学生走从而脱离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的结果,那么及时的课堂小结则是“挽救”这种现状的有效方式。“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作用与效果远超过导入、过渡,有时甚至不低于讲解、演练。”[12]及时的课堂小结,需要教师拥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无论学生讨论得多么激烈、想法多么奇特,教师要能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并能让学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时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问题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时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被重要的东西刺激一下,一般教师在小结时习惯性敲击黑板或者讲桌以提醒学生这个地方要注意掌握了。

李镇西老师在教授《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比如第一课时中有这么几处体现教师及时地课堂小结:一处,李镇西老师提问“这一单元有几篇课文”等前两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今后自学课文要有单元观念,因为课文是按单元编排的,而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重点,不但要读单篇的课文,而且还要读单元前面的学习重点。二处,在讲到教材为什么只解释“揣摩语言”时,李镇西老师提出,“从无疑处发现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三处,在学生读错一些生字词的时候,李镇西老师又提醒道:“同学们一定要警惕那些似是而非的字,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呀!以后读书,都要养成自己查字词典的习惯,千万不要依赖老师给你们列出生难字词。”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上还有许多这种及时的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课堂总结不同于课堂小结,课堂总结是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有时也会把教学内容做恰当的延伸,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有些课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这就需要第一课时的课堂总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的话语要能激发学生期待下节课的欲望,如李镇西老师在《荷塘月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朱自清先生的介绍还不完全就快要下课了,李镇西老师不慌不忙说自己对朱自清先生产生敬意不止因为他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或曾经当过中学语文教师,而是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但这个原因要到下节课揭晓。让学生带着疑惑且遗憾的问题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课时奠定了良好的听课基础。

第一课时的课堂总结要新颖,要能勾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那第二课时的课堂总结则要深刻,能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第二课时的课堂总结是对这篇课文教学的一个全面总结,也是带领学生回归到课文主题的一种方式,如果说课前导入是“凤头”,那么课堂总结就是“豹尾”,深刻的发人深省的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不停地回响,加深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李镇西老师在《荷塘月色》教学里的课堂总结铿锵有力,仿佛让学生们集体回到了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朱自清先生,比如在快下课时,李老师总结道:《荷塘月色》是我们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是阅读本文时应抓住的一个关键,具体说,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之景,抒“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情,接着又对“颇不宁静”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各表达了朱自清先生怎样的心情和追求……最后又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观点来阐述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以荷塘月色来寄予感情,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文章在写法上的艺术魅力。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李镇西老师又对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时的所处境地和社会背景总结交待给了学生,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敬意和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总结技能是教师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学生实践等方式,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应用,使其系统的、稳固地纳入学生的知识网络之中的技能。”[13]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之所以成功的要领是及时地课堂小结,深刻的课堂总结,非常高超地运用了“总结技能”,课堂小结和总结这两种教学技能的组合使用,把课堂教学锤炼成了一门艺术。

于漪老师说:“听李镇西老师的课,应该说是一种幸福。”[14]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文本教材变成了艺术品,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共同鉴赏艺术品的过程。阅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课堂实录,我认为应学习李镇西老师“语文民主教育”的思想,应学习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疑难点入手,结合灵活的预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及时的小结、深刻的总结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学习李镇西老师教学风格的同时还应勤于阅读、积累文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教学技术锤炼成一门艺术,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注释:

① 本文的课例全出自李镇西老师《荷塘月色》的课堂实录。

猜你喜欢

李镇西荷塘月色预设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荷塘月色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