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五味俱全”

2018-03-07余海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教学方式

余海艳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中学,宁夏银川 750001)

据调查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程并不受学生的重视,这是因为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值,往往会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数学、英语上,因为这些课程能够拿高分。而且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程主观性较强,很多学生认真学习也不能取得高分,无法掌握阅读题、作文题的写作解题方法。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1 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语文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强烈的人文意义。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创新的过程。所以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好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有趣,充满“人文味”。首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只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单一的说教是没有意义的,要做到“以读促讲、以讲促读。”这样老师和学生能够相互沟通交流,也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学生也会积极的阅读学习。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合理的运用。语文教材就是学习的材料,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诗歌散文都富有节奏感韵律,不仅词汇美而且句式美。老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需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层次、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李白的飘逸、苏轼的洒脱等等。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明白这些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的。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扣问,进行深入的思考。

2 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情味”

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深入,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性:需要学习、劳动、需要创造。虽然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但老师依旧要坚信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广阔的心灵世界,他们依旧需要劳动学习创造。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掘出这种需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老师要带领学生领略课文中的人性,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因为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需要人具有各种各样的个性。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位学生都是教学的重点,尊重关心学生,才能做好教育工作。要知道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艺术家或是诗人。社会更需要的是普通的劳动者、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化发展,发掘他们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不用带领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训练。要鼓励学生合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 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意化

就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没有把“文”和“道”这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很多语文课堂都变成了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代新闻”,或是传授生活知识。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很多学生缺少鉴赏能力,缺少审美趣味。在学生心中语文课程的地位非常低。这不符合当前新课标改革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对语文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大讨论,一位名为罗寒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是向人们强调了语文应该作为一门工具课,不应该成为文学课,在当时的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学者受到这本书的影响。虽然这本书已经发表了几十年,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有很多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这二者应该是相统一的[1]。老师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主。也为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净化学生的灵魂,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过程是困难复杂的,但老师只要有这种教学观念,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2]。

4 引入“生活味”,让语文内容更加丰富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生活和教学的契合点。学生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不仅仅在教材里,在课本外、课堂外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报纸上的新闻、墙上的海报、动人的歌词曲调等等,这些都充满了丰富的语文营养。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以风趣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语文和生活的契合点,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的状态下从玩转变成学习。新课教学是课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就好比是建楼的地基,乐谱的序曲等等。好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能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也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说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语。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自己,最好能够展示生活中的自己,可以采用“模糊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我们不能只依赖标准答案,这种模糊教学并不代表着模棱两可。模糊教学是因为语文答案存在着多元性,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3]。

5 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不仅仅是语文教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抓住时代的脉搏,把学生的人生和社会的现状联系在一起。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入一些带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情景。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活跃思维、陶冶情操。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关心社会大事、关心社会民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看到

一个问题要用多角度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例如,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举办一个主题活动,名为:课前新闻发布会。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讲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信息,学生可以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收集新闻信息。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发现最新的社会热点、关注实事大事,从新闻事实中发现生活百态,感受人间冷暖。这些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4]。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改革的需求。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充满人文、人情、文学、生活和新闻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拥有高素质,还有好的审美情趣。学生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掘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毛萍.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现代语文,2007(2):51.

[2]吴志鹏.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国企党建工作的初步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1):13-14.

[3]程少堂,梁青.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语言[J].江西教育,2016(11):42-43.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人文教学方式
人文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人文绍兴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