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3-07杨眉
杨眉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目前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且拉动内需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也逐渐发展成社会的主流。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对其实施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其正确地认知创业概念,为其创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
1.1 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对学生实施关于创业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传授创业知识、意识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近年来,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就业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且为社会提供更为可观的就业岗位。基于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也应运而生,以期在解决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2 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创业教育仅仅是大致方向,创业教育模式则是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与途径。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相对落后,始终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亦或是对其他的教育模式加以改进,无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现实意义严重缺失[1]。另外,传统教育模式并未站在学生角度做出思考与分析,无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对教育模式加以跟进与有针对性地改进,所以教育模式的应用呈现出形式化的问题。
2 “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2.1 创业文化的有效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的思想与意识形态。为实现“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普及创业文化方面。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才能够使其在实践中切实地感悟创业现实意义与价值。这样一来,也能够真实地呈现出学生的创业教育效果,帮助学生产生创业行为。通过有效普及创业文化,能够在无形当中对学生思想以及个人意识产生影响,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创业意识的激发
对于“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而言,不管是多元化亦或是立体化,都要求以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的创业意识缺失,就无法保证教育模式作用的落实[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个人创业意识也逐渐成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创业能力的培育
通过有效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并全面培育其创业能力,更好地开展创业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关键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效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积极引导创业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应给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重视,同时他说理论与实践间存在的契合点与平衡点。全面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操作的意义十分明显,所以应将其作为切入点,在传统理论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5 为创业孵化提供必要的服务
目前阶段,结合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数据信息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动机相对薄弱,参与到创业实践中的几率也不高,成功创业的案例极少。对这一问题原因的分析,发现学生经验缺失与能力水平不强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在高等院校中,“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特别是其多元化特征,更强调思考全面且发展方向明确。在立体化方面,则表现在层次递进与工作模式完善方面。由此可见,该教育模式的重要内涵也包括了为创业孵化提供必要的服务。
3 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
站在学生教学分析,“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完善自我。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可以发现,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即可借助创新教育使学生个人创新思维得以拓展,并且在内容方面实现进一步地革新,为学生后期的工作提供保障,使其具备较高的创造能力。另外,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强,进而有效提升自我就业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 “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文对“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内涵与“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积极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提高创业的积极性,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4.1 创建通识性创业教育公共平台
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必须充分借助“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作用发挥。而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环境内,建设通识性创业教育公共平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创业并没有专业的区分,不会对学生专业进行约束,且可以参与到创业活动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应开展并实施通识性创业教育,以保证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更具适用性特征,给予不同专业学生必要的帮助。另外,学生自身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不断强化也将直接决定课程教学,尤其是课程教学落实情况,会对学生的创业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基于此,在建设通识性创业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方式,不应盲目沿用传统讲授模式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4.2 提高创业教育公共平台的专业性
在建设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过程中,也能够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若教育平台的专业性特色不明显,就难以保证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与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另外,建设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方面,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高等院校具备了专业知识与水平都较强的师资队伍,即可为专业平台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撑。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只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才能够为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现阶段,结合不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构成状况发现,理论型教师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且一般都是由辅导员亦或是教辅工作人员出身,在接受创业培训的基础上,获得创业培训师的资格证并上岗。
4.3 强化教育平台的实践性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不仅仅只是课程的开发,而是要以社会需求与局势为出发点不断拓展内容。在“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中,应将重点集中在建设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中,在平台作用发挥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
目前阶段,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已经组织并开展了校园内部的创业实践活动,集中表现为创业经验的交流会、创业项目的孵化以及创业大赛等方面。而创业实习与企业走访等都隶属于校园外部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创业的过程中,进而对其加以引导,正确认知创业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校外平台教育的时候,需将示范引领作为重点,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或者是学生参与到交流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创业作用,进而熟练运用成功经验。由此可见,加快建设实践性创新创业平台十分有必要,能够准确地找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契合之处,并且融合创业实践、理论学习以及第二课堂,有效地为学生创设可以实践的平台[4]。这样一来,学生即可在体验与锻炼的实践过程中,优化个人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实现就业资本的不断提高。
4.4 打造孵化性教育平台
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向学生传授了创业知识,并培养其创业能力。然而,对于学生成长来讲,仍需创设真实性更强的平台以及条件,进而为其更好地创业给予必要的帮助。在创业角度分析,若仅具备知识与实践经验仍远远不够,所以要通过制度、硬件、软件以及政策等多个方面提供保障并给予大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孵化性教育平台创设的可行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并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便利。可以将学生创业比作即将孵化的小鸡,只有具备必要的外界条件刺激才能够获取理想的孵化效果。在打造孵化性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并完善孵化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对场地等相关硬件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正确地树立创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创业的能力与知识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落实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科学合理地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参与创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如铁,罗双发,邱华妹.“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4):43-45,51.
[2]黄新敏.“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2):61-64.
[3]朱恩妹.试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24-25.
[4]黄新敏.“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