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川字茶”问题的探讨

2018-03-07◎权

文化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砖茶青砖瑶族

◎权 威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 赤壁 437318)

一、鄂南茶事起源

关于鄂南(按:今鄂南全域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一脉)一带茶事的起源,《鄂南茶文化》中认为始于魏晋时期①,晋代陶潜的《搜神后记》记载:“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此说可信。

近年来,关于鄂赣之间幕阜山为瑶族故里的考证和讨论方兴未艾,很多学者认为古瑶族聚居于以湖北通城周边为中心的区域。通城有药姑山,从上古音韵上看,药为喻母药部,瑶为喻母宵部,声母相同,古音相近,二字可对转,药姑山即瑶姑山②。且瑶族有其传统独特的制茶工艺流传,故川字茶作为鄂南本土的茶品,与古瑶族制茶业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关于羊楼洞地名

业界公认的“川字茶”在羊楼洞始创,并长期生产。羊楼洞地名始见于《清史稿·地理志四十二》,清代以前尚无载。羊楼洞地名来源,当地雷氏宗谱云,雷氏先祖景贤公,“凿池畜鱼以自乐……又于池上构楼饭羊,羊极蕃庶,远近皆传称之,先时洞未有‘羊楼洞’之名,有之自此始也。”③有学者对此表示“此说甚可怀疑。”④

羊楼洞多山,但周边山上并无大的洞穴和著名洞穴,可见“洞”为地名并非来自地貌特征。此“洞”字又常常写作“峒”,宋代旧制,羁縻州辖行政单位之大者称县,小者称峒。所谓“羁縻州”,指地处僻远,执政者如放风筝般牵线维系而不使其脱落之地。宋代赵昇《朝野类要·羁縻》:“荆、广、峡溪洞诸蛮,及部落蕃夷,受本朝官封而时有进贡者,本朝悉制为羁縻州,盖如汉、唐置都护之类也。”羊楼洞僻处史称荆蛮的湖北偏远边界,在鄂、湘、赣三省交界群山环抱之中,历史上又曾隶属兴国州,所以其地应当是羁縻州,辖行政单位之小者,所以又称“峒”⑤。再说“羊”字,中国境内古代的山羊和绵羊全部出于北方⑥,处于南方的蒲圻(今赤壁)民间极少有养羊习惯,民国时,蒲圻县“每岁秋冬各镇售羊肉者多来自河南云。”⑦所以羊楼洞的“羊”字可能另有所源。我们考虑,“羊”为喻母阳部,与喻母宵部的瑶字古音相近,“羊”“瑶”一音之转,故“羊”字很可能为瑶字讹变而来。关于“楼”字,现瑶族住房多为竹木结构,一般是一楼一底,这个“楼”字很可能来源于瑶族原在羊楼洞居住时的建筑居址遗存。推测羊楼洞最初叫“瑶楼峒”,后因语音讹变和书写方便等原因变成今天的名称。

三、帽盒茶

帽盒茶的制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川字茶”的前身,也是介于饼茶与砖茶之间的过渡性茶类。制作帽盒茶的原料,按照传统的做法,取肥地所产的茶叶,最好等到初夏之后再采摘,保证枝梗粗老。茶农将鲜叶采摘回后即入热锅快炒杀青,炒后置于木质揉床上踹揉使软,然后晒干成为毛茶。毛茶并不经过发酵,入锅再炒,使水分进一步蒸发,然后用铡刀切断,长一寸许,经过分筛,用篾篓踹装。篓高九寸,装茶时,在地上挖一个土坑,深九寸,恰如篓大,将篓套入洞内,一人手拉麻绳,双足在篓内踩压,边压边加茶叶,至每蒌装七斤十二两且压紧为止,用棕遮盖,再用圆形篾簟封口,用麻绳缝合,然后三篓相连,放进一个大篾箩内,大篾箩长三尺,放入后再用竹篾编成十字型捆缚,放在杠杆下加压使形状大小一致即成。由于一再加压,紧致的包装缩小了茶货的体积,可以经受车船上下搬运和骆驼队驼运颠簸,且易于长途贩运及销售时计量⑧。

早期帽盒茶的制法与现在湖南的千两茶颇多相似之处,初制品未经渥堆发酵,未经蒸制而成,今日青砖茶的一系列工艺,是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成的。

四、青砖茶出现时间

关于青砖茶出现的时间,比较传统的看法认为始于1861年汉口开埠时⑨。根据后来发现的一些资料,我们认为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早。康熙统治期间,政府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了东北边防,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尤其是西北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增加,羊楼洞茶区茶产业的发展又为茶叶运销西北提供了可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晋商深入羊楼洞从事茶叶贸易,与当地乡绅结成利益共生关系,踩制砖茶,运往蒙古地区。与此同时,清政府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也已开始,中西茶叶贸易逐渐兴起,茶叶内外销的推动成为砖茶生产的强大动力。

在此时期,文字资料显示砖茶已经产生。清人叶瑞廷《莼浦随笔》卷四记载了晋商来蒲圻收茶制茶砖的情况。其文载:“闻自康熙年间,有山西估客购茶邑西乡芙蓉山,峝(按:即洞)人迎之,代收茶,取行用。估客初来颇倨傲,所买老茶,最粗者,踩作茶砖,仍号芙蓉仙品。”此书作者为蒲圻本地人,所记内容应该比较准确。故我们估计康熙年间帽盒茶发展成为真正的青砖茶。

五、米砖茶

米砖茶的原料为红茶轧制片末和花香,起初估计并无米砖茶之称。羊楼洞故老相传,因米砖茶初期多销英国,其国旗上有“米”字图案,故称“米砖茶”,此说可供参考。不过米砖茶的名称出现得较晚确为事实,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提及“米砖茶”这一名称的,见于1926年出版的《中外经济周刊》之《晋商在湖北制造砖茶之现状》。

从技术角度来看,米砖茶压制制作时因为需要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机械制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制作,故出现时间理应稍晚于青砖茶。有的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俄商开始在福州设厂压造米砖茶。”⑩这主要是因为福州是第一批通商口岸,且邻近当时的红茶产地和便于海运。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又在汉口开设砖茶厂,1891年-1901年之间,俄商在九江大量压制米砖茶,于是福州砖茶厂也相继停工,纷纷移设于汉口、九江。后因汉口压制米砖茶的半成品来源丰富,米砖中心产地由福州而移到汉口⑪。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于鄂南赵李桥茶厂生产。

【注释】

① 万献初、宗嵩山主编:《鄂南茶文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1页。

②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7月,第183页。

③ 《景贤祖传》,《雷氏宗谱·姻编·雷氏祖史概述》,民国甲子年合修初续崇义堂本。

④ 李灵玢:《洞商与羊楼洞区域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96页。

⑤ 李灵玢:《洞商与羊楼洞区域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7页。

⑥ 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9月北京,第114页。

⑦ 宋衍绵:《蒲圻乡土志》,武昌:永盛印书馆,1923年,第24页。

⑧ 李灵玢:《洞商与羊楼洞区域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26页。

⑨ 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赵李桥茶厂:《洞茶今昔》,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第5页。

⑩ 陈椽:《茶业通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第203页。

⑪ 陈椽:《茶业通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第204页。

猜你喜欢

砖茶青砖瑶族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古建筑青砖墙体修复施工技术研究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烈马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泾阳茯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