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的多元架构
——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2018-03-07刘冬王欣吕园来朝旭白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竞赛学科

刘冬 ,王欣 ,吕园 ,来朝旭 ,白涛

(1.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82)

1 培养路径重构的缘起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城乡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定位提升,标志着城乡规划专业在社会实践、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复合拓展。城乡规划专业的评估是针对其行业性工程教育特点,由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进行的专项评价,是国家执业注册规划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质量达到执业实践的要求。截至2017年末,全国目前开设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274所,占普通高校总量的11.28%;其中只有51所院校(仅占18.61%)通过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评估。而通过评估的院校主要为部属院校(或原为部属院校),地方院校(不含原部属院校)参评的很少,其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地方院校对城乡专业评估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而事实上,深化以评估为导向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研究,对提高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外科技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体系。另外,以城乡规划专业评估标准为导向,使注册规划师制度与学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无缝对接,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对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08年,我校在以地矿、建筑学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基础上,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现即将完成第六届毕业生的社会输送工作,积累了扎实的教学经验;且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从业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中发现,多数毕业生的个人职业状况都处在良好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案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在快速城镇化不断推进和高校优化调整架构的过程中,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学科缘起、课程体系、地域特征和服务对象,重构学科的基本构成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有效提升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水平,凝练专业特色,顺利通过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学科评估,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教改课题。

2 人才培养理念的重置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重置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条件。即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模式要从“知识教育”向“能说会做”转变;教学方法要从“灌输式”向“研讨式”转变;考核理念要从“分数”向“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被动的听”向“主动的学”转变,营造平等的师生教学氛围,在教育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呼声,注入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授与学”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辅导者”而非“填鸭者”的理念。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一体化的由学生参加、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形成互动式课堂,实现课堂的翻转。

2.2 “学与训”结合

城乡规划学科的特点之一在于设计,设计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结合本专业与各课程的特点,创造多种类型的实训活动,如课程设计、专周设计、设计竞赛、设计院(规划院)实习等。同时,大力推行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教学,学生真正的参与具体的实践设计项目,包括项目的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及成果汇报、成果评审等各个环节。

2.3 “课上课下”结合

课上是学习,课下也是学习。鼓励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除了完成课内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外,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主动探索相关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带动学风建设。近年来,组建暑期社会活动实践队赴全省各地开展城镇建设、农村发展调研,为学生实践设计活动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2.4 “校内校外”结合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诉求,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尽快充分的融入社会。城乡规划专业在第9学期安排设计院实习环节,让学生深入到工作实际中,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在具体规划项目实践中的运用。学生多反馈在设计院实习环节,所学习的内容集中式的应用到规划项目中,能够使其快速掌握多种规划设计方法与技能,且设计院实习环节能有效促进专业的就业水平。

3 实践路径的多元架构

3.1 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合理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城乡规划专业目前在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建立上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条件,利用了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如微课、慕课)开设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时间与空间下开展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模式,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探索的兴趣;最后,利用 “主动探究—发现”式学习,将教学时空狭隘性改变为广延性、改师道尊严为合作伙伴,让学生充分的探索与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创设自主学习平台的关键内容。在理论课程教案编写过程中,有意的将各种知识要点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上课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实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听课,最终通过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城乡规划专业大部分理论课程都已经根据课程特点在重点、难点章节设置了课程的问题情境,以此展开对于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已经建立了有关问题情境教学系统,将问题情境划分为社会现象类、案例规划类、假设预想类等类型,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课程的教学实验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2 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城乡规划学科竞赛首先依托于专业课程,以专业课程作为基础,以此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竞赛内容,与不同等级规模的竞赛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竞赛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竞赛的需要并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性质,首先将学院和学校作为依托开展校级竞赛,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科发展。同时,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与竞赛具体指导工作的实践结合在一起,采取赛课一体化、个性化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力评价、激励机制等四项措施,实现竞赛的体制化、规范化。目前,已经积极开展了相关课程竞赛机制,将课程学习与竞赛有机结合,利用校赛进行初步选拔和督促鼓励,以此形成了课程教学与竞赛结合的长效机制。

由于学校与学院对于竞赛活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城乡规划社会调查》、《城市设计》等课程都积极开展了校级竞赛活动,为之后的国家级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与竞赛的认知。目前,《城乡规划社会调查》、《城市设计》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赛课一体,融合共生”的模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大并将更多的课程与其结合,以取得更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3.3 科研教学有效互哺

教学工作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实践技术能力为重点,推动社会发展与教育研究的结合,发挥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架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促的有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加强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城乡规划专业发展中主要依托科研平台开展教学,让学生不同程度的参与到纵向课题与横向项目中,并在教学中融入科研成果和科研思维,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做到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收集和更新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并介绍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开展更加深入而实际的知识学习;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和探索学科前沿的动态与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保证大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教学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同时,积极开展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工作,并将其与课程讲授、作业等结合在一起,反过来也会对研究与项目设计起到启发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吉燕宁,许德丽.构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J].价值工程,2018(1):246-248.

[2]叶裕民,郐艳丽.建立“三足鼎立”的城乡规划学科结构[J].城市建筑,2017(10):41-45.

[3]沈涛.浅谈城乡规划教育体系构建及其与规划实践的关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7(9):83.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竞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