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并购”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2018-03-07山东大学朱慧超

外文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并购婚恋隐喻

山东大学 朱慧超 李 克

1. 引言

自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以来,全球范围内便掀起了一股隐喻研究的热潮。若以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作为隐喻研究的起点,那么时至今日,隐喻研究已历经了两大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代偏重内省、依赖主观证据;第二代则以语料库辅助为特色。而当前的隐喻研究正处于第三代的发展过程中,即以探索某语域或体裁中的隐喻使用为主要任务。(孙亚等 2017)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现象日益增多。相应地,有关企业并购的报道也不断涌现。因此,近年来,以“并购”语篇为专题语料的隐喻研究备受瞩目。

Koller(2002)曾指出,媒体话语中隐喻的使用可对不能公开谈论的话题产生间接的参考价值。(转引自White 2009)由此可见,隐喻已不再仅仅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解释说明的范畴,是隐喻使用者反映价值观、构建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且像“并购”隐喻这类“看似‘客观’的非政治文本隐喻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左右公众的社会认知”(徐莹 2015: 36)。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批评隐喻分析模式,对“并购”语篇中的隐喻进行批判性解读,以挖掘隐喻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和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进而深化读者对此类语篇的认识。

2. 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内外学者中,对“并购”语篇中的隐喻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Koller。Koller(2002)曾采用语料库的方法收集了“并购”语篇中的“战争”隐喻与“婚恋”隐喻,剖析了这两种隐喻的同现现象,并指出此种现象实际上暗含了企业并购中的另一种关系——竞争与掠夺。而在《商务媒体话语中的隐喻与性别——批评认知研究》一书中,Koller(2014)以语料库为工具、以批评话语分析和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对“并购”语篇中的“进化斗争”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进化斗争”隐喻对商务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商务活动中男女不平等问题更加恶化。此外,Koller(2005, 2006)也从语料库或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并购”隐喻进行了研究。除了Koller之外,Fitzgibbon & Seeger(2002)等学者对“并购”语篇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1999年佳士拿与戴姆勒并购事件中出现的隐喻进行了剖析,指出并购隐喻的使用能改变特定受众对并购事件的看法。Regineetal.(2012)则从机构话语分析的角度入手,探析了“并购”语篇中的“再婚”隐喻,揭露了并购企业间的非经济性问题,为人们理解并购的本质、过程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相对国外来说,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相关研究也较少。但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同时,国内学者也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陈敏、谭业升(2010)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英汉“并购”语篇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群体隐喻语言的使用与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敏、邓志勇(2012)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van Dijk的社会认知模式为切入点,考察了英汉“并购”语篇中“婚恋”隐喻的意象拓扑结构,揭示了“婚恋”隐喻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模式。Guo(2013)则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并购”语篇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隐喻服务于交流目的,能反映意识形态和文化偏见。

概括而言,“并购”语篇中隐喻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理论视角多集中于语料库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等方面。但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些理论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Hart 2008; 辛斌、高小丽 2008; 辛斌 2013; 田海龙 2015)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构建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批评隐喻分析范式来解读“并购”语篇中的隐喻,以揭示“并购”隐喻背后所潜藏的意识形态和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提高此类语篇受众者的批判性阅读意识。

3. 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批评隐喻分析

李克(2012)曾指出,修辞批评可分为描写、解释和评价三步。基于此,本文认为对隐喻的修辞批评,即批评隐喻分析,可分为隐喻描写、隐喻解释、隐喻评价三步。

3.1 隐喻描写

批评隐喻分析的第一步是隐喻描写,即对隐喻“凸显性”特征所构成的辞屏进行描写。

3.1.1 隐喻识别

想要对隐喻进行描写,首先需要识别隐喻。在隐喻识别的过程中,“源域”“目标域”“相似性”是隐喻识别的重要参数。源域与目标域是一对相对概念,可统称为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含有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是成为隐喻的条件之一,即具备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才具有成为隐喻的资格。隐喻识别的第二个参数是相似性。相似性可以是事物间本身客观存在的相似性,也可以是由人们后期察觉、根据两事物之间的特征创造出来的相似性。但无论是哪种相似性,都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束定芳 2000)另外,隐喻的识别还需语境的参与。隐喻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语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隐喻一定要放到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其意义。

3.1.2 辞屏

隐喻描写的另一关键是“辞屏”。伯克“从摄影时使用的镜头和滤色镜获得灵感,将人们应用的各种象征系统或词语汇集称为‘辞屏’”(刘亚猛 2008: 339)。伯克认为,词语就是一种“辞屏”,它将人们的注意力导向了该词所承载的领域,具有选择性和背离性的特点。“辞屏”的这一特点与隐喻的凸显性和遮蔽性是相通的。在隐喻意义产生的过程中,喻体的特征转向本体,同时本体的特征限制了喻体的映射范围,由此产生了一种“过滤”,强调了某些特征而抑制了其他特征。隐喻选择性地看待事物就表示选择了不同的“辞屏”。“辞屏”会体现说话者的修辞动机,引导受话者的意识形态。(鞠玉梅 2017)

3.2 隐喻解释

隐喻解释是批评隐喻分析的第二步,即在隐喻描写的基础上结合修辞情境透析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与意识形态。

3.2.1 修辞情境

修辞情境是隐喻解释的第一要素。任何修辞现象都是某一特定情境的产物,有了情境才会有话语。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的隐喻,自然与修辞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Ungerer & Schmid(2008)曾指出,隐喻的本质关键在于其与语境间的互动。语篇构建者对隐喻的选择性表达体现了对某一修辞情境的特殊考虑,是其对修辞情境的切实回应,暗含了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修辞情境具体可分为广义修辞情境与狭义修辞情境。狭义修辞情境主要指言内语境、情境语境与认知语境;而广义修辞情境则指一种社会语境。(李克 2015)

3.2.2 修辞动机

隐喻解释环节的第二要素是修辞动机。人们对话语的选择和使用隐藏着人们的修辞动机。语篇构建者为什么选择这种隐喻表达而不是另一种?为什么要凸显事物的这个特征而不是其他特征?“在修辞过程中,修辞主体说(写)什么,如何说(写)都受制于修辞动机”(陈汝东 1997: 109)。语篇构建者在决定隐喻选择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存在了某种修辞动机,也正是这个修辞动机引导其做出了某种隐喻选择。上文提到,辞屏本身暗含了某种修辞动机,而修辞动机也体现在人们对某一修辞情境的特殊反应中。因此,对隐喻暗含的修辞动机进行分析,还需结合辞屏与修辞情境这两个因素。

3.2.3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隐喻解释的第三要素。意识形态可分为强式与弱式两种,其中弱式意识形态主要指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法、态度以及价值观,其与修辞动机的意义相近。(李克 2015)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意识形态的意义。

上文提到隐喻具有辞屏特征,能够凸显、弱化事物的某些方面,而这也正反映了隐喻选择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联系,因为选择即是一种价值判断。正如申小龙(1988: 492)所说,“语言的词汇、甚至语法结构、语篇模式等都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隐喻始终承载着人的主观意志,是意识形态的载体,甚至可以说,“隐喻即为意识形态”(朱炜 2010: 140)。因此,通过对隐喻的批评性分析就能透析出语篇构建者对某件事的观点与看法。

3.3 隐喻评价

批评隐喻分析的最后一步是隐喻评价,主要是依据相关标准对隐喻描写与解释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揭示语篇构建者对受众进行劝说以达到同一的最终目标。

3.3.1 隐喻的评价标准

隐喻的评价不可率性而为,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Booth(1978)认为隐喻的评价应遵循3项原则,即新颖性、真实性和语篇性[注]此处的语篇性主要涉及语篇性标准中的衔接、连贯、目的性以及情境性4个方面。胡曙中(2005)提出了7个语篇性标准,除上述4项外,还包括篇际性、信息性和可接受性。鉴于涉及隐喻评价,我们认为,后3项并非考察重点,故只选取了前4项作为语篇性的主要考察方面。。胡壮麟(2004)则认为隐喻的评价标准应有4项:1)隐喻应能显出意理;2)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域内的事物;3)隐喻的运用要符合礼仪、无伤大雅;4)要符合新异性。其中,第二点与其说是评价标准不如说是隐喻构建的基本条件,故舍之,而1)、3)、4)是对隐喻的运用加以评价的标准。综合来看,胡壮麟的新异性与Booth的新颖性意思相近,可合为一个。其次,胡壮麟所提出的隐喻要遵守道德礼仪规范,笔者认为称为道德性更为贴切,表意也更明确。此外,笔者认为启发性也可作为隐喻的一项评价标准。鉴于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隐喻能否为人们说明事理、以浅喻深也应是隐喻评判的一项重要标准,而这也与胡壮麟所提出的“附意切事”的观点相吻合。因此,本文认为隐喻的评价标准应有5项,即新颖性、启发性、语篇性、真实性和道德性。

3.3.2 修辞劝说与同一

修辞劝说与同一是隐喻评价中的重要参数。同一是劝说的前提,也是劝说的终极目标,在实现劝说的同时也就达成了彼此的同一。在进行隐喻选择时,语篇构建者会出于同一的原则尽量选取具有新颖性、启发性、真实性等受众所喜闻乐见的隐喻表达方式,以达到劝说的目的。因此,批评者在进行隐喻评价时,就可以结合隐喻评价标准来揭露语篇构建者的劝说意图和其对受众进行劝说以达到同一的终极目标。

总的来说,批评隐喻分析由3部分组成:隐喻描写、隐喻解释、隐喻评价。隐喻描写是最基础的环节,由隐喻识别与辞屏两个要素组成;隐喻解释是中心环节,主要是结合修辞情境对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和意识形态进行考察;隐喻评价则是最终环节,主要指结合评价标准来揭露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劝说以及同一的终极目标。

4. “并购”语篇中的批评隐喻分析

陈敏、谭业升(2010)对“并购”语篇进行分析发现,婚恋隐喻、猎杀隐喻、游戏隐喻、战争隐喻是4种统摄性隐喻类型。因此,本文将参照该研究的分类方法,就这4类主要的并购隐喻类型进行批评隐喻分析。

4.1 婚恋隐喻

(1)相比娱乐圈,企业圈的“绯闻”几乎与“炒作”和“感情”无关,一切都以“利益”为重……不出意外,相信不久就会传出蘑菇街美丽说成功牵手的消息了。不知此时,途牛与同程是否也在眉目传情呢?

(《东方财富网》, 2016-01-05)

隐喻描写:蘑菇街——美丽说、途牛——同城与情侣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且蘑菇街——美丽说、途牛——同城之间的合并与男女双方结为情侣存在关系上的相似性,所以这是一个隐喻。该隐喻凸显的是情侣之间美好、甜蜜的特征。

隐喻解释:语篇构建者之所以用此隐喻是有一定意图的,结合修辞情境(社会语境)来看,当时蘑菇街和美丽说都处在融资失败、淘宝打压的被动局势下,而途牛和同程也同样面临巨头携程的竞争、资本寒冬等悲观处境。因此,语篇构建者旨在通过这一隐喻向受众们传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是大势所趋的观点,引导受众们关注蘑菇街——美丽说、途牛——同城之间的合作互利关系。

隐喻评价:该隐喻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件来概念化并购活动,便于人们理解的同时也兼具趣味性,符合启发性和新颖性标准。与此同时,与上下文中的“绯闻”“亲家”“良缘”等词语相呼应,使得趣味性贯穿始终,符合语篇性标准。如此一来,读者就更容易被说服,更容易接受语篇构建者的观点,即蘑菇街与美丽说、途牛与同城的合并八九不离十。

4.2 猎杀/生存隐喻

(2)如今,狼被放出来了,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药房……一夜间今非昔比,一心堂更是一口吞下省级龙头老大海南广安堂……被搅动了的羊群们既惊慌又兴奋,咂摸出这一波并购大潮远比以往来得凶猛而难以抗拒。

(《联商资讯》, 2015-06-24)

隐喻描写:狼与羊属于动物范畴,一心堂与海南广安堂属于企业范畴,两者是完全不同领域的概念。而狼吃羊与一心堂收购海南广安堂存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这是隐喻。语篇构建者在此将一心堂隐喻为狼,凸显的是狼的残暴、恶毒的特征,掩藏了其跑得快、机警、团结等特点。

隐喻解释:结合修辞情境(言内语境)来看,下文提到一心堂轻而易举地收购了比自己大几倍的省级龙头老大海南广安堂。由此可推断出,语篇构建者想要通过这一隐喻向受众传达一心堂扩充其企业规模的野心与贪婪。与此同时,狼吃羊、高级动物捕食低级动物,这一隐喻的运用也反映了语篇构建者看待并购活动的一种态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隐喻评价:近年来,一心堂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外资等手段不断壮大实力,充分展现了“狼性”特征,这一隐喻的使用符合真实性标准。而通过与经济活动完全不搭边的食物链关系来概念化企业并购活动,也十分新奇、吸睛,能使读者对药店零售业的生存环境有崭新的认识,符合隐喻评价标准中的新颖性与启发性。所以,在如此精妙的隐喻影响下,一心堂野心勃勃的形象只会更加深入人心,语篇构建者因此也实现了与受众们的同一。

4.3 游戏/竞赛隐喻

(3)竞购加钾,中化要做下棋者。

(《中国经营网》, 2010-09-09)

隐喻描写:下棋与并购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且中化与必和必拓竞购加钾同博弈者对弈这一情形存在情境上的相似性,因此这是个隐喻。语篇构建者在此将中化喻为棋局中的一名博弈者,凸显的是博弈者把握主动权的这一特征。

隐喻解释:语篇构建者如此说是有一定目的的,结合修辞情境(社会语境)来看,在必和必拓向加钾发起收购邀约时,加钾便在四处寻求其他买主(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身价),而中化便成为其“意中人”,加之媒体舆论使得中化陷入了不得不出手竞购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如此境遇下,语篇构建者意在通过此隐喻点醒中化,虽是被动参与、实属无奈之举,但既然加入了,那便要主动出击,不能只被动沦落为加钾提高身价的工具。

隐喻评价:该隐喻的使用能清晰地阐明竞购过程中的角色关系,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能引发人们对中化要主动出击这一观点的认同,符合启发性标准。以博弈喻并购,标新立异,能引得人们的好奇心,符合新颖性标准。此外,该隐喻也符合语篇性标准(目的性),直接点明了该语篇目的之所在。除了达到警醒中化的目的以外,语篇构建者也在极力地吸引受众,增强标题的趣味性,以提升文章点击率。

4.4 战争/斗争隐喻

(4)高通拒博通千亿收购 科技史上最大恶意收购战一触即发

(《凤凰财经》, 2017-11-14)

隐喻描写:收购与战争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且高通—博通与战争中交战的双方存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可以说此句暗含了隐喻。该隐喻凸显了一种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紧张局面。

隐喻解释:语篇构建者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和意图的,结合修辞情境(言内语境和社会语境)来看,博通向高通提价虽被拒,但博通掌门人陈福阳却向媒体表示其收购高通的信念十分坚定且志在必得,甚至在必要时会以介入高通董事会选举等恶劣方式以达到收购高通的目的。因此,语篇构建者意在通过这一隐喻告诉受众,高通“危在旦夕”,半导体行业即将发生重大格局变化。同时,该隐喻也体现了语篇构建者对此事的看法——恶意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隐喻评价:语篇构建者以战争喻并购,别出心裁,很能讨得受众欢心,符合新颖性标准。千钧一发、蓄势待发的描述也清楚地还原了高通—博通之间的真实状况,符合启发性和真实性标准。此外,该隐喻与语篇中其他词汇如“狙击战”“厮杀”等相衔接,可以引导受众深入了解具体“战况”,也符合语篇性标准。总的来说,语篇构建者旨在通过这一隐喻刺激点击量,劝说受众阅读其文章,接受其对事件的看法,达成其与受众之间的同一。

5. 4类统摄性隐喻的特点及语言贡献

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能过多地列举4类统摄性隐喻的实例,故在此将各类统摄性隐喻的特点及语言差异贡献等特征归纳如下。

并购语篇中的婚恋隐喻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浪漫型”婚恋隐喻与“暴力型”婚恋隐喻。“浪漫型”婚恋隐喻(如4.1所示)指的是浪漫、温和、使人能联想到幸福场景的隐喻,如“牵手”“联姻”“步入婚姻殿堂”等;“暴力型”婚恋隐喻则指激进、强迫、含有暴力色彩的隐喻,如“强娶”“抢亲”“卖身”等等。在并购语篇中,“浪漫型”婚恋隐喻多用于并购活动中势均力敌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与携手,强调他们“1+1>2”的经济运作策略;而“暴力型”婚恋隐喻则多用于恶意收购活动中,强调被收购方的“势单力薄、缚鸡之力”,以及收购方的“狼贪虎视、势不可挡”。其中,“暴力型”婚恋隐喻通常还隐含着性别歧视倾向。在“暴力型”婚恋隐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往往会被概念化为“娶”方,而弱势的一方则被概念化为“嫁”方,这其中隐含着隐喻使用者对现实生活中男性与女性实力水平的认知与构建,存有明显的性别偏颇。此种现象在战争/争斗隐喻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战争/斗争隐喻是并购语篇中常见的一类隐喻。在此类隐喻中,野心与企图、作战/斗争策略以及输赢通常是隐喻映射凸显的重点,多用以强调企业的硬实力与经营策略等在并购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如“软磨硬泡”“强攻霸占”“你死我活”等等。在这类隐喻中,并购方通常被概念化为征服者、胜利者,而被并购方则被概念化为被侵略者、失败者。此类隐喻整体体现了明显的性别倾向,战争与斗争都是高度男性化的活动,隐喻使用者会以高度男性化、男性专属的领域来概念化并购活动,体现了隐喻使用者对并购活动的潜在认知:以男性为主。反过来,高度男性化的战争/斗争隐喻又会进一步深化、加剧人们“在并购活动中,男性是主导”的这一认知,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猎杀/生存隐喻是4类统摄性隐喻之一,该隐喻往往以动物形象和进食方式为源域,以各公司和并购形式为目标域,如上述4.2中所提到的“狼”“羊”“一口吞下”“一心堂”“广安堂”等等。在猎杀/生存隐喻中,并购方通常会被概念化为捕猎者、高级动物,被并购方则会被概念化为猎物、低级动物。这同时映射出了隐喻使用者对生物圈的认知:自然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生物圈是残忍的、无情的。以此来喻并购活动,体现出了隐喻使用者对经济活动的看法,即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法则不可避免。

婚恋隐喻、战争/斗争隐喻、猎杀/生存隐喻多用于并购中的收购与反收购,涉及对象多为2个企业或个体,呈现一对一的对立关系。而游戏/竞争隐喻则不同,涉及对象多是3个或3个以上的企业与个体,往往呈现出两两竞争以赢得第三方的关系,因此,游戏/竞争隐喻就多用于并购中的“竞购”。在游戏/竞争隐喻中,被竞购的第三方多被概念化为“棋子”或“奖品”,主动竞购的企业或个体则被概念化为“博弈者”或“参赛者”,而胜与败的关键则在于竞赛的技巧与规则,这也正是该隐喻在映射过程中凸显的重点。游戏/竞争隐喻的使用除了能凸显在并购活动中经济策略的重要性以外,还能向读者传递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公平竞争的意识。但同时该隐喻也会传递负面认知,被竞购的第三方在被概念化为“棋子”或“奖品”的同时被“物化”,被动沦落为没有抉择权、任人摆弄、被随意处置的物品,进而会影响受众对相关企业与个体的认知。

以上便是并购语篇中4类统摄性隐喻的特点及其语言贡献。4类统摄性隐喻各有各的特点,各司其职,分别凸显事物的不同侧面,在并购语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本文通过引入西方修辞学中的辞屏、修辞情境等参数构建了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批评隐喻分析范式,其主要步骤包括隐喻描写、隐喻解释、隐喻评价,该批评隐喻分析范式为隐喻修辞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参考,能给相关研究者以启发。同时,本文以此范式为理论基础对“并购”语篇中的婚恋隐喻、猎杀隐喻、游戏隐喻、战争隐喻等4类主要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各类隐喻的特点及语言贡献。研究表明,在“并购”语篇中,语篇构建者会通过隐喻向受众传递某种意识形态,也会出于某种修辞动机而选择特定的隐喻表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劝说受众,达成与受众之间的同一。本文的研究将利于深度挖掘语篇构建者的修辞动机和意识形态,增强受众日后对此类语篇的批判性阅读意识。同时,也能为相关语篇创作者带来启示作用,使他们在今后的语篇构建过程中合理利用隐喻,以提高语篇的质量水平。但本文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对4类统摄性隐喻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等,这也是日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猜你喜欢

并购婚恋隐喻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