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途径

2018-03-07赵光元杨传勇卢义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

赵光元,杨传勇,卢义忠

(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高校思政课有什么关系?乍一看,似乎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果真是这样吗?实际并非如此。应当承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但这些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或冲突。另一面,当前,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正深入持续推进,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不是孤立进行的,也不是学校几个学院或系的个别专业才能参与其中,而是整个学校通力合作,专业教育、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因此,为了更好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创新改革,全方位、多渠道地创新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有效地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那么,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改革呢?其中的途径应当多种多样,也应因地制宜,但主要可以从教学导向、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体系、教学重点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教育教学导向上

总体而言,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直接联系不是太多,可这不影响高校思政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由于教学定向思维的存在,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可能还仅仅专注于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思政课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思路。而“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应当可以从教育教学导向上开始。因为教育教学导向不涉及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容易施行并起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学科性质、教学特点,特别是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可能的条件下,“在教育教学的总体导引和方向上,渗透、贯穿和突出创新创业素材和知识,激发、启迪、倡导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锻炼、培养和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具体导向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导向、创业意识教育教学导向、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教学导向。从某种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优势,如:教学时间长、受众面广、参与学科多等,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广泛根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过程环节中,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锻造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导向中的一种,不是全部,也不是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替代其他教育教学导向。在具体实施方面,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如:在课程教学方面,有的课程可以服务专业课学习、服务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有的内容可以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价值导向、哲学思想的实际运用和社会经济知识的大众实践;在综合运用方面,有的综合知识可以服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步的实际提高、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更注重“一般性、导向式”,而非“专业式”,有“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3],“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而不是其他。”[2]

二、教育教学内容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的特定的教育教学内容,不是泛泛的或随意的。从内容的学科属性看,可能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不同学科,但具体教育教学内容又不是“纯粹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教学。当然这不是说在学科性质上偏离或违背这些相应学科的基本规范、原则和内容,而是以各自学科为基础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不同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是明显的。除此之外,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当时的时事需要进行调整,比如高校的《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内容就是因时而化的。因此,在当前“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微调,以适应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或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素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教学中,有关“经济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改革开放与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教学可适当增加或扩大“社会创业”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的教育教学,有关“理论创新”的无处不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教学中,有关“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社会创业和国家创造”“大众创业创新创造”的教学内容几乎可以分布于所有章节中。

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增加或扩大,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教育教学内容的微调,只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下进行,不能无限的增加或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而偏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三、教育教学结构上

每一专业都有适应自己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课程结构组成,任何一门课都有适应自己知识体系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组织,这些课程结构组成、知识结构组织对专业培养和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应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自己的课程结构组成和知识结构组织,它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结构也可进行微调,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结构方面的微调。

在课程结构组织上,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或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较为合理的教学结构组织顺序,而就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从四门课程涉及的内容看,这样的结构组织顺序并不十分合理,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从创新意识、创新理论、创业导向、创新实践的教学结构组织顺序更为妥当。但现在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这样的结构组织顺序,不宜进行过分调整,但可以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的协调,对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定的微调还是可行的,特别是通过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来动态平衡上述四门课或两门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些调整一般都要通过不同教研室或课程组来进行,有时并不十分顺利,可能要有院系部门统一协调。

在知识结构组织上,四门课或两门课中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点的虽然较多,但零星、分散、不明显,每门课包含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样就需要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再组织。这种组织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也可通过渗透的形式予以分布,还可通过引申的方式予以波及。这要根据不同课程涉及的实际内容而定,也因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而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再调整,如在同一门课程中进行,施行的难度较小,但也有面对原有教学组织的压力,在实行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四、教育教学重点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的教学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在每门课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明确导引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重点。这些教育教学重点是每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突出和核心。但是“双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当前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呈现就水到渠成、不可避免。

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教育教学重点上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重点上一定程度的体现。教育教学重点一般是在节次中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样。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每节肯定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重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不能强求每节中教育教学重点都要有创新创业内容列出,绝不能无视教育教学内容强求呈现,只能根据情况一定程度的体现。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一定程度的双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些章节,实际教育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较为一致或接近,一定程度上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一定程度的双置。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一定程度的主副共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完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同,或者是相近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这样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一定程度的主副共置也是屈指可数。但由引申、关联、推导方面内容又确实不少,因此,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一定程度的主副共置。

不可否认,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有众多方面的形式和内容,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体现也是理所当然。但需要说明,无论如何也不能以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也不能以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重点上挤兑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这里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重点上的呈现,只能是一定程度的体现、双置或共置,甚至多数情况下只能是体现而已。

五、教育教学方式上

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几乎没有停止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探讨和改进同样一直在进行。这些探索和改进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教育教学形式。但问题是,不少教师还是习惯原来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采用这些探索形式,这样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特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因为特定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面临更多的挑战,有的高校还有思想政治教学课时数的限制,这样,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和改进就更加困难。甚至可以说,这些困难和问题在所有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那么,在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如何创新呢?

一是注重课堂内学生主动式和师生互动式教育教学。一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可能会想到教师主讲,甚至是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其实不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可以广泛运用。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创业内容,除了运用启发式、诱导式教育教学方式外,注重课堂内学生主动式和师生互动式教育教学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或训练,更多与启发式、诱导式、主动式或互动式教育教学相关联。

二是充分利用课堂外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教学,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实际过程看,不少高校执行的不是太好,流于形式的居多。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充分利用实践教育教学形式,在实践或模拟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广谱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4]。这种课堂外的实践教育教学,既包括校内,也可以是校外,依据条件,多渠道、多场所地进行。

三是强调自主学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似乎有些不太实际。但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来说,自主学习的要求就不可避免。因为完全地或一味地被动学习,几乎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无缘。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把主动式教育教学、互动式教育教学、探究式教育教学与灌输式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带来问题上课、带走问题下课、带着问题要求进行实践,逐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习惯。此外,还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重视线上学习就是一例。

六、教育教学考核上

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路径多种多样,也要根据各高校的情况,因地制宜。但总体说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施路径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考核。前文所述的五种途径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和过程。那么,是不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考核不重要呢?肯定不是。如何把高校思政课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要求、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予以实施,当然需要各个环节来保障和推行,但怎样考核,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施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学习中的主动、积极因素肯定存在,但被动、消极情绪也不能否定,通过合适有效的考核方式,转变学习中的被动、消极为主动、积极也是切实可行的。因此,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尽量避免一卷定成绩。既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就应尽量避免一卷定成绩,特别是一张考试试卷定成绩。虽然考试试卷可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创新创业的考核,但局限性也不言而喻。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现有的考核形式中,不少高校已意识到一卷定成绩的不足或缺陷,也在不同程度的回避。但就总体而言,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创新创业的考核来说,学生的期末成绩的来源还可以更加广泛,试卷的成绩所占比例还可以缩小,相应地,能体现创新创业学习效果的比例可以增加。

二是以研究性论文为考核形式之一。学期结束,总得有个考试,这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试卷的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应当缩小,其他部分如何构成呢?研究性论文可以作为考核形式之一。在实际过程中,让大学生写论文作为考核形式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而这里强调的是研究性论文,不是一般的总结性的文章,更不是网上随便抄抄的随笔。可能有人觉得大学生写研究性论文不现实,其实这里就是要求高低的问题。显然,对大学生来说,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达到基本的规范。

三是以实践型报告为考核形式之一。如果确实写研究性论文较为困难,那么可以把报告作为一种考核形式。既然不是研究性论文,而是报告,那么最好是要求学生撰写调查实践型报告,而不是其他描述型的报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创新创业方面的考核,通过实际调查或实践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对市场、对环境、对国家的了解和适应,为以后走出校门的创新创业奠定前提,因此,在调查、考察中形成的调查实践型报告,当然可以作为考核形式之一。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