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模式
2018-03-07张彩霞
张彩霞
(河北省沙河市桥东学区葛村学校,河北沙河 054100)
传统教育方法所产生的弊端,是当前社会所有目共睹的,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应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融入学生课堂,实行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思路。
1 教育应当与学生为主体
也许,你曾自问——你教什么?有的人会想到是教数学,有的人会想到教历史,也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教自然科学,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是教“学生”呢?
其实,教师教的是学生,学生是真正的教育对象,确保所有学生的成功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职责。教师对所有问题不可能都有标准答案,但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关注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那么就可以通过协作,从而找到更好的办法去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在不改变课程的状态下,要使所有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教育的弊端就会出现。我们正在培养那些因为不能找到取得成功的办法,而对某些学科感到恐惧的学生,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在教内容,学考试,而不是在教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难理解的地方,期望学生积极思考;重点的地方,期望学生反复记忆。通过确认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期望,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使得我们的教学是教学生,而不是教内容,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是通过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在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感情、富有逻辑、活生生的人,教师懂得如何最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学生最好成绩的取得。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学习团体里,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容纳,愉快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将最有成效。在这个团体里,没有歧视,不分等级,团结友爱,消除矛盾,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被集体承认——自己是谁以及自己能给这个班集体带来什么 。这样的学习团体,将有助于学生之间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因而他们愿意积极地学习和参加活动。
2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提升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使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这种方法来自于20世纪初的传统智力理论,由于这种理论的局限性,许多有能力的孩子被剥夺了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由于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而使许多学生不想上学。由此可以说,如果学生的个体因素多种多样,那么教师就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适应这些禀赋、体力和智力各异的学生。
课堂学习小组是创造有效学习氛围的理想之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要茁壮成长,就象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温度一样,他们需要表扬、接受、适合的教学环境,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个人的成就感。园丁的精心培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对他们认为聪明的学生比他们认为迟钝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微笑和肯定,更倾向于聪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一来,教师认为聪明的学生就可能比教师认为迟钝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有意无意地疏远和疏忽了教师认为迟钝的学生将会自己认为自己就是迟钝的学生,不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并且需要努力去创造一个适用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环境。教师上课过程中,实际上很少提问那些感觉上很可能成不了好学生的学生。结果在上课时,这些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当教师碰巧提问他们时,他们又不会回答,这就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觉。改变传统的提问方法,教师通过监督学生回答问题,公平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整个课堂活动。教师利用索引卡片,在上课时,教师把所有卡片混合起来,当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理解性提问时,教师随机抽取,给予每位学生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所有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处于“任务等待”状态,使他们不知道何时被提问。整节课,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更有可能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对知识的学习就越容易,也学的越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种方法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经常被使用而且被滥用的术语。教育家认为,这个术语指的是学生的分组学习,倡导小组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塑造人人能学习的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小组是创造有效学习氛围的理想之地。
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更恰当地说是指“小团体学习”。教师通过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问问坐在旁边的同学并且和他们一起去讨论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叫做“两人小组讨论”,即先一人单独思考问题的答案,然后和同伴一起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方法还有 “多人小组讨论”。把学生的讨论活动扩大到4人或更多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行活动。当4个人进行讨论研究观点和想法时,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全班同学共享讨论结果。如果讨论的问题需要充分思考,或想证实学生们是否理解了所学的内容时,多人讨论的方法尤其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组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组内的不同学生智能、基础有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在组内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而且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完成任务,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小组的支持将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3 结语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调整讲解课程内容的速度,用一种有吸引力、有兴趣的方法,使学生专注于课程,进入课程并参与课程,把学生个人的经验作为一种线索和纽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一定会表示出浓厚兴趣,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畅楠,肖铮.爱书如宝的鲁迅先生[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09(3):25.
[2]倪墨炎.鲁迅与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3]聂闻.那座老园,那段岁月……[J].新作文:小学4.5.6年级版,200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