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健身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07谢茜
谢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四川遂宁 629000)
民族健身操是由国家民委为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1]。它将民族特色动作与现代健美操相结合,既有健美操的力度、自然,又包含了民族舞蹈的柔美,是现代健美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倡导“健康中国”以及保护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有些高校已经把民族健身操带入了课堂,成为女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2016年9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修课也引入了民族健身操,通过一年来的民族健身操教学,有一些不足但更多的是收获,为了民族健身操在高职院校更好的开展,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健身操教学为个案,了解民族健身操在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健身操课程的背景与条件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精神[2]。《纲要》还指出,体育教学应该以民族与民间体育为新方向,将民族教学内容融入到新的体育教学中[3]。高职院校引入民族健身操既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目前,民族体育教学被重新认识,被提上新的高度,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响应号召,把握新方向、新变化,不失时机地开展民族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民族健身操的教学既发扬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优化了特色体育课程结构、丰富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民族健身操的需求,更是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精神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健身操教学也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之初健美操教师在民族健身操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健美操的融合,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民族健身操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源”优势,学院在校生人数为14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3000余人,占在校生人数的近25%,可见我院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数量之大。其中以藏族、彝族、羌族、回族、蒙古族为主,共有21个少数民族,而藏族、彝族、羌族、蒙古族等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些民族的学生本来就有跳舞的习惯,非常适合开展民族健身操教学活动。另外,民族健身操在编排时,充分考虑了各民族舞蹈的特色元素,有维吾尔族的头部运动,又有景颇族的甩银袍动作,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和韵味,编排过程中再将健美操的柔韧性和民族舞蹈的唯美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所以,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先天的“人源”优势基础上,再加上民族健身操独特的运动和民族魅力,使得民族健身操课程也就孕育而生。
2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健身操课程的现状
2.1 民族健身操学生基础广泛
民族健身操因其所蕴含的健身效果、民族风格、人文价值及易于组织开展而深受同学们认可和喜爱[3]。民族健身操在节律和悠美音乐伴奏下,运用肢体语言展现自我和娱乐身心,其表演性强、观赏性高、又有民族特色。在高职院校选修教学中选修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学生非常踊跃,可以说 “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选修课的同学开始选修民族健身操以来,学生选修民族健身操的人数逐学期增长,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很多同学没有选修到,甚至还出现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周围聚集了大量观看的同学,足以见民族健身操的魅力之大。
2.2 师资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民族健身操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民族健身操教学的师资,不但数量不够,而且专业民族健身操教师匮乏,一方面和民族健身操课程刚刚开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系,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在民族健身操课程方面的培训不够。教师们既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受到限制,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毫无创新性或突破性可言,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民族健身操教学中的师资缺乏与不足,是限制民族健身操发展的重要原因。
2.3 教材匮乏,影响课程的深入发展
民族健身操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时尚的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显的尤为重要[4]。但目前现有的教材,有些涵盖的内容太多,一本教材包含有球类、武术类、田径类、棋类等,项目过多势必会造成内容蜻蜓点水,对教学几乎毫无益处。伴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但这些教材大多以武术教学为主,几乎没有涉及民族健身操的内容。近几年有一些高校自编了民族健身操的教材和一些音像教材,但质量有待提高。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几乎没有民族健身操的教材,大多数开课的学校,也是任课的教师自己在网上搜一些视频,自己再加工一下,勉强来应付教学。所以说,高职院校发展民族健身操教学,改善现有的教材编写不足的现状很有必要。
3 完善民族健身操课程的方法与策略
3.1 充分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民族健身操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4]。教师要注意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注重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避免简单重复。如在民族健身操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动学生创编动作,并根据教师教授的基本步法创编一些组合动作,并对自己创编的组合动作进行展示,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与修改。通过这些类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同学们之间互相观摩找出不足,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探索欲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增进了感情。
3.2 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尽管民族体育项目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却只有仅仅几年,致使民族健身操的师资相对薄弱,教师建设也相对滞后。在教学实践中,民族健身操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体能知识,还要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以便解读民族健身操的动作及设计理念。另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族健身操的教学在高职院校开展不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边学边教,基本上没有多少民族健身操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主管部门领导要加大对民族健身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使其尽快成长。另外在民族健身操的教学中,要注意示范动作的准确和优美,还要注意语言讲解的简明和准确。
3.3 组成教学团队,编纂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的民族健身操课程的教学,教材的缺失是制约民族健身操教学发展的瓶颈,我们不可能期望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优秀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实际,立足自身,组成教学团队。在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开发新资源的基础上,由学校领导、校内外专家和本校民族健身操教师组成团队,从民族健身操课程的设计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出发,打造一本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色鲜明的民族健身操教材。教材内容应尽量图文并茂,并附音像教材,以达到轻松易学,化繁为简的目的,让老师教起来轻松,让学生学起来愉快。
3.4 健全发展机制,促进民族健身操教学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高地,有必要也有义务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加之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更为有利和高效。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高职院校在发展民族健身操时可以考虑有当地特色的民族健身操。高职院校需要建立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领导负责教材编写与改进,并充分考虑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科学安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并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在常规教学活动之外,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可以将民族健身操与现代健美操进行融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通过竞赛的刺激,学生们在学习民族健身操的时候会更加的用心,更加的专注,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开展竞赛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宣传了民族健身操,扩大了影响力,让很多不了解的同学参与进来,吸纳其中,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4 结语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民族健身操的出现,符合当下“健康中国”,恢复传统文化,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的大趋势。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高地,理应接过这面旗帜,来弘扬传统体育文化,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义不容辞,积极配合、开拓发展。确实,高职院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训师资队伍、完善教材和健全高职院校民族健身操发展机制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我国首套民族健身操发布[EB/OL].http://www.360doc.co./2015.
[2]屈曲.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融入少数民族健身操舞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2):68-70.
[3]南敏镐,金昌权.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健身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3):127-131.
[4]黄爱銮.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5(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