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徜徉在课外的语文生活中
2018-03-07陈玉玲陈琪
陈玉玲,陈琪
(甘肃省酒泉育才学校,甘肃酒泉 735000)
怎样才能让学生考出满意的语文成绩?如何培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困惑一直萦绕在脑际。前不久,九年级中考刚刚落下帷幕。学生成绩与付出并不成正比,有些同学一直很努力,关键时刻成绩却每况愈下,令人堪忧。面对严重的中考升学现实,诸多无奈掠过心田……要想在短短的三年内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举步维艰。追根溯源,是没有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课外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下面,笔者就让学生徜徉在课外的语文生活中谈谈以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设想和具体的做法。
1 让课外阅读浸润人生底色
科学技术在进步、阅读方式在增加、阅读环境在改善,而在这个“快餐时代”坚持阅读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在公交车、火车上可看见人们在看手机或平板电脑。在游乐场所里,孩子们在玩,而很多父母在一旁玩手机。甚至排队等车吃饭等很多公众场所随处可见人们刷着手机。我们的身边却很少有人捧着书在读,让我们的灵魂也一直无法栖居。所以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和社会阅读氛围,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
而我们老师就该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在课外享受墨香,徜徉于书的浩瀚海洋。通过阅读和思考,以丰富的阅读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很多学生初中三年上课仔细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背诵积极,预习和复习扎扎实实,学语文一直都很努力。中考语文成绩却每况愈下,令人堪忧。追根到底就是丢失了语文学习的根——课外阅读。凡是作文水平高的同学都是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和浓厚阅读兴趣的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可开阔其知识视野,可了解天文地理以达博古而通今,可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语言营养,写作时便会挥笔自如。
初中生应该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学好语文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我们的学生深有体会。对个人而言,一本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课外阅读量大,并且又能坚持阅读的学生,只要他长大一点,掌握一点点技巧,他的语文考试成绩就不会差。阅读之于语文素养,就如同源泉之于河流,可见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喜欢阅读的人是幸福的,他们的心灵会因阅读而无比的丰富,他们的生命也会因读书而无比绚烂。让学生阅读,使其成为人生路上的奠基石,让经典阅读成为人生的底色。
2 让流行歌曲平添作文魅力
古代人把诗称为诗歌,古代的诗是用来唱的不是用来读的,现代人又把它叫做唱词,今天的歌词就是歌曲的唱词,经过作词人精心提炼过的语言,具有抒情性,歌词流畅,韵律也美,也属于文学范畴。所以,初中生对流行歌曲的痴狂和热爱,是因为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具有诗歌般的语言。比如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歌词所表现的意境和韵律很美。
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是词作者将自己生活中真实故事和情感融为一体。有时语言幽默诙谐,有时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时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范例。学生可以借歌词表达或抒发情感。还有一些流行歌曲中的歌词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可陶冶其情操,帮助树立远大理想。如 “要想成功必须先经历艰苦,即使路上有多不堪,但成功的人总有一段历程。所以不能放弃自己,只有努力才会变得更好。”诸如此类,不一一例举。学生喜欢抄写流行歌词,可以积累好词佳句;让歌曲进入课堂,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作文讲评课上师生共同欣赏诗歌般的歌词,何乐而不为?有的学生将歌词引进作文,给作文增添了不少亮点。有的学生还用歌词作为作文题目,有的歌词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词警句。如“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时间都去哪了?”等。
3 让影视素材丰富语文课堂
每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育内容,有些影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有些是逆境中百折不挠的精神领悟,还有些是亲情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一种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思想教育方式。让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养料,积累良好的写作素材。
成人阅读中国四大名著都有点难以理解,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迫于中考的压力,我们要求初中生必须阅读四大名著,然而学生对此有畏惧心理,只能适得其反。影视剧的情节是可触摸的,故事更真切,画面更刺激,学生能够看得懂,更接近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去看影视文学作品,然后再要求去读原著文字内容。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用心灵去触摸作品中晦涩难懂的文字的温度,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只有真正的读懂了作品内容,明晰了人物形象,才能从作品中汲取文学的滋养,领悟人物的高尚品格和语言描写的魅力。如初中阶段对中国四大名著的学习,就可以先采用影视的视觉刺激,然后再去重读文学原著。这样做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力和文学鉴赏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审美情趣。
而那些综艺节目,如《中国好诗词》《中国达人秀》《舌尖上的中国》《星光大道》《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动物世界》等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借鉴多种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语文资源和优秀创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语文生活产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并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4 让综合活动激发语文兴趣
单靠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无法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综合特性的,只靠教师的讲解更是不能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会带给学生全新的语文观。根据课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特点,教师利用语文课可以通过举办古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读书演讲、辩论会、小记者行动、读书交流、文学社团、“啄木鸟”行动、晨诵午读暮省的读写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界向课外延伸,去联系生活,走向社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历练,从而达到获得课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促使语文教学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全身心投入都有于学生整体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走出语文课堂,在综合活动中体验、探索、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美妙的世界、丰富的活动对孩子们有无穷的吸引力。依托教材开展综合活动能够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如此语文教学才更有声有色,学生才能变得乐学且学的有效。
总之,让学生徜徉在课外的语文生活中,加强学生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课外语文生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合理开发和有效应用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金军华.“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外辅助拓展的课程价值[J].语文教学通讯,2015(34):19-21.
[3]曹有智.如何让课外生活走进语文课堂[J].新西部(下半月),2007(3):236.