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人名中多音字读音研究

2018-03-0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多音字姓名读音

王 麦 巧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二万余字,纪传人物四千多个,这些人物中的大部分,后人可以读得出姓,叫得出名。但是有些人物的姓名受到语音演变、多音字、通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被人读错。本文以《史记》人名中的多音字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名中名、字、号的关系以及相关资料等推断多音字的读音,为这些人物正名。

汉语里有很多多音字,多音字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里,根据意义即可断定其读音,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际行为。人名中的多音字可以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来确定,但是《史记》人物都已作古,古人口语已无从得知,因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从姓名的构成入手。古代人的姓名一般由四大部分构成:姓、名、字、号。名与字、号在内容上是有所关联的,或互为表里,或同义互训,或反义相对,诸多关联有助于判断人名中多音字的读音。

(一)依据名、字之间的关系推知姓名中多音字的读音

名与字互为表里。人名用字往往有特定的寓意,其寓意通过表字而彰显,故《白虎通德论》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即使时代久远,循着字与名的关联性,也可推知人名的读音,例如孙武、司马相如、司马迁等人。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名武,字长卿。长为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也可读cháng。孙武的祖父孙书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其取名孙武,以期继承自己的衣钵,为国效力。父亲孙凭是齐国的上卿,因此,为其取字为长(zhǎng)卿,希望孙武能像父亲一样在朝为官,成为百官之长。只有具备卓越的军事才略,才能出将入相,名与字有因果关系。司马相如,字同孙武,亦是长卿。因为羡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犬子”为“相如”。蔺相如是赵惠文王之相,相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意即希望像蔺相如那样成为百官之长。长当读zhǎng。

司马迁,字子长。迁,《说文》:“迁,登也。”《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郑玄笺:“迁,徙也。谓乡时之鸟,出从深谷,今移处高木。”朱熹集传:“迁,升。”则迁训升。长,《唐韵》《集韵》:“直良切。”《正韵》:“仲良切,音场。”《增韵》:“短之对也。”即空间、时间距离较大者。又《韵会》《正韵》:“并展两切。音掌,孟也。”引申指长大,居先。升与长短并无关联,却与长大、居先之义相通,名、字相应。子长之“长”音zhǎng。

《史记》中,有些姓名的读音除了考虑名、字的关系,还得联系名字主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例如起名时俗、名字主人的社会地位等。河间王刘辟强,字少卿。西汉诸侯王,汉高祖中子赵幽王刘友之子。辟强,按现在的读音,有人读为bìqiáng,有人读为pìjiāng。颜师古曰:“辟彊,言辟御彊梁者,亦犹辟兵辟非耳。辟音必亦反。彊音其良反。一说辟读曰闢,彊读曰疆。闢疆,言开土地也。贾谊《书》曰:‘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卫侯曰辟彊。行人还之曰:“启彊、辟彊,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更其名曰燬。’则其义两说并通。他皆类此。”[1]117按颜师古的看法,辟强既可以读bìqiáng,也可以读pìjiāng,哪个更合理呢?首先,刘辟强所出生的特定环境决定了辟强应该读为bìqiáng。辟强之父刘友,汉高祖十一年,受封淮阳王。汉惠帝元年,改封为赵王。吕后七年(前181),“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2]403吕后八年,刘友被吕后幽禁饿死。生活在吕后的高压专制下,其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之态可想而知,哪敢取名“辟疆”触犯禁忌?只要儿子能够“辟御彊梁”,就已经满足了。其次,《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孝文前元二年“……辟强,赵幽王子”条下,司马贞《索隐》注曰:“辟音璧。”[2]828龙膺曰:“辟强,人名。一为张子房子,名辟强;一为顾氏名辟强,有名园。即古人镇恶、弃疾、去病意也。多有读‘强’为‘疆’者,误。”[3]299进一步证明辟强读音为bìqiáng。最后,刘辟强,字少卿,少训小,唯其小,才期望其“辟御彊梁”。综上所述,辟强音bìqiáng。

《史记》中名为辟强的人很多,如齐宣王田辟强、张良之子张辟强、都昌侯朱辟强。与河间王刘辟强不同,齐宣王田辟强是齐威王之子,齐威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称雄天下。要想使齐国长期称霸,就得不断开疆辟土,于是就寄希望于辟强(pìjiāng)。事实也证明了田辟强不虚此名。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文化繁荣。张辟强是张良之子,张良贵黄老之术,淡泊名利,又兼其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因此,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关于辟强之名当以“辟御彊梁”之义为当。朱辟强为西汉都昌庄侯朱轸玄孙,西汉都昌恭侯朱偃之子。大约出生于文帝时,政治开明,律法宽松,取名辟疆已没有什么顾忌,因此,辟强既可以取开疆辟土之意,读为pìjiāng,也可取“辟御彊梁”之意,读为bìqiáng。但是,一个人的姓名不可能两读,按照当时的风俗,小儿起名“辟强”者,有“辟御彊梁,亦犹辟兵辟非耳”之意。如楚元王交,为其长子制名“辟非”,颜师古注曰:“辟非者,犹辟邪辟兵之类也。……辟音壁。”[1]1923其孙亦名“刘辟彊”,由“辟非”之义可知“辟彊”当类此。再者,对父母来说,小儿身体平安吉祥是首要的,至于开疆辟土之类则是其次,辟强读为bìqiáng更符合父母的美好期望。鉴于此,朱辟强还是读bìqiáng为宜。

《史记》人名中的有些多音字,其读音名家看法不一,只能依据名、字之间的关系选取最合理的读音。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舆。曾参之参,有人认为应该读shēn,有人认为应该读cān。前者以许慎、段玉裁等人为代表。许慎在《说文解字·林部》解释“森”:“木多貌,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段玉裁在“参”字下注曰:“所今切,七部。”赞成读cān的人有方密之、王引之等。方密之曰:“曾参当读如参乘之参。”王引之在《经义述闻·春秋名字解诂》曰:“参读为骖。《秦风·小戎》篇笺云:‘骖,两騑也。’桓三年《左传》正义云:‘初驾马者,以二马夹辕而已,又驾一马与两服为参,故谓之骖。又驾一马,乃谓之驷。’故《说文》云:‘骖,驾三马也。’‘驷,一乘也。’总举一乘则谓之驷,指其騑马则谓之骖。《诗》称‘两骖如舞’,二马皆称骖。《礼记》称‘说骖而赙之’,一马亦称骖也。是本其初参,遂以为名也。名参字子舆者,驾马所以引车也。”[4]许慎、段玉裁、方密之、王引之都是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根据名、字相协的原理,参通骖,和舆有意义上的关联,读cān理所应当。但作为人名、地名等专用名的用字往往沿袭古音,所以将曾参之参(shēn)改读 cān,太难了。

名与字同义互训,即名与字意义相同,可互相解释。落下闳,西汉天文学家。名闳,字长公。闳,意为大;长公意为长男,是对闳的补充解释,根据名与字的意义关联,长音zhǎng。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长(zhǎng),孟也”,《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子长(zhǎng)即长子,详见下文。名与字意义相同。

曹参,字敬伯。《战国策·秦策四》:“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参拜表示尊敬,名与字同义,参应读cān。苏轼《再和二首》:“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诗里“参”属于覃部,读音为cān。

名与字的关系除了同义互训,也可以是反义相对,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子重,芈姓,名婴齐,子重是其字。重是多音字,有chóng、zhòng两个读音。《中华姓氏大典》注为“zǐzhòng”。《通志·二七·以字为氏》:“子重氏,芈姓,楚公子婴齐字子重之后也。”[5]213古代名婴齐者很多,除芈婴齐外,还有姬婴齐、赵婴齐、田婴齐、孔婴齐等。颜师古注云:“婴齐,谓婴儿之絜(洁)齐者也。”姬婴齐字子齹,《说文》曰:“齿参差,从齿差声。”陈鳣曰:“《庄子·盗跖》云:‘齿如齐贝。’婴齐字子齹,盖相对之义。楚公孙婴齐字子重,亦犹是也。”陶方琦在《清代诗文集汇编·汉孳室文钞》“楚公子婴齐字子重”条案语曰:“郑子齹,《说文》作郑子齹,云齿差跌也,又齹下云齿参差也,参差即不齐,齿惟婴儿最齐,齹象老人齿之参差不齐也,故曰婴齐字齹。重者,言婴儿龆龀之后,齿必重生,故婴齐字重。”[6]89由此可知,重应该读为chóng。

姬辟方,本名姬非,字为辟方。非即违背,不合。《说文》曰:“违也。从飞下翅,取其相背。”辟方,意为悖理。《史记·秦始皇本纪》:“﹝六王﹞阴通闲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辟,同僻;方,通放。辟方即僻放,形容行为怪僻放纵。表面来看,名与字意义相同,其实不然。辟方是一个贬义词,这跟人们取名的心理相悖。孩子的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的美好愿望,因此取名时多选具有吉祥、美善之意的字词。姬辟方是周穆王姬满之子,父母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辟方另有他意?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僖公二十五年》云:“卫侯本名辟彊,彊即疆。《管子》卫公子开方,盖与辟彊为兄弟。辟、开同义,疆土、方域亦同。”[7]147辟训开,方训方域、疆土,辟方意即辟疆,取开疆辟土之意,这种理解符合周孝王作为一国之君的身份,而且与其名“非”意义相对,相互制衡。辟方当读pìfāng。以辟方为名的人还有蔡辟方、王辟方。蔡辟方是樊侯蔡兼的曾孙,汉武帝元鼎四年袭祖先爵位。王辟方为西汉安国武侯王陵曾孙,安国终侯王游之子,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封为安国候。二人皆出身王侯世家,家人同样期望儿子长大后有所作为,取名辟方,正是辟疆之意。

(二)依据名、号之间的关系推知姓名中多音字的读音

古人除姓名外,还有号,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别称。所谓别称,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一名,也称别号,这种名外之名是本名的延伸,也是人们对社会上著名人士含有敬意的称呼,如《周礼·春官·大祝》中所言:“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西周政治家姬旦被称为周公,李耳被称为老子,教育家孔丘被称为孔子,范蠡被称为陶朱公,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赎回来的,号曰“五羖大夫”,吕不韦为相国,秦王政称他为仲父。另一种号指封号,是古时帝王封授的爵号或称号。如朱辟强被封为都昌侯,又称都昌侯;刘辟强被封为河间王,因此,又名河间王。赵佗被封为南越王,又叫南越王。……一般来说,号与本名并无关联,如辟阳侯是审食其(shěn yìjī)与其子审平的封号。高祖六年(前201),审食其以功封辟阳侯。审食其死后,其子审平袭封辟阳侯。辟阳即辟阳县,汉代时设置,属信都国,东汉废,在今河北省冀州市东南。《汉书·地理志》:“信都国有辟阳县。”颜师古注:“辟音壁。”辟阳侯当读bìyánghóu。

有些别称与本名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刘壮又名辟土侯,辟土侯是他的封号。壮,大也。辟土即开疆辟土之意,名与别名互相印证。不用说,辟音pì。刘壮死后,其子刘朋袭封辟土侯,又称辟(pì)侯。

宋辟公,即宋桓公,战国时宋国君,又名辟兵。辟公之辟,当读何音?《史记·宋世家》载:“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3]1631-1632“辟公辟兵”《纪年》作“桓侯璧兵”。古代,辟通璧,故《释名》曰:“璧,辟也,所以辟御风寒也。”因此,辟当读璧(bì)。从辟公名字的来源也可推知辟的读音。《索隐》曰:“《庄子》云:‘桓侯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蒙人止之,后为狂也’。司马彪曰‘呼辟,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名辟,而前驱呼“辟”,故为狂也。’”[3]1632辟、避音同字通,当读为避(bì)。辟公的别名辟兵也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辟的读音。陈直云:“辟兵即避兵之义。《急就篇》云‘高辟兵’。歙县黄氏庄有‘辟兵龙蛇’玉印,西安汉城所出‘除凶去央,辟兵莫当’压胜泉皆是也。”[8]90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辟兵”一词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思想意识。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盼望着避免战祸,停止战争,就寄希望于名字、乐舞、辟兵符等,因此,辟兵即避兵,是避灾兵远罪疾之义。不论辟同壁,还是辟为避道之避,或是为避兵之避,辟都读为bì。

综上所述,利用名、字、号的关系确实有益于辨析人名中多音字的读音,如果结合时俗、人物社会地位等因素,效果更佳。

古人姓名中,名与字除了表示称呼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例如通过名、字显现亲属关系,表示兄弟、姊妹排行。

(一)以排行为字或为名

《史记》人名中有些人的名、字代表其在兄弟、姊妹中的排行,既然是排行,其读音便可以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来确定。《史记》中有多位以“长”为排行标志的人,音zhǎng, 为行次居长之意。窦皇后的哥哥窦建字长君,弟弟窦广国字少君,长与少相对。卫长君是卫子夫、大将军卫青之同母兄,原名为卫长子,后更字长君。王无故,字长君,为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汉宣帝舅父。与长君类似的如长孺、长公、长卿、子长等,长孺、长公、长卿、子长中,孺、公、卿、子表示男子身份,“孺”指幼小男子,亦指贵族男性继承人,称“孺”表亲近;公为男性尊长的敬称;卿、子为男子的敬称。长表示位次居长,“长孺”表示长子或长孙,字长孺的有汲黯、韩安国、留长孺。长公即长男,字“长公”的有张挚、落下闳、夏侯胜。关于长卿,上文已经讨论过,寓意百官之长。周裕锴认为长卿之长,“应该读‘涨’,上声。长卿就是老大,家里的长子,长男”[9]12。司马相如、孙武确是长男,这样,长卿就包含了两层寓意。以长卿为名的有黄长卿、兒长卿,前者是西汉初年齐王刘则妃子黄姬之兄,是黄家之长男,黄长卿是否想成为百官之长不得而知,但忝列宦门,又有谁不想成为百官之长?兒长卿是西汉武帝时有名的侠士,西汉临淮人,其生卒年和事迹皆不详,根据其名推测有可能是长男。《史记》中以子长为字号的有三位,分别是公冶长、司马迁、史高。子表示男子身份,长表示位列居首,子长即长子。以上所举长君、长孺、长公、子长之类的表字,只显示某人在家庭中的长幼位置,即在兄弟中排行第几,而与名的意义一般没有关联。

长作为排行标志,既用于男性,也用于女性。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常在夫姓下加“氏”字称呼妇女,或在夫姓后加父姓再加“氏”字,实则无姓无名。后来虽然有了姓名,但有名有字者很少,且多集中于士大夫阶层,因此,“长”多冠于名或称号之前,例如长卫姬,长卫姬与少卫姬相对,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如夫人,姬姓,卫国人。姬,周之姓,贵于他姓,故以姬为妇人美号。卫姬显然不是其姓名,是其美称。长公主是“长”冠于称号公主前。西汉时,被封为长公主的皇女一般都是嫡长女,比如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卫长公主。长姁是以字为名,长表示排行居长,姁意指女性,长姁是吕后之姐,是家中的长女。

(二)名、字与排行无关

上文提到,《史记》人名中的“长”可以表示排行,这种情况虽然不少,但并不具有普遍性。有些人名中的“长”字显然并不表示长幼次序,例如刘长、长沮、长翟棼如。刘长亦称淮南厉王,汉高祖刘邦少子。他的异母兄齐悼惠王刘肥、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皆是以单音节形容词为名,“肥”“盈”“恒”都是褒义形容词,依此推测,“长”亦应属于褒义形容词,音cháng。长沮是一位隐士,金履祥《论语集注考证》曰:“长与桀古无此姓氏,而名又皆从水,夫子使子路问津而不告,则一时何自而识其姓名,计亦以其物色名之。盖二人偶耕于田,其一长而沮洳,其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故因以其物色名之。”[10]98长,表示身体修长,音cháng。长翟棼如,春秋时长翟国人。长翟即长狄,在虞、夏、商时称汪罔,周时称长翟,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长(cháng)翟。

以名、字为排行,从而显现亲属关系,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因而,通过名、字所代表的“排行”判断《史记》人名中多音字的读音局限性很大,仅限于少数名字。

《史记》中有些人只有姓名,而字、号不见经传,如何判断其姓名读音,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依据其他相关资料推断姓名读音

《史记》中有些人物史料很少,可借助其他资料,例如《左传》《国语》《汉书》等,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来断定姓名中多音字的读音。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姬姓,名朝。“子朝”之“朝”,有人读cháo,有人读zhāo。据《左传》记载,周景王宠爱子朝,欲立子朝为太子。周景王死后,子朝与子猛、子匄争夺王位,发动了周王室的庶孽之乱,结果兵败被杀。子朝死后,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氏,称朝氏。《百家姓》无朝姓,却有晁姓,“晁,京兆郡。系出姬姓。晁,古代作鼂,即朝暮之朝。周景王子朝之后为晁氏。汉代有晁错。”[11]42晁姓,即朝姓,或称鼌姓,朝应该与晁、鼌读音相同。《康熙字典》(现代版)中“鼌”条曰:“师古注并云:(鼌)‘古朝字’。然考字书,朝、鼌二字音同义异,绝不相蒙。止于又姓一条,鼌字下则云:‘或作晁’,又姓朝字下则云:‘又姓,通作晁’。则三字本属一字。”[12]3292据此可知,“子朝”之“朝”应读为cháo。

刘参是孝文皇帝刘恒的第三子,《汉书·文三王传》:“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武王,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史记·梁孝王世家》:“长子曰太子,是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正义曰:“《汉书》‘胜’作‘揖’。”[3]2081根据刘参、刘揖之名,可知“弟兄参、揖相次,是取参拜、揖让为名,所以刘参之‘参’当读can”[13]32。

参户侯刘勉,西汉诸侯。河间献王刘德之子。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十月被封为参户侯(县名,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北)。参户,汉代县名。参,同叁,音sān。古代有参户亭,杜预注《左传》曰:“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认为三户亭即参户亭,参户即三户,进一步说明参户侯之参读音为三。

参胡是楚国的始祖之一,夏朝人,陆终之次子。《通志·氏族略四》:“参氏,董姓,陆终第二子参胡后。”《广韵·侵韵》:“参,姓”“所今切,平侵生。侵部。”由此可知参胡音shēnhú。

(二)依据姓名用字的美、善意义推断姓名读音

有些人名,既没有字、号相佐证,也没有相关资料可推断其姓名读音,可取姓名用字的美、善意义之音。名字寄托着父母的期望,或吉祥安康,或美丽善良,或鹏程万里,或报效国家等,因此,姓名用字多取美善之意。刘辟光,西汉诸侯王,齐悼惠王刘肥之子。辟,师古注曰:“辟音璧,又音闢,其义两通。”[14]259辟音璧者,取辟除义。音闢者,取闢开义,辟光即辟开光明之义。二者相较,后者寄寓了美好的期望,更为合理。辟当读为pì,不可用璧音。

韩无辟,西汉时游侠。《礼记·曾子问》中有关于无辟的记载:“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礼记·丧大记》曰:“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15]520无辟,不逃避,辟音避。人遭父母之丧,又遇金革战伐之事,君有遣,不敢辞辟。君有遣,不逃避正是游侠精神的写照。作为游侠的韩无辟以无辟(bì)为名,是他最好的身份名片。

(三)依据姓名用字的常用义推断姓名读音

《史记》中,有些人名,既无史料可考,又谈不上美善之意,只好依其常用义读音。韩国公子长、西汉诸侯韩长、长卢、长桑君、朝鲜裨王长等人,姓名中都有一个多音字“长”,由于史料记载零落,只能依其常用义,读为cháng。庄参,西汉时人。史料记载少之又少,只能依据常用义读cān,如果有人读shēn,也无可奈何。

人名是一种符号,符号是人们约定俗成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人名的读音与它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姓名读音一旦确立下来,个人一般不能随意改变它。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曾参之参音cān,公冶长、司马长卿、司马子长之长音zhǎng,但不明就里的人却把曾参之参读shēn,把公冶长、司马长卿、司马子长之长读cháng,长此以往,积非为是。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名人”, 曾参被称为“宗圣”,公冶长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司马长卿被称为“赋圣”和“辞宗”,司马子长被称为“史圣”,所以将参改读为cān、将长改读为zhǎng太困难了。既然姓名读音与它所指称的对象并无必然的联系,那就不妨将错就错,并非一定要引经据典,去确定哪一个正确,哪一个错误。

猜你喜欢

多音字姓名读音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那”与“哪”的读音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