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2018-03-07周甜甜
周甜甜
(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合肥 230039)
社会的进步和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老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受到不断冲击,人本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以人为本”观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也不再是主要和书本打交道,而是要求和学生、老师等读者群体加强联系和交流,强调人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也要在管理工作中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进一步发展。
1 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是围绕人进行的管理模式,“是将相关的工作人员看做是最重要的资源,以尽可能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爱好、兴趣以及心理等特长为其安排较为合适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能充分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考虑,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先导,树立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建立企业文化氛围,发挥人尽其才的效果”[1]。
在人本管理模式中,人是管理对象,是活动中心,也是一种资源。管理者通过对人性的充分理解,发掘每个人的优点和潜能,从而服务于大局。人本管理的特点就是不同于以往的把人作为管理手段,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不再是管理工具,而是在管理中重点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成为了服务对象,尊重个人,激发潜能,让整个人力队伍为同一个目标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支柱之一,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进入学校图书馆获取资料。高校图书馆不管是管理对象还是服务对象都是以人为主体,因此,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和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2 人本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人本管理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心过去一直围绕图书进行,图书馆工作被定位在借还图书、上架整架等,人只是服务于图书的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服务、数据挖据、二次文献编制等都不断纳入工作范畴。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使得图书馆开始注重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将工作人员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才能更有效地服务读者。在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了解职工的需求,从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其所想,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2 人本管理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意义
有了读者,图书馆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是建立在满足读者需求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及时掌握读者心理,围绕读者开展各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人力手段吸引读者,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获得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1 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固有的传统管理方式造成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态度一向被动,听指挥按要求,完成任务无功无过,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人本管理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图书馆的一部分;管理方式也逐步转变为民主管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中去。
3.2 人本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提炼、凝结,其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程度的高低,将会对图书馆内部管理行为的展现和发展目标的树立带来极大的影响[2]。社会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要转变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把管理对象由以前的图书资料、规章制度等转移到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上来。注重“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等观念,工作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3 人本管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本管理关注个人,包括其专业优势、特长、学历水平、技能高低、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在高校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如果不能发掘人才优势并合理利用,将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人本管理理念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思想基础,要改变传统的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就需要将人本管理思想融入其中,了解在管理工作中人的重要性,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有目标的选择人才,有计划的培养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完善员工知识结构,并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现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优化。
3.4 人本管理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打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读者与馆员为本,切实维护读者与馆员的利益,从爱护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出发,使馆员感受到尊重与关心,从而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图书馆的有效管理与发展进步而努力,最大限度的实现图书馆的价值[3]。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员工得到尊重,主人翁意识增强,在自己得到关注、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所有员工积极性被调动,大家目标一致,努力方向统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就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人本管理使高校图书馆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与读者的沟通会减少障碍和摩擦。工作人员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咨询等服务,还可以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这样既能让读者受到尊重,还有利于提高阅读兴趣,归属感油然而生,更加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宽松的阅读环境会让他们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减少,从而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氛围。
4 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4.1 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及认可程度。要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就要尽力吸引读者到图书馆,首先要在读者服务方面更新观念。高校图书馆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高校图书馆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来提升读者的整体满意度。
4.2 完善管理制度
除了更新管理理念,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人本管理模式的推行,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完整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确保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有利于激起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来。
4.3 树立读者至上的管理思想
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读者服务,在读者借阅、信息咨询等服务的基础上,针对读者需求开展有目标的个性化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比如面向社会或周边社区开放等等。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服务面,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来指导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行。
4.4 提升图书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人”也包括图书馆员工。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整体,其发展依赖于图书馆员工的个人发展,只有高校图书馆与其员工的发展目标一致,才能培养员工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观念。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员工各项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通过一定的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让高校图书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图书馆融为一体。
4.5 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首先,图书馆传统的上下级管理关系使得工作环境难以舒适,在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消除隔阂,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环境中使得工作不再单调枯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其次,高校图书馆员工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也要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影响他们的情绪,这与人本管理思想是相悖的。图书馆员工和读者要换位思考,双方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6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
人本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首要的是了解读者,融入到读者人群当中,掌握读者的心态和需求,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对的大多是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这类读者相对来说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都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明。高校图书馆员工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将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增进互相了解的程度,更好的满足读者需要,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4.7 提供优质的阅览环境
重视读者,读者第一,不仅要丰富馆藏资源,服务主动热情,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为他们打造全方位的优质阅览环境。首先,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跟进,如安装空调、电扇,保证室内温度适宜;注意阅览室通风、调整书架光线等;室内布置要体现高校的特点,根据阅览室藏书结构张贴人文字画,名人名言等;阅览室排架要考虑到读者喜好等等。在舒适优雅的阅览环境中,读者会在潜意识里增加对图书的兴趣,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
5 高校图书馆中人本管理实现的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本管理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逐渐引入人本管理理念,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5.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高校图书馆只关注馆藏增长等物的方面,对图书馆员工缺乏人性化管理,过度依赖于规章制度,使得图书馆员工处处时时受制约,缺少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同时,由于管理层与图书馆普通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员工觉得不受尊重,与管理层的距离越发拉大,与人本管理的思想背道而驰,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5.2 人本管理在读者服务中运用不足
人本管理理念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做到读者至上,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压力和竞争,工作态度消极,不能主动追求新知识,不愿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觉得工作内容单调乏味,普遍安于现状,无法为读者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更不会去主动深入了解读者。
5.3 服务方式落后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以纸质图书资料为主,电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电子设备的配备都很有限,再加上咨询服务不到位,没有考虑到读者的真正需求,以及最适合他们的阅览方式,使得利用率大打折扣,图书馆整体服务方式不够现代化。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少与读者交流,不能接受读者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改进,造成馆藏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新增内容与读者需求不符,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5.4 人本管理在管理高校图书馆员工中运用不足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普遍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不能针对图书馆员工的个人特点设计因人而异的发展规划,会使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这都会影响员工发挥潜能,从而影响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此外,高校图书馆一直被外界误解为教职工家属聚集地,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性,其实都与图书馆陈旧的管理制度有关。如果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引进,重视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读者和外界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必然会逐渐改观。
在当下人力资源备受重视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中引入人本管理思想,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将以往的管理制度和人本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读者的人本管理能使读者感受到“宾至如归”,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和待遇,才能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凸显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75-77.
[2]刘志敏.试谈人本管理在高中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3):95.
[3]殷春雷.关于当前图书馆管理若干问题分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